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特殊的逆行者,他不是醫(yī)護人員,也不是值守在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但他的行為同樣令人敬佩,在病毒面前,表現(xiàn)出了令人嘆服的愛心和勇氣,他的名字叫唐健。



熟練的刀工,利落的顛勺,這些對于曾經(jīng)從事餐飲業(yè)的唐健來說,簡直易如反掌。


最近一段時間,唐健這個名字,在各大媒體上沒少出現(xiàn),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幫助了一對新冠肺炎患者夫妻,照顧他們的兒子豆豆。





唐健的家位于沙子口街道嶗山路,緊臨海邊的一座老樓上,從窗戶望出去,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


眼前這個留著長長小辮子的男孩,就是豆豆,今年五歲了,他的父母在1月28號前后,被確診患上新冠肺炎,夫妻倆都不是本地人,家里的老人都在外省,兩人住院后,孩子該怎么辦,成了難題。






事實上,唐健和豆爸豆媽并不熟悉,只是在兩年前微信群組織的聚會上見過幾次面。唐健的家人都在成都,春節(jié)那段時間,他去了趟成都,原本準備和家人團聚,可因為疫情緊張,他臨時決定不和兩個孩子見面,盡快返回青島。豆媽的求助信息,就是他在回青島的火車上收到的。












1月31號晚上,豆豆被疾控中心的專車送到了唐健家里,50歲的唐健和5歲的豆豆,也正式開始了他們的居家隔離生活。







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向唐健交代了所有需要注意的事項,并且每天兩次上門,幫二人測量體溫,檢查身體狀況,頭幾天的隔離生活比想象中順利。






然而,一切的平靜在2月3號早上被打破,上門檢查的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豆豆咽部紅腫,這似乎是個不太好的征兆。





得到這個消息,唐健沒有任何的慌張,他像往常一樣,照顧睡夢中的孩子,每隔三小時為他測量體溫,直到第二天清晨,救護車把他和孩子一起送到了醫(yī)院。







2月21號,豆豆和豆媽在青島市胸科醫(yī)院治愈出院,安全起見,母子倆需要繼續(xù)居家隔離十四天,23號下午,豆爸也順利出院了,不過他暫時還需要在另一處隔離點隔離一段時間。






回顧這一個多月來發(fā)生的事,豆媽說自己最想說的就是感謝, 但這簡單的兩個字,又遠遠不能表達出自己的心情。




事實上,在豆豆入院之后,唐健作為密切接觸者,也在醫(yī)院了進行了多次檢查,之后又被安排入住到嶗山區(qū)集中隔離點,隔離了十四天,回到家之后,他怕鄰居不放心,又在家自我隔離的一周多的時間。這段難得清靜的日子,也讓他回憶起了2014年時,自己人生中遭遇的最大一次危機。






如今的唐健,已經(jīng)學(xué)會了坦然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他沒有輕言放棄,而是繼續(xù)尋找突破口,渴望新的人生。





得知唐健叔叔要開烤腸店,豆豆開心的不得了,立馬在家里作畫了,畫上的字,是豆媽握著豆豆的手寫出來的。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dān)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