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頻
投訴人 彭師傅:他兒子稱的時候3斤半,我說你用袋子裝好,袋子裝了以后他知道露了馬腳,他要他爸爸稱 ,一稱3斤2兩,我去復秤是3斤2兩。本來開始都說是6元一斤,那一招沒掙到這筆錢,又來一招,就說6.5元一斤。


這段視頻是彭先生今年3月25日拍攝的,當天他在錦湘農貿市場的一家攤販處購買活魚,發(fā)現(xiàn)攤主有短斤少兩的行為,他要求復秤后再宰殺,這時對方突然提出要漲價。隨后彭先生向錦湘農貿市場管理方反映了這家賣魚攤販短斤少兩的問題,但工作人員未做處理。投訴人 彭師傅:這個魚商在市場經營不是一天兩天,可想而知,整個市場的管理不作為不是一天兩天。
為了核實彭師傅所反映的情況,記者展開了實地調查。昨天上午,在彭先生的指引下,記者來到錦湘農貿市場1-11號攤位進行暗訪,當天草魚售價六塊五一斤,雄魚七塊一斤,記者購買了一條雄魚,沒有要求當場宰殺。記者稱重付款后,立即找到市場內的公平秤復秤,稱重顯示這條魚只有2.2斤重左右。比1-11號賣魚攤販的所稱的重量少了2兩。

顧客支付了17元,復秤顯示只要15.54元,這就意味著,一條活魚,賣魚攤販“偷吃”了顧客1.4元錢。復秤后,在錦湘農貿市場管理辦公室,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向工作人員投訴商販缺斤少兩的問題。這名工作人員簡單詢問攤位后,要求攤販復秤。 錦湘農貿市場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你們這個魚要稱準一點,有水把水瀝干,你收了她17元,退1.5元。
同一攤位,彭先生和記者在買魚過程中,都遇到了攤販少秤的情況,可見這并非偶然現(xiàn)象,那么對此市場管理方如何回應呢?
錦湘農貿市場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 :張某和肖某共一個攤位,他們每個人輪一個星期,經營一個星期換,如果兩個人在一個臺子里面賣,生意肯定就會擁堵,所以他們兩個就分開,每個人賣一個星期。


市場管理方工作人員表示,接到彭先生的投訴后,為了規(guī)范活魚攤販的經營行為,他們已經要求市場內經營活魚的攤販,全部更換成電子秤。錦湘農貿市場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投訴之后馬上采取措施,賣魚的改使用電子秤,然后加大對他們的處罰力度。
按照這名工作人員的說法,在接到彭先生的投訴后,市場立即要求攤販進行了整改,而且記者買魚的攤主與彭師傅買魚時的攤主不是同一人。然而在換了電子秤以后,短斤少兩的問題仍然存在,換一個活魚攤販,也同樣少秤,這恰恰說明了市場管理方的措施是不得力的。
菜市場里短斤少兩,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它觸碰了誠信經營的底線、關系到市民的菜籃子,作為市場管理方,理應加強對市場內攤販的管理,處理好消費者的投訴。錦湘農貿市場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第一次我們(罰款)50元,第二次(罰款)100元,第三次清場,我們都是采取這種措施。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