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株洲醴陵仙岳山街道碧山村,兩位文物捐贈者在仰望合體后的古塔。圖/通訊員王晉
3月23日中午12點半,在株洲醴陵仙岳山街道碧山村起元塔修繕現(xiàn)場,物料提升機開始運轉(zhuǎn),到達塔的最高層后,200斤重的銅鼓被4個石匠抬升到了工作臺上固定。然后是重達400余斤的葫蘆頂被運上來,由另外4個石匠抬過來與銅鼓對接合攏,再用鋼筋水泥進行固定……經(jīng)過1個多小時的緊張工作,醴陵市第一高塔起元塔缺失50年的塔剎與古塔喜重逢,順利合體。
上世紀(jì)70年代,起元塔遭受雷擊,塔剎因此損壞,其中的銅鼓和葫蘆頂?shù)袈,?dāng)?shù)卮迕駸o意中將其撿回家。
其實消失的塔尖就流落在碧山村村民朱欽蓮和朱華美頒的家中,這些加起來600斤重的石頭就一直擺放在家里的院落中,由于不知道這些石頭的來歷和具體用途,它們就一直這樣靜置在家中,一放就是近50年。
2017年11月,醴陵市啟動了起元塔修繕工程。但由于冠表全塔的塔剎部分缺失,導(dǎo)致重修后的起元塔仍不夠完整。文物部門便在附近發(fā)布“尋寶”的通知。
無意中得知銅鼓和葫蘆頂竟然是起元塔塔剎的組成部分后,朱欽蓮和朱華美頒隨即與市文物部門取得聯(lián)系,表示要將家中收藏多年的物件捐出。
3月13日,醴陵市仙岳山街道辦事處碧山村古塔修繕現(xiàn)場,兩件總重達600斤的物件相繼運抵,查驗過這兩件寶貝后,醴陵市文物局工作人員緊緊握住了兩位捐獻者的手,感謝其對文物事業(yè)的大力支持,并且現(xiàn)場為兩位老人頒發(fā)了捐獻證書。
3月23日,由村民捐獻出的古塔塔剎部件——銅鼓和葫蘆頂被順利安裝在古塔的最頂端。至此,百年古塔最終順利“合體”。
坐落在醴陵市仙岳山街道辦事處馬背嶺的起元塔,是醴陵第一高塔,始建于公元1851年。該塔高18.6米,磚灰結(jié)構(gòu),閣樓式,8面,11級。底層直徑5.3米,往上逐層遞減。墻厚1.26米,拱門高1.8米,寬0.9米。塔內(nèi)通空,每層塔檐疊澀為菱角狀上翹,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dān)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