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烏魯木齊到長沙,從當年熱愛廣播的少女,到后來的金話筒主持人,丹陽在廣播的路上一路前進。
14年里,丹陽在直播間經歷了湖南發(fā)生的各項大事,從2008年的全省冰災,到2017的長沙洪水侵城,還有前不久由交通頻道率先報道、后來影響波及全國的“長沙滴滴司機騷擾女乘客”事件等等。
“這么多年,我依然熱愛廣播,它是有溫度有態(tài)度的媒體!
《觀點峰會》的犀利女主播
6月7日是高考第一天,丹陽這天早上九點開始的《觀點峰會》除了往常的路況直播外,還對高考考點的情況做了直播,交通頻道的愛心送考一如往年在進行。
這一天,丹陽在《觀點峰會》里聊的話題是“企業(yè)共享招聘黑名單”。
新聞事件是這樣的,某廣告公司的HR把一名求職者的簡歷發(fā)到一個500人的廣告行業(yè)人力資源微信群里,并且在群里通報了求職者在這次招聘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比如,面試遲到、行為浮躁等,好不容易談妥了薪資,最后卻被放了鴿子。
群里不少人力資源主管表示會把這個求職者拉進黑名單,在招聘時候直接過濾掉他的簡歷。
節(jié)目中,兩位評論員就各自不同的立場提出了看法,丹陽切換在兩人之間,其間不時犀利的提問和評論。
在討論最后結束,丹陽表示:“我覺得,企業(yè)不能任性而為,讓黑名單淪為報復的工具和手段,如果需要黑名單約束應聘者的求職行為,那就應該有統一規(guī)范的認定標準、規(guī)范的程序和相應的監(jiān)督機制,應該由主管部門和行業(yè)協會來設立!
節(jié)目下播后,我們在湖南廣播電臺5樓見到丹陽。她個子不高,穿了一身黑色職業(yè)裝,扎著馬尾,涂著一嘴的亮色口紅。丹陽手插在褲兜里,看起來有點酷。
還沒開口說話,笑聲就先從她那張爽利的嘴里傳出來了,這有點像《紅樓夢》里的王熙鳳,只不過我們先見了其人。丹陽已經是圈里的資深主播,但毫無前輩架子,打起招呼很是親切。她特別愛笑,笑起來時候辦公室全聽得見,露出一嘴的白牙。
“哈哈哈哈,不好意思,久等了!
“撿了錢”的丹陽在讀報
丹陽來自新疆烏魯木齊,因為從小喜歡朗誦和講故事,又有老天賞飯的一副好嗓子,在規(guī)劃人生道路時候,她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播音主持專業(yè)。2004年,丹陽來長沙,這是她猶豫很久的決定。那時的湖南廣電是所有媒體人向往的圣地,這里的輝煌也時刻撩動著她年輕的生命。
“那時我在烏魯木齊也挺火,但是很安逸,如果我不走出那個我太熟悉的城市,覺得每一天就是重復、沒有挑戰(zhàn)也沒有新鮮感。”
丹陽來湖南運氣還算不錯,在湖南廣播全國性的面試里,她以面試成績第一考到電臺,進入湖南交通頻道。
“其他地方的節(jié)目和湖南廣電相比,確實有差距,我那時要努力學很多才能慢慢趕上。首先我要聽得懂長沙方言,要知道湖南整個的地域文化,要對長沙這座城市結構了如指掌,我們是交通頻道,無論哪個主持人都得懂路況。要充分融入這里,你不知道不了解他們的生活,聽眾不會喜歡你!
聽眾沒有不喜歡丹陽。來這里不久,丹陽便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一檔節(jié)目,叫《丹陽讀報》。那時候,直接以電臺主持人名字命名的節(jié)目很少。
《丹陽讀報》試著在表達方式上加入快樂的元素,張揚個性和人文關懷,再關乎國計民生的事,也能娓娓道來,再小蔥大醬的事,也能趣味盎然。
一個有獨特表達風格的主持人甚至能決定節(jié)目的成敗,許多個性鮮明的主持人幾乎就成了某個讀報節(jié)目的符號和標志。曾經有一個小聽眾打電話來問:“這個丹陽阿姨怎么這么開心?好象每天都撿了錢一樣!”
《丹陽讀報》的時間段在早間八點到九點,主張“相同的新聞,不一樣的表達”,2006年開播起就穩(wěn)居湖南省廣播節(jié)目收聽率第一,多次獲得湖南省廣播電視作品一等獎、湖南新聞獎名牌欄目獎等。
五年后,丹陽結婚生子。2012年,再回歸的丹陽做起《觀點峰會》,丹陽還給自己新增了一檔晚間節(jié)目,和搭檔志威一起做《平安精靈,一路暢行》。
這檔節(jié)目里,丹陽的風格又變了一次!镀桨簿`,一路暢行》里仍然有新聞資訊的推送,但丹陽的解讀變得輕快有趣,這和節(jié)目的時間段有關系,也和她做了母親之后角色的轉變有關系。
“做了母親,看問題的方式開始變了,我自己也變得更加寬容了,同樣做節(jié)目,我希望觀眾能夠通過聲音越來越感受到真實的我!
“是的丹陽,太陽出來了”
14年里,丹陽在直播間經歷了湖南發(fā)生的各種各樣的事情,從2008年的全省冰災,到2017的長沙洪水侵城。丹陽說,她印象最深刻的是2008年。
2008年冰災正值春運時候,到處是歸家心切的人,湖南高速公路整體中斷,大家出不了門,還有被困在高速路上的開車人士,因為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廣播成了他們收到外界信息的唯一來源。
丹陽在直播間里整整待了20天,每天和同事倒班,不間斷的播送路況。
“那時候,交通臺發(fā)揮了它作為應急媒體的作用,當時我們全臺大部分人都到高速公路上,采訪,然后發(fā)報道到直播室,最后再通過電臺將訊息傳送到全省人民,這個事情奠定了交通頻道作為應急媒體的堅實基礎!
丹陽記得清楚,當時有一段電線被冰雪壓斷,一個電力工人爬山去搶修,敲冰塊,結果從上面掉下來,去世了。
“我們在節(jié)目里發(fā)起為電力英雄送行的倡議,結果很多人響應,那是特別感動的場景,大家自發(fā)站在馬路兩邊送英雄最后一程,自發(fā)的送行。
就在那天,就在那個時刻,陰沉了20多天的天空居然看到了陽光,短信平臺馬上被刷爆,大家一邊流淚送別,一邊抬頭看天空。丹陽在節(jié)目里激動的哽咽著說:“太陽出來了?”
成千上萬的聽眾發(fā)短信回復:“是的丹陽,太陽出來了!
金話筒主持人丹陽:廣播有“公信力”的媒體
轉眼已經是丹陽來湖南的第十四年,從烏魯木齊到長沙,從《丹陽讀報》到《觀點峰會》,從當年熱愛廣播的少女,到2014年廣播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的最高榮譽“金話筒”獎。除了主持的風格和內容在變,她的角色也在往管理者變。
十多年過去,無論廣播電視,科技的革新帶領著媒體傳播的形式在一茬一茬的變化,新媒體崛起,傳統媒體沒落了,有人在唱衰廣播,丹陽卻不這么看。
“廣播的生命力很強,可以算是是傳統媒體中的新媒體,它既有新媒體一樣的及時性、交互性,同時又具備新媒體目前還缺乏的“公信力”。丹陽對廣播這些年的熱愛也同樣源于此。
“我熱愛廣播,廣播始終是有態(tài)度有溫度的媒體!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