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7月以來,街坊王姨一直反復咳嗽、喘氣,到處尋醫(yī)問藥,醫(yī)生都認為她是哮喘病復發(fā),但久治不愈,甚至越來越重,不能活動……
轉診到廣東省第二人民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才發(fā)現,竟是一根魚骨惹的“禍”。
反復咳嗽不愈,竟是魚骨卡氣管
從7月開始,王姨就一直咳嗽、喘氣,為此,她開始到處尋醫(yī)問藥,去過深圳也去過潮汕,輾轉了幾個月,但是咳嗽一直都不見好……
王姨兒子:“可以正常吃飯,跟正常人一樣,就是咳嗽,咳了4個月左右了吧,就去深圳那邊醫(yī)院治了十多天,查CT這些都查不出來。”
于是在在朋友的介紹之下,王姨來到了省二醫(yī)就診,醫(yī)生在跟王姨聊天的過程中,就發(fā)現了一些端倪。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主任醫(yī)師孫瑞琳:“我們仔細問了一下,她就說在三個月前一次吃飯的時候,吃魚中間有一次嗆咳。”
原來,就是這一嗆,魚骨就卡在氣管里面了。
孫醫(yī)師介紹:這根魚刺大概就是卡在了主支氣管開口這個位置,表面很多膿性的分泌物,骨頭還比較大。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主任醫(yī)師孫瑞琳:“本身這個異物的直徑比較寬一點,(手術時)拉到一定位置就又掉下去,幾次拉出來有掉下去,然后用了多種方法才取出來!
經過驚險的手術過程,醫(yī)生們才將這舊形狀怪異的魚骨拿了出來,目前王姨的情況已經穩(wěn)定下來。
實際上,因為誤吞魚刺到醫(yī)院就診的,常常都會遇到,而因此導致嚴重后果需要做大手術的也并不少見。
吃東西嗆住怎么辦?一分鐘學會急救方法
孫瑞琳主任醫(yī)師介紹,異物卡喉可用海姆立克法急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利用沖擊腹部——膈肌下軟組織被突然沖擊,產生向上的壓力,壓迫兩肺下部,從而驅使肺部殘留空氣形成一股氣流。這股帶有沖擊性、方向性的長驅直入于氣管的氣流,就能將堵住氣管、喉部的食物硬塊等異物驅除,使人獲救。
具體如何操作?
➤如果是嬰兒,救護者跪下或者坐下,并將嬰兒放在膝蓋上,如果方便,將嬰兒衣物脫去,臉朝下,其頭部略低于胸部,用手托住寶寶的頭部和下頜,注意避免壓迫喉部的軟組織;
救護者的前臂靠在膝蓋或大腿上,支撐嬰兒,用手掌根部,在嬰兒的肩胛之間用力拍背5次,每次都用足夠的力量拍打;
進行5次拍背后,將救護者的空手放在嬰兒背部,并用手掌托住嬰兒后腦將嬰兒翻正,面部朝上,保持嬰兒的頭部低于其軀干,用食指及中指在胸部中央的胸骨下半部快速按壓5次,以每秒鐘1次的速度進行胸部快速按壓,每次都以產生足夠的力量來清除異物為目的,重復上述動作,以壓力幫助寶寶咳出堵在氣管的異物,解除呼吸道堵塞。
➤如果是2歲以上兒童,搶救者站在孩子背后,雙手放于孩子肚臍和胸骨間,一手握拳,另一手包住拳頭,雙臂用力收緊,瞬間按壓孩子胸部,持續(xù)幾次按壓,直到氣管阻塞解除。
➤如果是成人的話,搶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兩手臂環(huán)繞病人的腰部,一手握拳,將拳頭的拇指一側放在病人胸廓上和臍上的腹部,用另一手抓住拳頭,快速向上重擊壓迫病人的腹部,重復以上手法直到異物排出。
➤孫瑞琳主任醫(yī)師強調,如果使用海姆立克法急救法后依舊咳嗽、喘息,千萬不要采取吃東西飲水等方法以免造成氣管損傷破裂等嚴重并發(fā)癥,而應盡快到醫(yī)院采用專業(yè)的方式盡快將異物取出。
最后提醒各位街坊:
卡魚刺喝醋、吃飯團這些方法
都不可。
▼
提醒大家:要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飯時盡量少說話,魚刺卡喉的情況大多是在吃飯很急、趕時間、看電視、聊天等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發(fā)生的。
還有下面這些食物
大家要警惕!
▼
《G4出動》綜合《人民日報》報道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