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于未知的東西充滿了好奇,總習慣摸一下,或者放在嘴里嘗一下,所以家長得格外留心,最近,哈爾濱何麗的女兒就被高溫的燈給燙傷了。
女孩被燈泡燙傷 高溫危險要注意
12月7日晚上,何麗帶著兩歲的女兒到商場玩,商場里擺放了一棵漂亮的圣誕樹,周圍用裝飾燈點綴,看著裝飾得這么漂亮,何麗打算給女兒在圣誕樹前拍張照片,沒想到,拍張照片的工夫,女兒受傷了。
何麗說,女兒回手摸了一下圣誕樹上的小燈泡,沒想到,瞬間孩子的手就起泡了,孩子疼的哇哇哭。何麗嘗試著摸一下燈泡,可剛摸上去,手就縮了回來,感覺溫度特別高。
看到孩子手上被燙出的水泡,何麗只好抱起孩子去衛(wèi)生間,用涼水沖洗,緩解孩子的疼痛。何麗說,現(xiàn)在女兒只要看到類似發(fā)光的東西,就不會摸了。12月8日上午,記者來到了何麗家附近的這家商場,看到了擺在一樓大廳里的圣誕樹和周圍的一排小燈。
《新聞夜航》記者發(fā)現(xiàn),很多路過的家長都會讓孩子在這兒拍照留念,一旦孩子接觸燈泡,就可能發(fā)生危險。其實,像這種被燈燙傷的事件,全國各地并不少見。
2015年8月,在溫州,孫爽帶著兩歲的兒子到公園玩,公園入口處的廣場上亮著不少地燈,孩子出于好奇,伸手去摸。結果手掌被燙出四五個大水泡。今年八月,在蘇州,周敏九歲的兒子,同樣出于好奇,用手摸了一下綠化帶里景觀射燈,當天晚上,孩子的手就起了水泡,在送往醫(yī)院后,被確定為深二度燙傷。
燈泡通電后產生的高溫,別說孩子,就是大人稍不留神都可能被燙傷,發(fā)生危險,那市面上銷售的燈泡的質量到底如何呢?是不是所有燈泡表面的溫度都很高呢?
燈飾市場種類繁多 質量參差不齊
《新聞夜航》記者來到哈爾濱某燈飾市場,市場里燈泡大小各異,顏色種類齊全,大多分為兩種,一種是LED燈泡,另一種是普通的鎢絲燈。
哈爾濱市某燈飾市場商家說,發(fā)燙的燈泡大多是“雜牌子”,好的燈熱度很低,比如LED等就不會燙手,而鎢絲燈泡會燙手,而且費電。在市面上,LED燈的價格大約是鎢絲燈泡的五倍,商家說,貴有貴的道理。
鎢絲燈點亮后會很熱是因為它的主要發(fā)光材料是鎢絲。燈泡在正常工作時,電流通過燈絲使燈絲產生大量的熱量,時間長了,燈體表面的溫度就會很高,一旦觸摸就極容易被燙傷。除了這種鎢絲燈泡存在安全隱患外,一些用來裝扮節(jié)日的小彩燈也可能存在危險。
而記者走訪了哈爾濱市某燈飾市場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這種裝飾的小彩燈都是用塑料袋獨立包裝,在包裝的上面并沒有生產日期、生產廠家和生產合格證等信息字樣。不過,對這種三無產品,商家卻是信誓旦旦,說是用個三五年都不會壞。
質量不容忽視 記者實驗探究竟
LED燈泡、鎢絲燈泡和裝飾用的小彩燈,每一種燈泡都有自己的特點。鎢絲燈泡的表面溫度高,容易被燙傷,而LED燈泡無論通電多長時間都保持恒溫,這是真的嗎?而裝飾用的小彩燈,沒有生產廠家、沒有生產日期、甚至沒有生產合格證,它們到底存在哪些安全隱患呢?
節(jié)日快到了,購買這些裝飾彩燈一定要注意幾點:
1、要看清是否有產品合格、生產廠家、生產日期和“3C”認證等相關信息;
2、最好不要將裝飾彩燈掛在圣誕樹上;
3、不要將圣誕樹放在疏散通道上,以免發(fā)生火災影響人員撤離。同樣,商場里在選購彩燈或燈泡時最好選用LED燈泡,并用圍欄圍住,以免燙傷。
在歡快的節(jié)日里,
我們除了用裝飾物營造氣氛的同時,
千萬要注意五彩繽紛背后的安全隱患,
消除美麗背后的“危險”。
覺得小編的提醒很有必要,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