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晚
珠海的黃先生一家吃了
在水產市場買回來的海鰻魚后
相繼出現了上吐下瀉的癥狀
原以為只是普通的急性腸胃炎
結果醫(yī)生告訴他們
是雪卡毒素中毒!
這種毒素
比河豚還要強100倍
嚴重可能致死
9月24日下午,黃先生在珠海廣富市場買了一條海鰻魚,當晚家庭聚餐就把這條魚吃掉了。結果沒過多久,就有人出現腹痛、嘔吐等癥狀。
黃先生說,除了不吃魚的小兒子,妻子、兩個女兒、兩名親戚都中了招,被送到珠海市人民醫(yī)院。妻子因為吃了大塊魚腩,情況最為嚴重,目前在重癥監(jiān)護室觀察。
經醫(yī)生檢查,黃先生一家并不是患了急性腸胃炎,而是誤食一種罕見的毒素——雪卡毒素。雪卡毒素主要分布于魚的頭、內臟、生殖器官,尤以內臟中含量為高,不易被胃酸破壞,高溫加熱或冷凍均不能破壞雪卡毒素的毒性。
戳鏈接看節(jié)目視頻▼
中毒的并非黃先生一家
近段時間
沿海地區(qū)常出現由于進食
海魚(珊瑚魚為主)引起雪卡毒素中毒的事件
波及人數較多
所以
為了你舌尖的安全
這些東西你要知道!
↓↓↓↓↓↓
什么是雪卡毒素
為什么魚類含有雪卡毒素
雪卡毒素
雪卡毒素是一種海洋藻類毒素,由有毒藻類產生。生活在珊瑚礁周圍海域的許多原本無毒的魚類攝入這類有毒藻類或其他浮游生物,造成雪卡毒素在魚體內蓄積,并可通過食物鏈逐級傳遞。體積越大的魚類,聚集的毒素越多。
雪卡毒素屬于獲得性毒素,魚體內含有雪卡毒素不具有明顯規(guī)律性。每年3~4月份繁殖季節(jié),珊瑚魚需要食物多,體態(tài)肥美,味道也最鮮美,而體內聚集的雪卡毒素也越多。
有超過400多種魚類可能蓄積雪卡毒素,海產市場和餐桌上常見可能含雪卡毒素的魚類有石斑魚(如西星斑、燕尾星斑、老虎斑、東星斑、蘇眉)、梭魚、黑鱸和真鯛等。含雪卡毒素的魚類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廣東、南海諸島等地。養(yǎng)殖類魚類少有雪卡毒素中毒事件報告。
臨床表現
一般在進食后2~10小時出現臨床癥狀,病程可持續(xù)2~3周,可出現消化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和心血管系統(tǒng)癥狀,部分患者有特癥性的溫度感覺倒錯表現。
一般輕度中毒可出現口腔麻木、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主要為水樣便)以及知覺麻痹或運動麻痹;
中毒嚴重者出現血壓下降,肌肉痙攣漸至運動神經麻痹,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特征性溫度感覺倒錯表現為手觸熱物有冷感,放冷水中則有熱感或電擊樣感覺。
治療方法
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急救措施為迅速清除已進入人體內的毒物,如催吐、洗胃、導瀉等,補充血容量,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等。
預防措施
1.盡量避免在3~4月份(生殖期)進食珊瑚魚。避免進食1.5kg以上深海珊瑚魚,因為魚體越大,毒素含量越高。避免進食深海珊瑚魚的頭及內臟(如肝、腸及卵巢),這些部位帶毒素較多。
2.外購珊瑚魚等深海魚類最好放養(yǎng)15天左右,待毒素排除體外后再食用,可減少中毒機會。
3.曾有過雪卡毒素中毒的人3-6個月內應避免食用海魚。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