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寧市民李先生喜歡上了研究石器,他家里藏滿了大大小小的各色石塊。李先生認為,自家屋后的山坡上、小溪邊,很有可能是石器時代古人類活動遺址!而他的藏品中,有一枚很可能是石器時代的遺物! 市民癡迷石器考古 12月1日上午,一臉神秘的李先生,帶著記者來到他家屋后的一個山坡上。這里是南寧市北湖路連疇村,坡下有一條小溪。城市開發(fā)時,沿溪修建了一條公路,將滿是卵石的泥砂挖了出來。 李先生說,前些年的一天,他散步來到此處時注意到,地上有一些碎石片顯得與眾不同,“石塊上的一些面,看起來像刀削斧劈般平整,似乎有人工打磨的痕跡”。 李先生找到的部分石塊(圖下角為疑似石斧)。南國早報記者-鐘亮攝 自此,他就著了迷。再來散步時,他常常爬上山坡,鉆入草叢,翻看這里的各種石塊,并把自己認為有人工打磨、使用痕跡的石塊和石片帶回家收藏。 李先生還通過翻看書籍、查找資料,自學了不少與石器時代有關的知識。他覺得,此處若真是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活動遺址,將刷新考古記錄。 專家稱缺乏關鍵證據(jù) 李先生的看法是否有道理,他所收藏的石塊是否屬于古石器? 聞訊趕來的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覃芳,仔細辨認了一番,把絕大多數(shù)石頭排除掉,只拿起其中一塊,沉吟許久。 這塊灰撲撲的小石頭,上寬下窄,有個角落還缺了一塊,看上去很不眼。“從外形來說像是石斧,窄的部分像是刃部,但還需要更多有力證據(jù)。”覃芳說,由于石頭表面凹凸不平,紋路模糊,像是被河水長期沖刷過,已經(jīng)看不出是否經(jīng)過人工打磨或使用。 如何辨別古石器 ? 像李先生這種“寧可錯拿一百,不可漏掉一塊”的熱情值得肯定,但收藏石器怎樣更省時省力?如何分辨是普通的石頭還是石斧?覃芳說,可以從3個方面進行甄別。 看大環(huán)境 由于生產(chǎn)力低下,石器時代的人類喜歡在大江大河附近居住,以便捕撈魚蝦螺螄等食用,以及就地取材,把堅硬的石塊打制或磨制成工具。 直到新石器時代晚期,才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石器制造場——古人類開采山體巖石,制成毛坯,再帶回居住地磨制成各種石器。 2 看石器的材質(zhì) 一個合格的石器,首先要質(zhì)地堅硬,片巖、石英石等材質(zhì)砸?guī)紫戮蛿嗔蚜,顯然不符合要求;其次要耐用,質(zhì)地疏松、坑坑洼洼的石器,刃部很容易磨損。 3 看細節(jié) 一個顯著的特征是,石塊上有人類加工時的“打擊點”:石片上有一些半圓形小瘤,以小瘤為圓心,會有一圈圈散開的隱約波狀紋,并從打擊點處放射出許多小裂痕。 一些精細的石器,還會拿到礪石上把刃部或全身打磨光滑。根據(jù)這些特征,可以區(qū)別人工打制的石器和自然原因形成的石塊。 專家提醒,市民或收藏愛好者發(fā)現(xiàn)具有類似特征的石塊,尤其是大量石塊時,可向當?shù)匚幕净蛭奈镏鞴懿块T報告,以便進一步調(diào)查核實。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