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心理學家的統(tǒng)計,每個人每天大約會產(chǎn)生5萬個想法。如果你擁有積極的態(tài)度,那么你就能樂觀地、富有創(chuàng)造力地把這5萬個想法轉換成正面的能源和動力;如果你的態(tài)度是消極的,你就會顯得悲觀、軟弱、缺乏安全感,同時也會把這5萬個想法變成負面的障礙和阻力! 》e極的態(tài)度肯定會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但并不能保證他每件事都心想事成;可是,堅持消極的態(tài)度卻必敗無疑。我們從來沒見過哪個持有消極態(tài)度的人能夠取得可持續(xù)的、真正的成功。
1.拒絕拖延,立即行動
拖延是消極心態(tài)最明顯的表現(xiàn)。也許有人會說,在合適的時候拖延一下也是有好處的,例如在疲倦、沮喪或者憤怒的時候,中斷工作比勉強繼續(xù)的效果要好。實際上,拒絕拖延并沒有對合理的等待提出異議,我們也相信優(yōu)秀的人都不會因此而為自己的拖延尋找借口,不會因此逃避真正需要馬上執(zhí)行的工作。
在2004年4月5日《商業(yè)周刊》評出的50家標準普爾表現(xiàn)最佳公司中,埃克森-美孚排名第二十三位,并在《財富》評出的全球500強中排名第二。2003年,公司利潤為215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91%,股東回報達到115億美元。
在這家公司領導的辦公室里幾乎都懸掛著一個數(shù)字電子白板,白板上一直顯示著一段話:“決不拖延!如果我拖延下去,我將會怎么樣?如果將工作拖到以后再去做,那么會發(fā)生什么?” “決不拖延”是這家公司員工行為的重要準則之一。公司負責人解釋說:“決不拖延,我們就可以輕松愉快地生活和娛樂。避免拖延的惟一方法就是隨時開始行動,而隨時開始行動,首先必須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另外必須記住的是,沒有什么人會為我們承擔拖延的損失,拖延的后果只有我們自己承擔。如此一來,我們就可能在一個龐大的公司里,創(chuàng)造出每一個員工都不拖延哪怕半秒鐘時間的奇跡!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或這或那地存在著一種不良習慣——拖延。我們常常因為拖延時間而懊惱不已,然而下一次又會慣性一般地拖延下去。這種現(xiàn)象,我們幾乎可以不時遇見,以至于我們不以為然,以為它就是人的一種不可改變的本性了。
拖延時間,看似人的一種本性,實質(zhì)上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養(yǎng)成的一種極其有害于工作和生活的惡習。幾乎人人都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中消除因拖延而產(chǎn)生的各種憂慮,但是,不少人卻沒有將自己的愿望付諸于行動,不知道自己所推遲的許多事情其實都是自己可以盡早完成的。作為一個職業(yè)人,曾經(jīng)有過某一些拖延的行為,其實并不會導致多么嚴重的后果;真正能夠導致嚴重后果的,是拖延成習并且竭力加以掩蓋——為拖延尋找借口。
下面是一些解決推延毛病的思路:
。1)拖延不是一種無所謂的耽擱。一個CEO可能因為沒能及時做出關鍵性的決定而遭到失敗,很多損失是無法挽回的,這就像延誤了看病時間,就會給人的生命帶來無可挽回的影響一樣。
。2)從習慣拖延的一個具體方面突破,一種得到解脫和成功的感覺將會幫助我們?nèi)娴乜朔?/P>
。3)擬定一個完成工作任務的期限,給自己加壓,并實行公眾承諾,讓身邊的人都知道我們的期限,讓他們看到我們?nèi)缙谕瓿,否則,就要“裸奔”。
(4)有些人因為過分追求完美而拖延了時間,總想在萬無一失的情況再去行動,其實十全十美是不存在的。
。5)如果你因為害怕見領導或客戶而遲疑不決,唯一的辦法就是現(xiàn)在就拿起電話或現(xiàn)在就去。
(6)諸如“再等一會兒”、“明天開始做”“天又下雨了”“今天不舒服”這樣的語言或心理意念,實質(zhì)上是一種借口,這是弱者的表現(xiàn),請馬上清除它們。
2.在平凡中做出精彩
很多人都夢想做出轟轟烈烈的事業(yè)。但事實上,很多轟轟烈烈的事業(yè)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舉動,而是有許許多多平凡甚至乏味的事情所組成。
弗雷德,是一個普通的郵差。他負責為小區(qū)的住戶收、送郵件。 當他聽說小區(qū)內(nèi)有一位職業(yè)演說家,叫桑布恩先生。這桑先生一年有160到200天在外出差。于是他向桑先生索要一份全年行程表,桑先生很奇怪,問:“您有什么用?”他回答說,“以便您不在家時,我暫時代為保管您的信件,等您回來再送過來! 這讓桑布恩很吃驚!因為他從未碰到過這樣的郵差。桑先生回答道 “沒必要這么麻煩,把信放進信桶就好了,我回來再取也是一樣的! 弗雷德解釋說:“竊賊經(jīng)常會窺探住戶的郵箱,如果發(fā)現(xiàn)是滿的,就表明主人不在家,那住戶就可能要身受其害了。” 弗雷德想了想,接著說“這樣吧,只要郵箱的蓋子還能蓋上,我就把信放到里面。塞不進郵箱的郵件,則擱在房門和鐵柵門之間。如果那里也放滿了,我把其它的信留著,等您回來。” 弗雷德的建議無可挑剔,桑先生欣然同意了。 兩周后,桑先生出差回來,發(fā)現(xiàn)門口的擦鞋墊跑到門廊的角落里,下面還遮著個什么東西。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在桑先生出差期間,美國聯(lián)合快遞公司把他的包裹投到別人家了。 弗雷德看到桑先生的包裹送錯了地方,就把它撿起來,送回桑先生的住處藏好,還在上面留了張紙條,解釋事情的來龍去脈,并費心的用擦鞋墊把它遮住,以避人耳目。 不同的郵政公司之間競爭市場份額,比的就是服務,而因為有一批弗雷德式的職業(yè)化員工,他們所提供的人性化服務,創(chuàng)造了無形價值,使美國聯(lián)合快遞公司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弗雷德是職業(yè)化的典范,他真正做到了 “以此為生,精于此道”。職業(yè)是人的使命所在,忠于職守、認真履行本職工作是人類共同擁有的一種崇高精神。從世俗的角度來說,敬業(yè)就是尊重自己的工作,將工作當成自己一定要做好的事。敬業(yè)首要的是一個“敬”字,體現(xiàn)為忠于職守、盡職盡責、一絲不茍、善始善終的職業(yè)道德,其中包含了使命感和道德責任感。敬業(yè)精神成為一種最起碼的為人之道,也是任何人成就事業(yè)的必要條件。 弗雷德是一個普通的郵差,相貌平常,外表也沒有任何出奇之處。但他的真誠和熱情卻感染著周圍的人,他人性化的貼心服務為客戶創(chuàng)造了更大的價值,他的故事改變了2億美國人的觀念,他以他的行動向世人揭示了“每個人都能有所作為”這樣一個道理。
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命運,但是可以選擇過怎樣的生活。沒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看不起自己工作的人,我們應該對自己,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充滿信心。職位不能決定一個人的表現(xiàn),反倒是工作表現(xiàn)最終決定一個人在生活中的地位。只有相信自己是一個有所作為的人,哪怕即使只是一個最平凡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也能給我們帶來豐厚的回報。
弗雷德的行為證明了,人們可以每天都在與自己的潛力進行競爭,把我們的工作做到本來可以達到的程度。而大多數(shù)人,都沒能完全發(fā)揮潛力,沒有做到最好。專家們分析了弗雷德的動力來源,認為從出色工作中獲得的滿足感,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因此他才能始終如一地帶給客戶快樂和優(yōu)質(zhì)的服務。
如果你希望成長與進步,那就必須每天都調(diào)整狀態(tài),與自己的潛力進行競爭,與自己激烈角逐,讓每一天都成為你的代表作。
3.給自己積極地提問
每個人之所以會有不同的成就,原因就在于所提出的問題不同。 只有能提出好的問題,才能得到好的答案。
當一個人因飛機失事癱瘓在床,三分之二皮膚灼傷后,一般人一定自問“為什么是我?老天爺為什么如此對我?……”但一個叫米契爾的人卻在自問“我要如何重新站起來,像我這樣子能怎樣來服務社會呢?”在住院期間他結識了迷人的女護士安妮,他不顧臉上傷殘和行動不便,竟大膽的想出此舉“我怎樣才能跟安妮約會呢?”誰都認為他會碰壁的,如今安妮已成為他的太太。
你一直問自己“我為什么會這么沮喪?”“為什么別人不喜歡我”結果你一直不會改變那種無奈狀態(tài),相反你改問自己“我怎樣才能改變目前的沮喪,讓自己快樂且受人歡迎?”連續(xù)肯定積極地自我提問肯定會有神奇的效果。 再比如:有人問“你生活中最糟糕的是什么事”與有人問“什么是你人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事”帶來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髣t得。
“為什么我的運氣就這么差?”——提出這個問題,其實是你在命令你的大腦找出你是個倒霉蛋的結果。
所以,我們應多加注意平日習慣用的問句,盡可能使用具有建設性、促使奮發(fā)的、造成積極性的問句。
A、面對困難時提問自己 —— (1)“這件事有什么好的一面?”(2)“還有什么不圓滿的嗎?”(3)“我得怎么做才能得到所想要的結果?”(4)“如果要得到所想要的結果,有哪些錯誤我不能再犯?”(5)“我要如何以愉快的心情去處理這整件事”
B、 每天的清晨提問自己。并對每個問題認真且仔細地想二至三個答案。如實在很難想出來,不妨把問題改為帶有“可能”的意味——(1)此刻人生中有什么讓我覺得快樂?讓我快樂到什么程度?給我什么樣的感受?(2)此刻人生中有什么讓我覺得振奮?讓我振奮到什么程度?給我什么樣的感受?(3)此刻人生中有什么讓我覺得驕傲?讓我驕傲到什么程度?給我什么樣的感受?(4)此刻人生中有什么讓我值得感謝?讓我感謝到什么程度?給我什么樣的感受?(5)此刻人生中有什么讓我覺得欣喜?讓我欣喜到什么程度?給我什么樣的感受?(6)此刻人生中有什么值得我努力的?讓我努力到什么程度?給我什么樣的感受?(7)我喜歡什么人?什么人喜歡我?讓我喜歡到什么程度?給我什么樣的感受?
C、 每天晚上提問自己—— (1)“今天我有什么樣的付出?我是用什么樣的方式付出?”(2)“今天我學到了些什么?”
(3)“今天我給自己的人生提高了什么樣的品質(zhì)?對于未來,我把今天作了什么樣的投資?” D、 兩個最重要的提問 ——(1)“這件事有什么好的一面?”(2)“我要如何來利用?”
4.積極嘗試,邂逅機遇
生命中隨處是機遇,許多機遇就藏在一個又一個挫折之中,如果在挫折面前氣餒,就可能會與機遇擦肩而過。
積極嘗試是最好的方法。在一個現(xiàn)代化的企業(yè)中,你不需要擔心因為嘗試而遭到失敗。一項對美國多個大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的調(diào)查表明,CEO們最欣賞的就是那些主動要求做某項新工作的員工。無論能否做好,至少這些員工比那些只會被動接受工作的員工更令人欣賞,因為他們有勇氣、積極上進,而且會從嘗試中學習到更多的經(jīng)驗。
在美國,父母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是:“你沒有試過,怎么知道自己不喜歡呢?”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嘗試做不同的事情,才能找到通向成功的路。美國人很喜歡嘗試不同的工作,他們一生中平均要換四次工作。但中國人不愿意換工作,而更傾向于終生做一件事。其實,換工作崗位的意義在于,你一開始做的決定并不一定是你的終生決定,你仍然有機會去嘗試更多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力。
機遇不會主動上門,坐等是消極的做法。屠格涅夫說:“等待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什么事也不做地空等,另一種是一邊等,一邊把事情向前推動。”也就是說,在機遇還沒有來臨時,就應事事用心,事事盡力。在實際工作中,挑戰(zhàn)常常和機遇一同出現(xiàn)。如果不敢迎接挑戰(zhàn),就會讓機遇從身邊溜走。
著名職業(yè)經(jīng)理人李開復在蘋果公司工作的時候,有一天,老板突然問他什么時候可以接替他的工作?他當時非常吃驚,連忙向老板表示,自己缺乏像他那樣的管理經(jīng)驗和經(jīng)營能力。但是老板卻說,這些經(jīng)驗是可以培養(yǎng)和積累的,而且,老板希望李開復在兩年之后就可以做到。有了這樣的提示和鼓勵,李開復開始有意識地加強自己在這方面的學習和實踐。果然,他真的在兩年之后接替了上司的工作。
。ㄗ髡咚握窠,智者企業(yè)管理顧問公司首席培訓師,注冊高級咨詢師,兼任多家企業(yè)首席顧問和企業(yè)培訓教練師。歡迎與作者探討您的觀點和看法,電子郵箱: 網(wǎng)址)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