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百家姓查詢
百家姓之“師姓”
一、姓氏源流
師(shī 師)姓源出有三:
1、以官名為姓。據(jù)《姓譜》載,夏商時代,管理樂技職官名師,如上古師延,商代師涓等。周朝也有師尹之官,掌管音樂歌詠。這些人的后代子孫遂以職官為姓,乃成師姓。
2、以技藝為氏。據(jù)《元和姓纂》載,兩周及春秋戰(zhàn)國時代,擅長樂技的人被稱為師。晉國有師曠,魯國有師乙,鄭國有師理、師觸、師躅、師惠,皆為當時的著名樂師,精于音律。相傳晉國樂師師曠,字子野。他雖然雙目失明,但善于辨音,又善于彈琴。晉平公時造了一套用來奏樂的銅鐘(編鐘),很多樂工聽后都認為音律很準,惟獨師況不以為然。他的判斷,最后終于被一個叫師消的人證實。這些精于樂計的樂師們的后代,便以祖上的技藝職業(yè)為姓,遂成師姓,也稱師氏。
3、出自周代,以人名為姓,為師君的后代。周朝時,有個叫師君的名人,他的后代就用祖上名字中的“師”字為姓,也稱師氏。
二、遷徙分布
(缺)師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據(jù)《姓譜》和《元和姓纂》二書的考證,上古夏朝,商朝,周朝,都有管理音樂的官員稱“師”,如商代的師涓,周朝的師尹等等。后來, 擅長音樂的文人也稱師,如晉國的師曠,魯國的師乙,鄭國的師理,師觸,師慧等,都見于史載,他們都精通音律,擅長演奏,而春秋戰(zhàn)國時代音樂藝術興盛一時。師姓就來源于樂官和樂師。另外,古書《周禮春官》中說,說,“師氏居虎門之左,司王朝”,而甘肅漢墓中果真出土一石門,左邊石門的虎頭下站著師氏,他為王上的正宮守衛(wèi)和管事。這說明師姓還有另一支起源。師姓望族出于太原、瑯琊、平原一帶。
三、歷史名人
數(shù)千年來,功在音樂的師氏先人,可謂層出不窮!对托兆搿方榻B說:“晉有師曠,魯有師乙,關鄭有師悝、師融、師慧等。又師服,晉大夫!贝送,春秋時魯有善鼓琴的師襄,據(jù)說孔子曾向他學琴,春秋鄭有大夫師叔,晉國有大夫師服,西漢有大司空師丹,宋有翰林學士師頑,清有甘肅提督師懿德……等等。其名人,真是不勝枚舉:
師 延:于軒轅之世官司樂,史書說他具有拊弦琴,則地禰皆升;吹玉律,由天神俱降;聽眾國音樂,以審興亡之兆的神通。
師 涓:有兩位,一位是商朝樂官,與紂為靡靡之音,武王伐紂,他往東逃亡,自投于濮水而死。另一位則出生于春秋時期的衛(wèi)國,事衛(wèi)靈公為樂官。
師 范:宋朝靈石人,元佑督岢嵐軍進士,督岢嵐軍后升為江南知州。他發(fā)現(xiàn)苛捐雜稅太多,手續(xù)麻煩,民苦賦役,于是上奏朝廷,建議稍增田賦,免征苛捐雜稅,使人民不感到賦役麻煩,國家也不減少稅收。他的建議得到采納實行后,受到江南人民的擁護,給他繪像祭祠。師范也成為歷史上的良吏。
師 逵:明代東阿人,字九逵,年少喪父,事母甚孝,曾任吏部尚書。洪武中,他任監(jiān)察御史,廉不置產,接受的俸祿和賞賜都分給了親戚朋友,以至于他的八個兒子都沒有得到什么財產。明成祖曾說:“北來大臣之中不貪者,唯師逵一人!
師宜官:東漢書法家,南陽人。漢靈帝好書法,征天下善書者于鴻都門。應征的數(shù)百人中,惟有師宜官的八分字最好。大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他在酒館時,可以寫字于壁上以出售。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太原郡:`戰(zhàn)國時秦莊襄王置,治所在晉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瑯琊郡:秦始皇置,相當于今山東省東南部諸城、臨沂、膠南一帶。
平原郡:西漢初置,相當于今山東省西北部平原縣一帶。
2、堂號
授琴堂:授琴是指教彈琴,春秋時,魯國樂師師襄善彈琴,孔子曾拜他為師學琴。
============================================================
【師姓宗祠通用對聯(lián)】
〖師姓宗祠四言通用聯(lián)〗
聰知六律;
名列三良。
——佚名撰師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春秋時晉國樂師師曠,字子野,目盲,善彈琴,精于辨音。晉平公鑄大鐘,眾樂工都認為合乎音律,只有師曠不以為然,后來經衛(wèi)國樂師師涓審定,果然不合音律!睹献与x婁上》說:“師曠的耳朵很靈敏,但不按六律,也不能正五音!毕侣(lián)典指春秋時鄭國大夫師叔。一次,齊國準備聯(lián)合諸侯攻打鄭國,管仲說:“鄭國有叔詹、堵叔、師叔,三良(三位良人)執(zhí)政,無隙可乘!”
撰孝子傳;
封義陽侯。
——佚名撰師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南朝宋涅陽人師覺授,操守清高,以彈琴、讀書自娛自樂。母親去世后,他一哭而絕,很長時間才蘇醒。后來,撰寫有《孝子傳》。下聯(lián)典指西漢東武人師丹,字仲公,舉孝廉為郎,官至大司空,平帝時封為義陽侯。
-----------------------------------------------------------------
〖師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lián)〗
廉政表明朝之風力;
治經稱漢代之儒宗。
——佚名撰師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明代東阿人師逵,字九達,洪武年間官監(jiān)察御史,成祖時官至吏部尚書。為政清廉,不置家產,俸祿拿出來分給家族中人,以至于無力撫養(yǎng)八個兒子。成祖曾說:“北來的大臣不貪者,只有師逵一人!薄帮L力”,即氣度魄力。下聯(lián)典指西漢·師丹,研究《詩經》,較有名望。
師氏
官名。
(1)西周統(tǒng)帥軍隊的高級軍官!稌つ潦摹芬詭熓吓c千夫長、百夫長連稱,《書·顧命》和《毛公眉》以師氏與虎臣連稱!吨芏Y》謂為地官司徒的屬官,設中大夫一人,上士二人,及府、史、胥、徒等人員。掌教“國子”(貴族子弟),率“四夷之隸”防守王之宮門,并隨從護衛(wèi)。
(2)北周依《周禮》置六官,地官府所屬有師氏中大夫,正五命,下有小師氏下大夫,小師氏上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