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2月15日,香港廉政公署成立。香港回歸后,廉政公署作為反貪污的機構及相應的機制繼續(xù)保留。其自從成立以來,已調(diào)查了數(shù)萬件案件。這里介紹的這起案件破了香港司法史四大紀錄: 保金最高——主要被告的保釋金是現(xiàn)金5000萬港元及100萬港元人事?lián)!?/p> 保期最長——被告自1985年12月獲準保釋至1996年3月,保釋期超過10年。
公費最巨——涉及的訴訟費高達2.1億港元。
證物最多——廉署搜集了約400萬頁文件做證物,需要用兩個面積共2000多平方英尺的房間儲存。
該案被告1972年來到香港,通過買賣物業(yè)及收購公司,短短數(shù)年間便建立了70億港元的佳寧集團,聘用員工近3萬人,業(yè)務范圍廣泛,包括餐館、旅行社及的士公司等。但是,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這個神話背后竟是近百億元的負債?被告利用空殼公司安排員工擔任董事,賄賂裕民財務高層,致使在沒有足夠抵押的情況下,能夠不經(jīng)正常程序獲得貸款達60多億港元。進入80年代后,佳寧集團陷入債務困境,并最終于1983年11月清盤,佳寧股票變成廢紙,股民損失慘重。
。保梗福的辏丛,裕民財務的母公司大巴裕民銀行向律政司作出貪污投訴,廉署隨即接手調(diào)查。財雄勢大的數(shù)名被告,用盡策略拖延及逃避審訊,調(diào)查工作甚為棘手。主要被告假稱身染重病要求終止聆訊,廉署人員日夜跟蹤,發(fā)現(xiàn)他仍出入娛樂場所,社交生活如常,遂向法庭揭穿他的借口。另外,在引渡前任裕民財務董事的過程中,廉署經(jīng)過重重困難才成功獲得法庭發(fā)出引渡令,但由于廉署人員在法國不可以攜帶武器及使用手銬,所以在押解一名被告返港時,廉署人員要一直緊隨他,即使上洗手間也不例外。另一方面,廉署人員走遍13個國家,為證人錄取口供及收集證物。此外,為應付被告的代表律師對證物的各種要求,處理證物的調(diào)查員疲于奔命,長時間地加班加點工作,壓力可想而知。大法官在宣判后特意嘉許廉署調(diào)查員的無比耐力及堅毅精神。
在廉署人員的努力下,佳寧案之有關要員終于在1996年9月承認兩項串謀詐騙罪,被判入獄三年。其他3名被告均先后承認控罪,被判入獄,轟動一時的佳寧集團詐騙案,4名被告分別被控多項詐騙和貪污罪名,涉及款項高達5億美元,案件橫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估計訴訟費高達2.1億港元,是香港有史以來最龐大復雜的商業(yè)詐騙及貪污案。此案的偵破也正好反映了廉署打擊貪污的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