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在线播放免费观看中文版视频, 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忘忧草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黄片下载,超碰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中国一级A片AAA片,欧美老妇肥熟高清,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久久人人97超碰CaOPOren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回顧歷史

 

1890年7月27日文森特·梵高逝世,畫家(1853年出生)


文森特·梵高

人物簡介
  荷蘭人,后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
  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爾特,1890年7月29日在法國瓦茲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殺身亡。早年經商,后熱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開始學習繪畫。曾在巴黎結識e.貝爾納、p.西涅克和p.高更等畫家。
  早期作品受印象主義和新印象主義畫派影響,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納河濱》等。曾兩次在咖啡館和飯館等勞工階層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厭倦巴黎生活,來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勒,開始追求更有表現(xiàn)力的技巧;同時受革新文藝思潮的推動和日本繪畫的啟發(fā),大膽探索自由抒發(fā)內心感受的風格,以達到線和色彩的自身表現(xiàn)力和畫面的裝飾性、寓意性。
  向日葵代表作《向日葵》、《郵遞員魯蘭》、《 咖啡館夜市 》、《包扎著耳朵的自畫像》、郵遞員魯蘭《星光燦爛》、《梵高在阿爾勒臥室》、《歐韋的教堂》等,都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以及強烈的個性和形式上的獨特追求。當時他的作品雖很難被人接受,卻對西方20世紀的繪畫藝術有深遠的影響。
  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xiàn)主義以及20世紀初出現(xiàn)的抒情抽象主義等,都從他的主體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作用、自由抒發(fā)內心感情、意識和把握形式的相對獨立價值、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吸收和擷取東方繪畫因素等方面,得到啟發(fā),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繪畫流派。
  梵高摒棄了一切后天習得的知識,漠視學院派珍視的教條,甚至忘記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觀,他陶醉于其中,物我兩忘。他視天地萬物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他用全部身心,擁抱一切。梵高很晚才作為一位極具個性化的畫家而嶄露頭角,距他去世時只有八年。
人物生平
  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蘭南部布拉邦特的格魯特·曾德特,是荷蘭新教牧師泰奧多勒斯·凡·高(1822-1885)和安娜·科妮莉婭·卡本特期(1819-1907)的長子。
  1855 2月17日,文森特的妹妹安娜·科莉妮婭·凡·高誕生。
  1857 1月5日,凡·高一生的知己、他的弟弟提奧誕生。
  1859 3月16日,妹妹伊麗莎白·凡·高誕生。
  1862 3月16日,妹妹威廉敏娜·凡·高誕生。
  1866 于澤芬伯根寄宿學校作最早的圖畫。
  1866 從曾德特的鄉(xiāng)村澤文伯根的寄宿,凡·高進入蒂爾勃格的文法學校。
  1867 5月17日,弟弟科尼利斯·凡·高誕生。
  1868 3月離開蒂爾勃格文法學校。
  1869 3月進古皮爾藝術公司海牙分店當?shù)陠T,后又去布魯塞爾分店工作。
  1871 舉家遷往赫爾瓦爾特。
  1872 開始與提奧通信,后者在上學。
  1873 5月,文森特遷往倫敦分店,愛上了房東女兒厄休拉·洛耶,6月,提奧進入古皮爾公司布魯賽爾分店工作。
  1874 向厄休拉求婚失敗,回荷蘭;10月至12月在巴黎古皮爾總公司,后返倫敦。
  1875 5月,被調往巴黎古皮爾公司,熱衷于神秘主義和宗教。10月,其父母遷往埃頓。
  1876 3月被古皮爾公司解雇;得到根據(jù)米勒《晚禱》刻制的版畫。4月在英國拉姆斯蓋特當教師,后又在艾爾沃思當助理牧師。12月返埃頓。
  1877 1月至四月在多德雷赫特書店任職,5月赴阿姆斯特丹,和叔叔揚同住,為投考神學院積極攻讀。
  1878 7月,放棄在阿姆斯特丹的學習,在埃頓作短期逗留后,于8月入布魯賽爾為期三個月的福音傳道學校,但未能取得牧師的任命。赴蒙斯附近博里納日礦區(qū),作非正式傳教。
  1879 由于工作過于熱情,被教會解雇,這段悲慘的經歷給他打下了印記;后開始的流浪生活;閱讀狄更斯、斯托、雨果、莎士比亞和米什萊的著作;推崇夏爾·德·格魯、倫勃朗、呂斯代爾、巴比松畫派和海牙畫派的藝術;由于貧困失望,對生活失去信心;開始畫素描。
  1880 與家庭日益疏遠的時期。春游奎姆,住在礦工家,開始的的道路;臨摹米勒作品。10月,赴布魯賽爾,學習透視學和解剖學。與布魯賽爾之荷蘭籍畫家凡·拉帕德來往;提奧給予經濟支持。
  1881 埃頓時期(1881年4月12日-1881年12月30日),4月,離布魯賽爾,去埃頓與父母同;向新寡表姊凱·沃斯求婚不成。12月與家庭發(fā)生齟齬,離家赴海牙。
  1882 海牙時期(1881年12月31日-1883年9月12日),跟表姊夫安東·莫夫學畫;開始與懷孕的、被遺棄的克拉西娜(“西恩”)·瑪麗亞·霍爾尼克同居中,并因此與莫夫決裂。8月,凡·高一家遷至埃因霍溫附近紐南;搜集英國報刊插圖,畫了許多素描和水彩。
  1883 德倫特及紐南時期(1883年9月-1885年11月27日),9月,與西恩,赴荷蘭北部之德倫特作畫。開始畫油畫。12月回到荷蘭南部之紐南,起初與父母同住,后來離家獨住。
  1884 畫水彩和“織工”習作;與父親關系緊張;與凡·拉凰德甚為相得;6月研讀歐仁·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論;與本村姑娘瑪戈特戀愛,以不幸結局告終。
  1885 安特衛(wèi)普時期(1885年11月28日-1886年2月28日),為《吃土豆的人》繪制了約五十幅農民頭像;3月26日父親驟然去世,為埃米爾·左拉之《萌芽》及其他現(xiàn)實主義作家之作品深深打動;10月赴安特衛(wèi)普,參觀博物館;魯本斯的光與色彩,日本浮世繪的大膽構圖,使他陶醉;得到一些日本版畫,心胸開闊了,畫板色調明亮起來。
  1886 巴黎時期(1886年3月-1888年2月20日),從1月起在安特衛(wèi)普美術學院學畫;2月底去巴黎,與提奧同;在乎爾芒工作室習畫數(shù)月;在德拉克洛瓦和蒙蒂塞利的影響下描繪花卉;特雷克、埃米爾·貝爾納、西涅克和高更及其他印象派畫家;發(fā)現(xiàn)了“光明的繪畫”;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印象派美展舉行,會上展出修拉的《大碗島的星期日》;凡·高采用了新的點彩技法。
  1887 由于與不斷發(fā)展的當代法國藝術運動接近,調色板變得愈來愈明亮;懼和展覽日本版畫;兩次在勞工階級的咖啡館和飽的墻上展出自己的作品;同畢沙羅、德加、修拉、塞尚相識并交往;成與埃米爾·貝爾納過從甚密;深受印象派技法和后期印象派理論的影響;厭倦巴黎的生活,向往陽光更為明亮灼熱、色彩更加強烈瑰麗的法蘭西南部。創(chuàng)作《唐吉老爹》,開始繪制向日葵連作。
  1888 阿爾時期(1888年2月21日-1889年5月3日),2月赴普羅旺斯阿爾,住在阿爾加薩咖啡館,5月遷入拉馬丁廣場上的“黃房子”;10月20日高更來與他同;12月23日因精神失常,割下一只耳朵;高更返巴黎。由于提奧的幫助,凡·高的三幅油畫和幾幅素描得以在獨立沙龍展出。
  1889 圣雷米時期(1889年5月3日-1890年5月16日),4月17日,泰奧和若阿娜·邦格(1862-1925)結婚;5月,凡·高自愿進圣雷米之精神病院;西涅克來訪;畫了許多畫,主要是風景;開始繪制絲柏樹連作。高更在馬稱舉辦印象派和綜合派的畫展。凡·高在巴黎見到蒙克。
  1890 奧弗時期(1890年5月21日-1890年7月29日),臨摹德拉克洛瓦、米勒、倫勃朗和居斯塔夫·多雷的作品;1月31日,提奧得子;阿爾貝·奧里埃發(fā)表評文森特繪畫的文章;在布魯賽爾的“二十人展覽會”上, 凡·高的《紅色的葡萄園》得以出售,這是他在世時得以出售的唯一的一幅作品,5月出院,途經巴黎,稍事休息,適居奧弗,接受保羅·加歇監(jiān)護;6月創(chuàng)作《加歇醫(yī)生》;7月,去巴黎探望提奧一家,會見洛特雷克及阿爾貝·奧里埃;回奧弗后,創(chuàng)作《麥田群鴉》、《奧維爾市政廳》,這些作品更加奔放不拘。7月27日舊病復發(fā),開槍自殺,于29日清晨一時許,在提奧和加歇醫(yī)生的守護下停止呼吸。
人物家族
  文森特·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以下簡稱梵高),19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出生在荷蘭南部布拉班特省(brabant),靠近比利時邊境的尊得特(zundert)一座教堂旁的小屋中,那天是1853年3月30日。
  梵高的祖父是一位牧師。也叫文森特(vincent van gogh 1789.2.11-1874.5.7)
  梵高的祖母叫伊麗莎白(elisabeth huberta vrijdag 1790-1875)來自一個瑞士家庭。他們生育了12個孩子,其中一個在幼年時就死了,剩下了5個女兒和6個兒子。
  梵高的父親西奧多盧·梵·高(theodorus van gogh 1822.2.2-1885.3.26)1849年就在尊得特布道,他是一位基督教牧師。兩年后他與梵高的母親安娜·科尼莉亞( anna cornelia carbentus 1819.11.10 -1907)結婚,安娜生于海牙,她的父親在海牙被譽為“國王的裝幀師”,因為他被選中裝訂第一部荷蘭憲法。他的幾個女兒中,有一個嫁給文森特·梵·高叔叔。
  他們的第一個兒子剛生下不久就夭折了,而當凡高降生后,他被取了那個死去的兄長的名字:vincent willem。
  梵高在家中是老大,他還有三個妹妹和兩個弟弟,他們是:
  妹妹:安娜 anna cornelia van gogh (1855.2.17-1930.11.20)
  弟弟:提奧 theodorus van gogh (theo,1857.5.1-1891.1.25)
  妹妹:伊麗莎白 elisabetha huberta van gogh (1859.3.16-1936.11.29)
  妹妹:威廉明娜 willemina jacoba van gogh (1862-1941)
  弟弟:科尼利斯 cornelis vincent van gogh (1867.5.17-1900.4.24)
  在凡高一生中,他只與弟弟提奧和妹妹威廉明娜保持了親密的關系,而提奧也是凡高這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在梵高1890年去世六個月后,提奧也追隨它的兄長去了...雖然梵高的父親只是一位牧師,但凡高家族在當時是很有社會地位的,因為梵高的幾個叔叔伯伯在當時都是“很有影響”的人物:
  “uncle hein” 海因伯伯 (hendrick vincent van gogh 1814 - 1877)在鹿特丹開畫廊,后來遷到布魯塞爾。
  “uncle jan” 約翰伯伯 ( johannes van gogh 約翰尼斯·梵·高 1817.8.19-1885)一位海軍司令,生活在阿姆斯特丹。1877年,梵高曾在這位叔叔家里生活過一段。
  “uncle cor” 科爾叔叔 ( cornelis marinns van gogh 1824 - 1908 ) 也是一位畫商。梵高和提奧經常稱他為c.m。
  “uncle cent” 梵森特伯伯 ( vincent van gogh 1820 - 1888 ,與梵高同名)他是位大畫商。小時候因為身體不好,沒能上大學。他最初在海牙(the hague)賣繪畫材料,他是一個很有才華和很精明的人。在幾年間他的畫廊就成為全歐洲著名的畫廊。而后與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畫廊 - 古比爾公司(goupil&cie,總部在巴黎)訂立了合股合同。梵高與提奧最初都在這位叔叔的店里 - 海牙古比爾公司工作過。
  還有一些需要說明的人:
  安東·莫夫 (anton mauve 1838.9.18-1888.2.5)他是海牙畫派的代表畫家,梵高在海牙時曾受他的指導。他的妻子叫 jet mauve (原名 jet carbentus 1856 -94)是梵高的表妹。她(jet)的母親叫 fie carbentus,與梵高的母親是親姐妹。fie有三個女兒,jet就是其中一個。
  主要參考文獻:jo van gogh-bonger's memoir of vincent van gogh
創(chuàng)作理念
  1.印象主義
  梵高著意于真實情感的再現(xiàn),也就是說,他要表現(xiàn)的是他對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視覺形象。
  梵高在巴黎結識了印象主義畫家之后,他的調色板就變亮了。他發(fā)現(xiàn),他唯一深愛的東西就是色彩,輝煌的、未經調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與印象主義者們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運用印象主義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對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觀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結論也具有非凡的個性。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為同一般印象主義畫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類,他說:“為了更有力地表現(xiàn)自我,我在色彩的運用上更為隨心所欲。”其實,不僅是色彩,連透視、形體和比例也都變了形,以此來表現(xiàn)與世界之間的一種極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實的關系。而這一鮮明特征在后來成了印象派區(qū)別于其他畫派而獨立存在的根本。
  2.表現(xiàn)主義
  梵高死后不出幾年,一些畫家就開始模仿他的畫法,為了表現(xiàn)強烈的感情,可以不對現(xiàn)實作如實的反映,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態(tài)度被稱作表現(xiàn)主義,并且證明是現(xiàn)代繪畫中一種歷久不衰的傾向。即為了主觀意識而對物體進行再塑造。
  盡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雙雙成為現(xiàn)代表現(xiàn)主義的先鋒,成為極端個性化的藝術家的典型,但要設想他們的個人特點有多在不同則是很難的。高更是個攻擊傳統(tǒng)觀念的人,語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無情,有時蠻橫無禮。而梵高對于共事的藝術家,則充滿了一種天真的熱情的深沉的愛。
  3.藝術使命感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藝術家,梵高在談到他的創(chuàng)作時,對這種感情是這樣總結的:“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潰了;不過這都沒關系……”.
  梵高從來沒有放棄他的信念:藝術應當關心現(xiàn)實的問題,探索如何喚醒良知,改造世界。
創(chuàng)作時期
  早期作品 1881.4 - 1883.12
  
  這里展示的是梵高最早的油畫。包括埃頓時期,海牙時期和德倫特時期。當梵高畫它們時已經是快30歲的人了。這些作品大約完成于1881-1883年間。此前,梵高在博里那日礦區(qū)受到巨大打擊,對上帝幾乎絕望,卻終在迷茫與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歸宿--繪畫。他開始大量臨摹名畫,并畫了大量素描習作。可以說,凡高是一個自學成才的天才畫家。他從小受到藝術熏陶,又有極高的文學素養(yǎng),這使他具有很高的藝術鑒賞力。梵高喜歡倫勃朗,喜歡米勒,他用自己的畫筆描繪農民,工人,社會底層人。深沉厚實的風格雖與其以后的畫風有極大的反差,但畫中所表現(xiàn)出的氣質與精神卻是永恒不變的。
  紐南 nuenen 1883.12 - 1885.11
  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親供職的教堂所在地紐南。在紐南的兩年時間里,梵高苦練素描技巧。在畫了大量素描寫生和習作后,他完成了第一幅著名作品(所謂的著名都是后人評價的結果,當時的凡高只是個待業(yè)青年)-《吃土豆的人》。這幅作品和他這一時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蘭現(xiàn)實主義畫風的影響,畫面深沉,有極強的鄉(xiāng)土氣息。這也表現(xiàn)出梵高很強的農民情結,他似乎很想成為一位農民畫家。一方面,他受到“精神導師”米勒的影響,更重要的可能是內心深處對鄉(xiāng)間生活的向往,對淳樸農民的尊敬和對誠實勞動的贊美。
  [注]:米勒,十九世紀法國現(xiàn)實主義藝術大師,喜歡描繪農民生活。梵高的精神導師,梵高許多作品受其影響并臨摹過其許多作品。
  安特衛(wèi)普 antwerp 1885.11 - 1886.2
  1885年11月底,梵高決定去安特衛(wèi)普,在那里的3個月里,他努力的學習繪畫并沉醉于其中。在此期間,他了解魯本斯的繪畫,接觸到了日本浮世繪,這些都對他此后的繪畫歷程有很大影響。梵高此時期的作品延續(xù)了紐南時期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和深沉的筆觸,但他也漸漸使畫布變得明亮了些,色彩也豐富了些。
  巴黎 paris 1886.3 - 1888.2
  1886年2月底,梵高來到“藝術之都”-巴黎。這里濃厚的藝術氛圍使凡高興奮,尤其是印象派繪畫使他震驚不小。在弟弟提奧(當時在巴黎,提奧是頗有名氣的畫商,和印象派畫家關系很好)的介紹下,梵高認識了很多印象派畫家,比如勞特累克、高更、修拉、畢沙羅...在受到印象派影響后,梵高的畫風發(fā)生了變化,畫面變得明亮起來。他還在創(chuàng)作中吸收了印象派的一些技法,如點彩法等。這一時期梵高開始了大量的自畫像的創(chuàng)作。2年后,梵高漸漸厭煩了巴黎的城市生活。他并不滿足于印象派的表現(xiàn)手法和思想理念,而他獨特的個性告訴我們,梵高的繪畫不屬于任何流派。于是梵高帶著希望來到法國南部,充滿陽光的小城阿爾,迎來了他最輝煌的創(chuàng)作時期。
  阿爾 arles 1888.2 - 1889.5
  1888年2月,梵高在朋友推薦下來到法國南部小城 -阿爾,并很快愛上了這兒。猛烈的陽光和刺目的麥田使他 “瘋狂”。 創(chuàng)作進入了高峰。雖受法國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繪影響。但他的作品已極具個性,這源自其獨特的視角和敏感的性格。他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 他不滿足于只是理性的 “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要借助繪畫 “表達藝術家的主觀見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個性和獨特的風格” (引號中的是凡高的原話)。 所以, 梵高是用心靈作畫的大師。梵高在小城廣場邊租下“黃房子”, 想建立“畫家之家”。 后來高更前來同住。不幸的是,長期超負荷的工作和陽光的灼燒使梵高精神失常。 他與高更日夜爭吵,后發(fā)生著名的 “割耳事件”。在阿爾居民的抗議下,梵高迫離開,并自愿前往距阿爾不遠的圣雷米的圣保羅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梵高在阿爾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作品,但仍無法賣出以養(yǎng)活自己!断蛉湛贰妒斋@景象》 《夜間咖啡館 - 室外》《夜間咖啡座-室內》 等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圣雷米 saint-rémy 1889.5 - 1890.5
  1889年5月8日,梵高自愿來到離阿爾25公里的圣雷米。在圣-保羅精神病院治療。這時的梵高已陷入對精神病的恐懼和對前途的迷茫中。他每隔幾個月發(fā)一次病,但事后卻非常清醒,并且經常到戶外作畫。令人驚嘆的是,梵高在這樣的情形下并沒有頹廢,而是畫出了一幅幅更加成熟,更加大膽,更加令人震撼的作品。這一時期的作品,許多都表現(xiàn)出強烈的情緒和“視覺沖擊”,旋轉的線條,粗獷有力,讓人感到畫家復雜強烈的感情和表達的沖動。代表作品有:《星月夜》《柏樹》等。值得一提的是,正是這時,評論家開始評論梵高,而且賣出了他生前唯一一張油畫。
  奧維爾 auvers-sur-oise 1890.5 - 1890.7
  
  1890年5月17日,梵高來到巴黎與提奧和他妻子及剛出生的侄子文森特(與梵高同名)見面。后經提奧推薦,來到距巴黎不遠的小鎮(zhèn)奧維爾接受加歇醫(yī)生治療,并繼續(xù)創(chuàng)作。梵高與當?shù)厝讼嗵幱淇欤∏橐菜朴泻棉D,但就在7月27日下午,他外出作畫時開槍自殺。29日黎明,凡高在提奧身邊死去。當時他只有37歲。關于梵高自殺的原因始終存在爭論。個人認為,梵高的自殺并不只是由于精神問題,《麥田上的烏鴉》等作品絕對是畫家極其清醒的狀態(tài)下畫的,但這些畫暗示了梵高的死亡卻是很明顯的。梵高在成名前夕突然自殺,也許終是一個謎。但請記住他的遺言:“the sadness will last forever...”
  1891年1月25日,提奧在梵高死后6個月也病逝了。
  1914年,提奧的遺體被葬在奧維爾梵高墓之旁。兩個好兄弟永遠在一起了...
代表作品
  1.《夜晚的咖啡館》
  夜晚的咖啡館梵高的激情,來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個世界,來自他所認識的人們所做的按捺不住的強烈反應。這絕不是一個原始人或小孩子所做的那種簡單的反應。他寫信給弟弟提奧的信,是一個藝術家寫出來的最動人的故事。信中表明了他高度敏感的知覺力,這種知覺力完全符合他他那感情的反應。他敏銳地意識到,自己正在獲得效果,這種效果是通過黃色或藍色來取得的。雖然他的大部分色彩觀念用來表達對于人物和自然的愛,及其表現(xiàn)過程中的愉快,但他對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在談到《夜晚的咖啡館》時說:“我試圖用紅色和綠色為手段,來表現(xiàn)人類可怕的激情。”《夜晚的咖啡館》是由深綠色的天花板、血紅的墻壁和不和諧的綠色家具組成的夢魘。金燦燦的黃色地板呈縱向透視,以難以置信的力量進入到紅色背景之中,反過來,紅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與之抗衡。這幅畫,是透視空間和企圖破壞這個空間的逼人色彩之間的永不調和的斗爭。結果是一種幽閉、恐怖和壓迫感的可怕體驗。作品預示了超現(xiàn)實主義用透視作為幻想表現(xiàn)手段的探索,但是沒有一種探索,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2.《星夜》
  星夜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這是一種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羅曼藝術家當初在表現(xiàn)基督教的偉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嘗試。梵高畫的那些爆發(fā)的星星,和那個時代空間探索的密切關系,要勝過那個神秘信仰的時代的關系。然而這種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準確筆觸造成的。當我們在認識繪畫中的表現(xiàn)主義的時候,我們便傾向于把它和勇氣十足的筆法聯(lián)系起來。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筆觸,它來自直覺或自發(fā)的表現(xiàn)行動,并不受理性的思想過程或嚴謹技法的約束。梵高繪畫的標新立異,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覺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可以用一種小心謹慎的筆觸來加以證明。這種筆觸,就象藝術家在絞盡腦汁,準確無誤地臨摹著他正在觀察著的眼前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看,實際確是如此,因為梵高是一位畫其所見的藝術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夜》是一幅既親近又茫遠的風景畫,這可以從十六世紀風景畫家老勃魯蓋爾的高視點風景手法上看出來,雖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義者的風景畫。高大的白揚樹戰(zhàn)栗著悠然地浮現(xiàn)在我們面前;山谷里的小村莊,在尖頂教堂的保護之下安然棲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審判”中旋轉著、爆發(fā)著。這不是對人,而是對太陽系的最后審判。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療養(yǎng)院畫的,時間是1889年6月。他的神經第二次崩潰之后,就住進了這座療養(yǎng)院。在那兒,他的病情時好時壞,在神志清醒而充滿了情感的時候,他就不停地作畫。色彩主要是藍和紫羅蘭,同時有規(guī)律地跳動著星星發(fā)光的黃色。前景中深綠和棕色的白楊樹,意味著包圍了這個世界的茫茫之夜。
  梵高繼承了肖像畫的偉大傳統(tǒng),這在他那一代的藝術家里鮮見的。他對人充滿了激情的愛,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畫人像。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一樣,從一開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殺前的幾個月里所畫的最后自畫像都是如此。它如實地表現(xiàn)出瘋人凝視的可怕和緊張的眼神。一個瘋人,或者一個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人,無論如何也不能畫出這么有分寸、技法嫻熟的畫來。不同層次的藍色里,一些節(jié)奏顫動的線條,映襯出美麗的雕塑般的頭部和具有結實造型感的軀干。畫面的一切都呈藍色或藍綠色,深色襯衣和帶紅胡子的頭部除外。從頭部到軀干,再到背景的所有的色彩與節(jié)奏的組合,以及所強調部位的微妙變化,都表明這是一個極好地掌握了造型手段的藝術家,仿佛梵高完全清醒的時候,就能記錄下他精神病發(fā)作時的樣子。
  3.《烏鴉群飛的麥田》
  烏鴉群飛的麥田在這幅畫上仍然有著人們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黃色,但它卻充滿不安和陰郁感,烏云密布的沉沉藍天,死死壓住金黃色的麥田,沉重得叫人透不過氣來,空氣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亂低飛的烏鴉、波動起伏的地平線和狂暴跳動的激蕩筆觸更增加了壓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畫面極度騷動,綠色的小路在黃色麥田中深入遠方,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奮情緒,這種畫面處處流露出緊張和不詳?shù)念A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線條組成的無言絕命書。就在第二天,他又來到這塊麥田對著自己的心開了一槍。
  4.《割耳朵后的自畫像》
  割耳朵后的自畫像1888年梵·高邀請高更來阿爾同住,但兩個固執(zhí)的藝術家卻是不斷的爭吵。在一場劇烈爭執(zhí)后,高更大怒而去,梵·高無法阻止,亦無法抑制自己的激動,竟割下自己的右耳。
  世界把自己的癲狂最先傳染給人類的畫師——就像曾經給他的筆端注入魔力。我們驚訝地注視著梵·高扭曲的面孔、恐怖的眼神和顫抖的手勢:他仿佛在代替整個人類受刑,成為痛苦的化身。想到這里,也就能理解梵·高作品中掙扎的線條與狂舞的色塊:傾泄的顏料里調和著他的血,而畫布,不過是他包扎傷口的繃帶。這是一位生活在傷口里的大師,他習慣用傷口對世界發(fā)言。這是一個疼痛的收割者,他的鐮刀最終收獲了自己的耳朵。
  梵·高死了,卻留下了一只著名的耳朵——這最后的遺物似乎并沒有失去聽覺,收集著后人的議論。這只在故事中存在的失血的耳朵,至今仍像埋設在我們生活中的聽診器,刺探著我們的良心。梵·高死了,耳朵還活著,還擁有記憶。為什么不在他呻吟與崩潰的時候,扶持他一把——世界,你聽見了嗎?你的耳朵長在何處?
  5.《十四朵向日葵》
  這些簡單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現(xiàn)出令人心弦震蕩的燦爛輝煌。梵·高以重涂的筆觸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塊黏土。黃色和棕色調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現(xiàn)出充滿希望和陽光的美麗世界。然而在畫此作的同時,畫家死命想抓住的這個世界還是緩慢卻無情地溜走了。或許這畫的表面反映了他悲劇性的短促一生接近終結時期的心理狀態(tài)。他是個熱愛自然并能從簡單的事物看到純粹之美的畫家,他說他寧可畫從窗戶向外看到的樹影而不想象中的幻像。
相關影片
  1.中文片名:渴望生活
  英文片名:lust for life
  導演:vincente minnelli
  主演:文森特·凡高 - 柯克·道格拉斯 kirk douglas
  其他演員:保羅·高更 paul gauguin - anthony quinn
  提奧 theo van gogh - james donald
  西恩 christine - pamela brown
  加歇醫(yī)生 dr.gachet - everett sloane
  魯林 roulin - niall macginnis
  音樂:miklos rozsa
  上映時間:1956年
  語言:英語
  影片長度:122分鐘
  顏色:彩色
  分級:k-12(芬蘭)
  imdb.com評分:7.5(10)
  簡介:1956年,好萊塢拍攝了這部根據(jù)小說《渴望生活》改編的同名電影。由美國著名影星 柯克·道格拉斯飾演凡高。
  評價:梵高的一生無法拍出一部令人微笑的電影,盡管名畫"向日葵"中"不可復制的燦爛之黃色"給與后人無與倫比的激情和炫耀,柯克·道格拉斯以對畫家崇高的尊敬,塑造了這位"上帝的棄民"的絕望一生--其悲烈,正如那幅"向日葵"永不枯敗的燦爛。
  2.中文片名:夢
  英文片名:dreams
  上映時間:1990
  導演: 黑澤明 akira kurosawa
  主演:(在“烏鴉”部分飾演凡高)馬丁·斯科西斯
  語言:日語/法語/英語
  影片長度:119分鐘
  顏色:彩色
  分級:pg(美國)
  imdb.com 評分:7.4(10)
  簡介:《夢》是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的第28部作品。影片由導演的八個夢組成。影片中的第5個夢是關于梵高的。黑澤明夢到凡高是有道理的。他從小就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喜歡梵高。他的畫保持了梵高式的濃烈畫風。好萊塢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科波拉,盧卡斯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是黑澤明的忠實支持者,為他尋找資金。這就不奇怪本片的制片是斯皮爾伯格,而梵高的飾演者竟然是大導演馬丁·斯科西斯(代表作《出租車司機》《好家伙》等,最新影片《紐約黑幫》)。
  3.中文片名:文森特和提奧
  英文片名:vincent&theo
  導演:羅伯特·阿爾特曼 robert altman
  主演:(凡高)蒂姆·羅斯 tim roth
  上映時間:1990
  影片長度:138分鐘(美國版)
  顏色:彩色
  語言:英語
  分級:pg-13(美國)
  imdb.com評分:7.1(10)
  4.中文片名:梵高
  英文片名:van gogh
  上映時間:1991
  導演: 莫里斯·皮亞拉 maurice pialat
  主演:雅克·迪特隆 jacques dutronc
  語言:法語
  顏色:彩色
  影片長度:158分鐘
  分級:r級(美國)
  imdb.com評分:7.3(10)
  獲得獎項:男主角獲得1992年第17屆法國電影“愷撒獎”最佳男主角。
  劇情簡介:本片主要記敘了1890年,梵高在巴黎近郊的奧維爾度過的最后十天的生活。
相關資料
  1.梵高的愛情
  戀原是一廂情愿
  1869年秋天,16歲的梵高經叔父介紹到一家美術行當小職員。他誠實可靠,聰穎勤奮,不久被晉升后派往倫敦。在倫敦,他對房東太太的女兒尤金妮亞一見鐘情。外表丑陋,走路時佝僂著背,活像一個小老頭的梵高認為尤金妮亞是一位絕代佳人,為之神魂顛倒。
  梵高生性怪僻,不懂人情世故,不善與人交往。但是愛情的魔力往往是強大的,自從梵高認識了尤金妮亞之后,就完全改變了他以往的個性。他卷入了愛的漩渦中,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樂趣,并成為一個偶爾還能有幾分幽默,頗受人喜愛的人。涉世未深的梵高公開承認了自己對尤金妮亞的愛慕之情。然而,梵高不舍的追求并沒有得到任何回報,相反,尤金妮亞討厭他發(fā)出的猛烈追求攻勢。在梵高向她求愛時,她堅決地拒絕了。
  梵高缺乏察言觀色的能力,更不能徹底了解女人內心的真正想法。事實上,尤金妮亞從未表示過對梵高有任何的好感,只是他自己一直處于幻想中的戀愛狀態(tài),這段無疾而終的戀愛終于以失敗告終。失戀后的梵高仍然忘不了尤金妮亞,他經常去尤金妮亞的家里找她,并力圖表達自己的真摯愛情,期待尤金妮亞能回心轉意。
  當梵高再一次向尤金妮亞求愛時,尤金妮亞告訴他,自己早已在一年前就訂了婚。這個沉重的打擊幾乎讓梵高絕望,但他還夢想將尤金妮亞從別人的懷抱中奪回來。梵高努力尋找著機會,直到有一天,梵高親眼看到尤金妮亞緊緊依偎在一個瘦高個男人的懷里,兩個人熱烈地接吻。梵高的一切夢想都幻滅了,他的心仿佛被人掏走了一樣。隨后,痛苦不堪的他離開了倫敦,去了巴黎。
  1880年,在畫店工作的弟弟提奧接濟當時已27歲的梵高去學畫。盡管經濟情況非常不樂觀,但是繪畫給梵高帶來了無盡的歡樂,讓他暫時忘記了對尤金妮亞的思念。
  觸動社會禁忌愛上表姐
  1881年,梵高回家探親,見到了在他家里做客的剛成為寡婦的凱表姐,凱表姐熱情而大方,她的美麗幾乎使梵高沉醉。凱是一個典型的荷蘭女性,頭發(fā)是深栗色的,藍色的眼睛里閃動著迷人的光彩,豐滿的嘴唇像含苞待放的花兒一樣微微啟開。
  梵高突然為尤金妮亞的拒絕而感到高興,他覺得,自己過去的愛是那么的膚淺,尤金妮亞只是一個無知的孩子。梵高深信不疑的一點是:和凱表姐相處,要比跟尤金妮亞待在一起有價值得多。凱使他重新認識了愛情,理解了愛的真諦。然而,在19世紀的荷蘭,和表親結婚是一個嚴重的社會禁忌。而且,讓梵高傷心的是,和他的初戀尤金妮亞一樣,凱對他幾乎也沒有任何興趣。梵高發(fā)現(xiàn)凱表姐總是回避愛情和婚姻的話題,從來不給他任何表白的機會。有一天,吃完午飯后,當梵高與凱在小溪旁的樹蔭下休息時,梵高終于忍不住向凱吐露了自己的心聲,但是,聽到梵高表白的凱很憤恨地離開。
  盡管遭到凱表姐無情的拒絕讓梵高傷心不已,但他仍然勇敢地決定去叔叔家找凱表姐。但叔叔見是梵高,連大門都不給他開。叔叔反復告訴他,凱不在家里。偏執(zhí)的梵高為了見到表姐,竟然拿來一盞煤油燈,將自己的手放在煤油燈的火苗上,對叔叔說,“讓我見見表姐,否則我就一直把手放在燈上。”梵高的叔叔見狀,迅速將燈吹滅,并將他帶到附近的一個酒吧,將他灌醉。然而,喝醉酒后的梵高仍然沒能見到表姐,只是得到了叔叔更強硬的回答:“你永遠不可能和她在一起!”
  巨大的悲傷充斥著梵高的心,使他的身體和精神都備受摧殘。梵高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受到如此殘酷的愛情挫折的他沒有奢求,只希望能獨立地生活下去。
  150法郎斷送婚約
  經歷了兩次愛情的挫折后,梵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畫畫上。
  有一次,在畫素描時,梵高認識了曾做過妓女的克里斯蒂娜。兩個人你來我住,感覺很是投機。每次,克里斯蒂娜下班之后,就給梵高當模特兒,有時還為他做菜、燒飯、洗衣服。這些舉動讓梵高體會到家的溫暖,讓他萌生了結婚的念頭。
  不久以后,兩個需要安慰的人就同居了。對梵高而言,克里斯蒂娜有著令人崇敬的品質,和克里斯蒂娜在一起,使他增加了信心和力量。梵高不希望只是把克里斯蒂娜當作自己的情婦,他要和克里斯蒂娜結婚,共同生活、彼此愛護。能有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就算再辛苦梵高也覺得快樂?死锼沟倌纫蚕氡M量做一個賢妻良母。
  盡管外人對他們指指點點,但兩個相愛的人義無反顧地決定:當梵高每月能賺到l50法郎時就結婚。
  然而,克里斯蒂娜在當妓女時把身體給弄垮了,她虛弱的身子需要大量的營養(yǎng)品。而對繪畫近乎癡迷的梵高,把大量的錢花在了買顏料和雇模特上,這一切使得克里斯蒂娜心疼不已,兩人的矛盾日漸加深。
  最終,由于梵高無法賺到150法郎的月薪,他與克里斯蒂娜徹底斷絕了關系,結束了自己的第三段愛情。
  同性戀的可能性
  由人認為凡高的同性戀人正是曾和他住在一起的高更,而當二人吵架后高更離去,凡高為此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凡高為什么割掉自己的耳朵,目前尚無定論,這里寫的只是其中一種說法,也是央視節(jié)目里的說法.而關于凡高和高更是否為同性戀人,也沒有確鑿定論。
  2.梵高生前賣出的唯一一幅油畫:“紅色葡萄園”
  1890年,比利時畫家安娜·博赫以400法郎的價格買下了這幅畫,現(xiàn)在存于莫斯科。
  1882年,凡高的叔叔c.m.凡高(cornelis marinns van gogh)向凡高訂購了一些海牙景色的素描。
  1885年,艾恩德霍芬的一家人為餐廳訂購過一組四季圖。
  3.現(xiàn)在的梵高作品
  梵高死后,他的名氣越來越大。隨著作品在各地的展出和書信的出版,甚至傳記小書的出版,凡高在世界各的逐漸家喻戶曉,儼然已成了最受愛戴的藝術家之一。凡高生前窮困潦倒,而死后,其作品竟成了億萬富翁炫耀的資本!
  凡高的作品的拍賣價格曾占據(jù)藝術品拍賣價格的前5名。
  1990年5月15日,“加歇醫(yī)生像”以825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日本收藏家。這也是現(xiàn)在世界上賣價最高的藝術品之一(《拿煙斗的男孩》 2004拍賣價 1.0416億美元。)
  1987年11月11日,“鳶尾花”以5390萬美元的天價賣出,震驚了世界也引起了一些爭論,有人在報上呼吁:“文化和商業(yè)要保持道義上的距離”。
  1987年3月30日,凡高的一幅向日葵以3950萬美元賣出。
  1998年11月19日,凡高的一幅沒有胡子的自畫像以7150萬美元賣出。
  還有其它一些賣價在千萬美元以上的畫,不一一列出了。
  梵高作品的價格是隨著他名氣的增大而上漲的,這些價格只能說明梵高是最受推崇的藝術家之一,并不能代表藝術品的真正價值。藝術品的價值在于它本身,那是無法用金錢計算的。
  梵·高幾乎沒有受過什么正規(guī)的繪畫訓練。為弄到畫布、油彩和畫具而日復一日地奔波勞碌,精神上也不斷處于矛盾的狀態(tài),為追求藝術的完美而承受著壓力,這些即使不是他后來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給他的生活悲劇埋下了種子。
  梵·高著意于真實情感的再現(xiàn),也就是說,他要表現(xiàn)的是他對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視覺形象。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為同印象主義畫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類,他說:“為了更有力地表現(xiàn)自我,我在色彩的運用上更為隨心所欲。”其實,不僅是色彩,連透視、形體和比例也都變了形,以此來表現(xiàn)與世界之間的一種極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實的關系。而這一鮮明特征在后來成了印象派區(qū)別于其他畫派而獨立存在的根本。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藝術家,梵·高在談到他的創(chuàng)作時,對這種感情是這樣總結的:“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潰了;不過這都沒關系……”
  梵·高從來沒有放棄他的信念:藝術應當關心現(xiàn)實的問題,探索如何喚醒良知,改造世界。
  在他完成了他舉世矚目的七幅向日葵后,他選擇了自殺。
  梵·高自殺年僅三十七歲,作為一位藝術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撼人心而富于想象力的繪畫贏得評論界的贊揚。
  梵·高死后不出幾年,一些畫家就開始模仿他的畫法,為了表現(xiàn)強烈的感情,可以不對現(xiàn)實作如實的反映,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態(tài)度被稱作表現(xiàn)主義,并且證明是現(xiàn)代繪畫中一種歷久不衰的傾向。即為了主觀意識而對物體進行再塑造。
  盡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雙雙成為現(xiàn)代表現(xiàn)主義的先鋒,成為極端個性化的藝術家的典型,但要設想他們的個人特點有多么不同則是很難的。高更是個攻擊傳統(tǒng)觀念的人,語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無情,有時蠻橫無禮。而梵·高對于共事的藝術家,則充滿了一種天真的熱情的深沉的愛。在他有了一段生活經歷之后,這種愛使他成為一個美術商人,并產生了進行理論研究的愿望,進而成為比利時煤礦區(qū)的一名傳教士。1880年他開始學畫,后來他在布魯塞爾、海牙和安特衛(wèi)普進修。于1886年來到巴黎,他在這里見到了勞特累克、修拉、西涅克和高更以及原先的印象主義小組的成員。
  梵·高在巴黎結識了印象主義畫家之后,他的調色板就變亮了。他發(fā)現(xiàn),他唯一深愛的東西就是色彩,輝煌的、未經調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與印象主義者們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運用印象主義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對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觀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結論也具有非凡的個性。這從來都是如此的。而這種色調與向日葵永遠朝向太陽的精神又如此吻合。“無論多高多大,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來處”,這就是向日葵的精神。
  梵·高崇拜米勒,受其影響極大,曾大量模仿米勒作品。
  有人這樣評價:“如果說修拉令自然服從于自己的才智,梵高則是張揚自然,使其應和自己的感情。”
  他是典型為藝術而生的畫家。
  另,有人打成"凡·高",但"梵·高"較準確 。
  從遺傳學角度講,梵高晚年進入神經病醫(yī)院很可能與其姨姨中有癲癇病患者有關 。
  梵高作品的相關研究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對梵高的畫作進行數(shù)學分析后發(fā)現(xiàn),其中多幅作品中光與影的模式,與流體力學中的漩渦,或噴氣發(fā)動機噴出的氣流,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梵高這位繪畫天才,在年僅37歲時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生命的最后一段歲月中,他留下了多幅最為著名的畫作,其中包括他于1889年在法國南部的精神病院畫下的《星夜》、1890年所作的《有絲柏和星星的小路》及《麥田上的烏鴉》。研究人員稱,在所有這些畫作中,都能找到湍流經典數(shù)學模型的影子。
  湍流問題曾被稱為"經典物理學最后的疑團"。因為它涉及從微觀到宏觀許多時空尺度上的運動,它不僅和周圍進行著能量交換,其內部也存在著各式各樣的能量交換。
  好幾個世紀以來,眾多科學家一直試圖用精確的數(shù)學模型來描述湍流現(xiàn)象,然而這個被視為比量子力學還要深奧的難題,至今依然沒有人能夠解決。如今的現(xiàn)代湍流理論,其中一個重要基礎,還是前蘇聯(lián)科學家柯爾莫哥洛夫在上世紀40年代提出的。柯爾莫哥洛夫經過多番鉆研,最終得出一個描述流體間任意兩點間速率差的數(shù)學公式。這種關聯(lián)如今被稱為"柯爾莫哥洛夫微尺度"。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物理學家阿拉貢及其同事,在對梵高的畫作進行研究后發(fā)現(xiàn),這些畫中光與影的模式,與柯爾莫哥洛夫提出的湍流公式幾乎一致。阿拉貢說:"湍流是梵高作品中一個最主要的特點。我們嘗試量化了這一點。"
  華翼網(wǎng)報道,梵高在創(chuàng)作這些畫作時,精神處于極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當時他曾多次出現(xiàn)幻覺,意識時而清醒,時而混亂,表現(xiàn)出類似癲癇的癥狀。阿拉貢說:"我們認為,在梵高長期的精神不穩(wěn)定狀態(tài)下,有一種描繪湍流現(xiàn)象的獨特能力。"
  能夠用繪畫作品如此精確地還原漩渦現(xiàn)象的畫家,全世界似乎也只有梵高一個。
  阿拉貢表示:"其他畫家的一些作品雖然看起來也包含湍流現(xiàn)象,但我們卻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符合柯爾莫哥洛夫微尺度的特征。"
  比如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的名作《吶喊》,畫面中似乎充滿了梵高似的漩渦,而且畫家在作畫時精神同樣處于狂亂的狀態(tài),然而其亮度概率分布,卻和"柯爾莫哥洛夫的理論"并不相符。
  提起印象派藝術大師梵高,人們很容易想到《星夜》中的漩渦圖案,或是《麥田上的烏鴉》中的金黃色彩。眾所周知,這些感情強烈的作品,是畫家極不穩(wěn)定精神狀態(tài)和內心狂亂的寫照。然而,科學家近來發(fā)現(xiàn),梵高還是一位罕見的"物理學家"和"數(shù)學家",因為他的多幅作品竟然詮釋了深奧的流體力學現(xiàn)象。
  不過,也并非所有的梵高畫作都與湍流現(xiàn)象相符。他在1888年所作的《叼煙斗的自畫像》 以及《耳朵上扎綁帶的自畫像》,就絲毫找不到湍流的跡象。當時,梵高因為之前的自殘行為,剛剛服了鎮(zhèn)定藥物。他自己也曾表示在畫這兩幅作品時,心里是非常平靜的。
 


1077年7月27日邵雍逝世,理學家(1011年出生)
1824年7月27日小仲馬誕生,法國作家(1895年逝世)
1837年7月27日意大利詩人卡爾杜齊出生
1841年7月27日俄國著名的浪漫派詩人、小說家萊蒙托夫逝世
1867年7月27日恩里克·格拉納多斯誕生,西班牙音樂家
1878年7月27日松井石根誕生,日本陸軍上將(1948年逝世)
1881年7月27日漢斯·菲舍爾,德國化學家
1886年7月27日印度尼西亞伊斯蘭聯(lián)盟領導人之一阿卜杜爾·慕依斯出生
1890年7月27日文森特·梵高逝世,畫家(1853年出生)
1904年7月27日朱云影,臺灣師范大學歷史系主任、首任歷史研究所所長。
1921年7月27日胰島素分離成功。
1937年7月27日毛澤東、張聞天強調紅軍改編原則
1948年7月27日川口開治,日本漫畫家。
1948年7月27日中共揭露國民黨假和平的陰謀
1949年7月27日世界第一架噴氣客機號試飛。
1949年7月27日中共中央委托陳云召開財政經濟會議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在板門店簽訂
1953年7月27日朝鮮戰(zhàn)爭結束
1954年7月27日英國結束對埃及72年的占領。
1958年7月27日“飛虎隊”隊長陳納德逝世
1958年7月27日包蘭鐵路通車。
1962年7月27日史亞平,“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局長。
1963年7月27日國際知名的華人武打演員甄子丹出生
1965年7月27日何塞·路易斯·奇拉維特,巴拉圭足球守門員
1965年7月27日毛澤東接見海外歸來的李宗仁及其夫人
1969年7月27日埃以飛機在蘇伊士運河上空決斗
1969年7月27日保羅·麥可·李維斯克(triple h),世界摔角娛樂(wwe)旗下摔角名星。
1970年7月27日統(tǒng)治葡萄牙40年的薩拉查逝世
1974年7月27日香港歌手陳奕迅出生
1975年7月27日艾力士·羅德里奎茲,美國棒球選手
1976年7月27日中國著名作曲家馬可逝世。在中國音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馬可,其代表作品《咱們工人有力量》《南泥灣》《夫妻識字》《白毛女》《小二黑結婚》等在群眾中廣為流傳。
1977年7月27日詹志文,香港商業(yè)電臺dj
1980年7月27日被推翻的伊朗國王死在埃及
1980年7月27日張建銘,臺灣棒球選手,效力中華職棒興農牛隊。
1981年7月27日李小鵬,中國體操運動員,奧運金牌得主。
1982年7月27日以色列飛機狂轟濫炸西貝魯特平民區(qū)
1983年7月27日中央軍委授予朱伯儒“學習雷鋒的光榮標兵”稱號
1984年7月27日蓋洛普民意測驗首創(chuàng)者去世
1984年7月27日西岡剛,日本棒球選手,效力日本職棒千葉羅德海洋隊。
1984年7月27日英國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訪問中國 鄧小平等分別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