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炸現(xiàn)場
1937年5月6日,“興登堡”號飛艇在一場災難性事故中被大火焚毀,97名乘客和乘務人員中至少有23人死亡。這艘大的飛艇正在新澤西州萊克赫斯特海軍航空總站上空準備著陸,僅花幾分鐘內(nèi)的時間就被燒毀,起火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不過人們認為它是由發(fā)動機放出的靜電或火花點燃了降落時放掉的氫氣所致。直到事故發(fā)生為止,“興登堡”飛艇已十次安全地往返于大西洋兩岸之間,共載客1002人次。 在最后這次飛行當中,由于是在大西洋上空逆風飛行,“興登堡”號遲到了12小時。它在東海岸上空緩慢飛行徐徐下降,以便在傍晚到達,因為這是降落的最佳時間。晚7時20分。飛艇擲下兩根著陸線,并準備著陸,這時長972英尺、重110噸的飛艇在離地面300英尺的空中,突然起火燃燒。地面上的人束手無策,眼睜睜地看著700萬立方英尺的氫氣囊?guī)缀趿⒓幢涣已嫱虥],燃著的骨架落地跌得粉碎。“興登堡”號在濃煙之中焚毀。經(jīng)過海軍人員和乘務人員奮勇努力,許多人被搶救出來。 另一種說法是地電通過系留繩索傳到艇身,使凝聚在氣囊蒙布上的一層水點導電,把整個艇體變成一個巨大的電容器;雷電交加的暴雨點燃了集結(jié)在飛艇后部的氫氣。 “興登堡”號失事后,飛艇退出歷史舞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