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寄嘯山莊,位于古運河畔的徐凝門街,是晚清揚州最有特色的一座名園。園主人何姓,故名何家花園,簡稱“何園” 。 何園,為清光緒年間道臺何芷于“雙槐園”舊址上所筑,園內(nèi)有大槐樹兩株,傳為雙槐園故物,今仍有一株。 此園由后花園、住宅院落、片石山房三部分組成。 復(fù)廊把后花園分為東西兩部分,以串樓和復(fù)廊將園連成一體。 東部以廳堂為中心,構(gòu)成一組院落,其中以“船廳”為佳:廳似船形,四周以鵝卵石、瓦片鋪地,花紋作水波狀,給人以水居的意境。 廳廊柱上的對聯(lián)“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闭菍Υ瑥d的寫照。 廳東假山沿墻而疊,水繞山行,疏林橫空,暗香浮動,假山小亭翼然,背依粉墻,旁依綠水,沿石級過小亭可登串樓。 西部,空間開闊,以串樓為主體,中設(shè)水池,池上建亭,為納涼、小息、演紅之所。 何園中的水心亭(有人稱戲臺),是為了巧用水面和環(huán)園回廊的回聲,增強其音響的共鳴效果而建的,以供園主人觀賞戲曲和歌舞之用!都t樓夢》等影片的拍攝,都曾把何園的水心亭作為場景。 “四面串樓環(huán)水抱,幾堆假山嘆自然。”串樓是何園建筑藝術(shù)的最大特色。串樓復(fù)廊逶迤曲折,延伸不斷。串樓長400余米,繞園一周。 在串樓的窗格和壁板上刻有蘇東坡、唐伯虎、鄭板橋等人詩畫, 回廊墻壁石碑上嵌有古人的詩句。 回廊上的“觀園鏡”,可通觀全園景色,給人以“山外青山樓外樓”的景觀印象,充分體現(xiàn)了建筑藝術(shù)與自然景物融為一體之美。
與何園緊相毗鄰的是“片石山房”。據(jù)史稱,“片石山房在花園巷,一名雙槐園,歙人吳家龍別業(yè),今粵人吳輝謨修葺之。園以湖石勝。” (清《江都縣續(xù)志》卷十二)又據(jù)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二十載:片石山房內(nèi)“二廳之間,湫以方池。 池上有太湖石山子一座,高五六丈,甚奇峭,相傳為石濤和尚手筆”。石濤是我國明末杰出的大畫家,曾旅居揚州,死后葬于揚州蜀岡。
片石山房于1989年復(fù)修,門楣上的“片石山房”額系移用石濤墨跡。此園的設(shè)計,以石濤畫稿為藍本,順自然之理,行自然之趣,表現(xiàn)了石濤詩中“四邊水色茫無際,別有尋思不在魚。莫謂池中天地小,卷舒收放桌然廬”的意境。園中假山丘壑中的“人造月亮”是一奇觀,盈盈池水,盎然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