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新五代史

 

卷六十三 前蜀世家第三

王建,字光圖,許州舞陽人也。隆眉廣顙,狀貌偉然。少無賴,以屠牛、盜驢、販私鹽為事,里人謂之“賊王八”。后為忠武軍卒,稍遷隊將。 黃巢陷長安,僖宗在蜀,忠武軍將鹿晏弘以兵八千屬楊復光討賊,巢敗走,復光以其兵為八都,都將千人,建與晏弘皆為一都頭。復光死,晏弘率八都西迎僖宗于蜀,所過剽略。行至興元,逐節(jié)度使牛叢,自稱留后。僖宗即以晏弘為節(jié)度使,晏弘以建等八都頭皆領屬州刺史。已而晏弘擁眾東歸,陷陳、許,建與晉暉、韓建、張造、李師泰等各率一都,西奔于蜀。僖宗得之大喜,號“隨駕五都”,以屬十軍觀軍容使田令孜,令孜以建等為養(yǎng)子。僖宗還長安,使建與晉暉等將神策軍宿衛(wèi)。 光啟元年,河王重榮與令孜爭鹽池,重榮召晉兵犯京師,僖宗幸鳳翔。二年三月,移幸興元,以建為清道使,負玉璽以從。行至當涂驛,李昌符焚棧道,棧道幾斷,建控僖宗馬,冒煙焰中過,宿坂下,僖宗枕建膝寢,既覺,涕泣,解御衣賜之。 僖宗已至興元,令孜以謂天子播越,由己致之,懼且得罪,西川節(jié)度使陳敬瑄,令孜同母弟也,令孜因求為西川監(jiān)軍,楊復恭代為軍容使。復恭出建為壁州刺史,建乃招集亡命及溪洞夷落,有眾八千,以攻閬州,執(zhí)其刺史楊行遷。又攻利州,利州刺史王珙棄城走。敬瑄患之,以問令孜,令孜曰:“王八吾兒也,以一介召之,可置麾下。”乃使人招建。 東川顧彥朗與建有舊,建聞令孜召己,大喜,因至梓州,謂彥朗曰:“十軍阿父召我,我欲至成都見陳公,以求一鎮(zhèn)!奔匆云浼覍偻袕├,選精兵二千,馳之成都。行至鹿頭關,敬瑄悔召建,使人止之。建大怒,擊破鹿頭關,取漢州。彥朗聞之,出兵助建,軍于學射。敬瑄遣將句惟立逆建,建擊敗之,遂攻彭州。敬瑄遣眉州刺史山行章將兵五萬屯新繁,建又擊敗之,虜獲萬余人,橫尸四十里。敬瑄發(fā)兵七萬益行章,與建相持濛陽、新都百余日。昭宗遣左諫議大夫李洵為兩川宣諭和協(xié)使,詔彥朗等罷兵。彥朗請以大臣鎮(zhèn)蜀,因為建求旌節(jié)。文德元年六月,以宰相韋昭度為西川節(jié)度使。分邛、蜀、黎、雅為永平軍,拜建節(jié)度使。 敬瑄不受代,昭宗即命昭度將彥朗等兵討之。昭宗以建為招討牙內都指揮使。久之,不克,建謂昭度曰:“公以數(shù)萬之眾,困兩川之人,而師久無功,奈何?且唐室多故,東方諸鎮(zhèn),兵接都畿,公當歸相天子,靜中原以固根本,此蠻夷之國,不足以留公!闭讯冗t疑未決,建遣軍士擒昭度親吏于軍門,臠而食之,建入白曰:“軍士饑,須此為食爾!”昭度大恐,即留符節(jié)與建而東。昭度已去,建即以兵扼劍門,兩川由是阻絕。 山行章屯廣都,建擊敗之,行章走眉州,以州降建。建引兵攻成都,而資、簡、戎、茂、嘉、邛諸州皆殺刺史降建。建攻成都甚急,田令孜登城呼建曰:“老夫與公相厚,何嫌而至此!”建曰:“軍容父子之恩,心何可忘!然兵討不受代者,天子命也!绷钭我谷虢ㄜ,以節(jié)度觀察牌印授建。明日,敬瑄開門迎建。建將入城,以張勍為都虞候,戒其軍士曰:“吾以張勍為虞候矣,汝等無犯其令,幸勍執(zhí)而見我,我尚活汝,使其殺而后白,吾亦不能詰也!苯ㄈ氤,軍士剽略,勍殺百人而止。后建遷敬瑄于雅州,使人殺之;復以令孜為監(jiān)軍,既而亦殺之。大順二年十月,唐以建為檢校司徒、成都尹、劍南西川節(jié)度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管內觀察處置云南八國招撫等使。 東川顧彥朗卒,其弟彥暉立。唐遣宦者宗道弼賜彥暉東川旌節(jié),綿州刺史常厚執(zhí)道弼以攻梓州,建遣李簡、王宗滌等討厚。自彥朗死,建欲圖并東川而未有以發(fā),及李簡等討厚,戒曰:“兵已破厚,彥暉必出犒師,即與俱來,無煩吾再舉也!焙喌葥艉瘢瑪≈婈,厚走還綿州,以唐旌節(jié)還道弼而出之。彥暉已得節(jié),辭疾不出犒軍。乾寧二年,建遣王宗滌攻之。十二月,宗滌敗彥暉于楸林,斬其將羅璋,遂圍梓州。三年五月,昭宗遣宦者袁易簡詔建罷兵,建收兵還成都。黔南節(jié)度使王肇以其地降于建。 四年,宗滌復攻東川,別遣王宗侃、宗阮等出峽,取渝、瀘州。五月,建自將攻東川,昭宗遣諫議大夫李洵、判官韋莊宣諭兩川,詔建罷兵。建不奉詔,乃責授建南州刺史,以郯王為鳳翔節(jié)度使,李茂貞代建為西川節(jié)度使。茂貞拒命,乃復建官爵。冬十月,建攻破梓州,彥暉自殺。彥暉將顧彥瑤顧城已危,謂諸將吏曰:“事公當生死以之!”指其所佩賓鐵劍曰:“事急而有叛者,當齒此劍!”及城將破,彥瑤與彥暉召集將吏飲酒,遂與之俱死。建以王宗滌為東川留后,唐即以宗滌為節(jié)度使,于是并有兩川之地。 是時,鳳翔李茂貞兼據(jù)梁、洋、秦、隴,數(shù)以兵侵建。天復元年,梁太祖兵誅宦者,宦者韓全誨等劫天子幸鳳翔,梁兵圍之,茂貞閉城拒守經年,力窘,求與梁和。建間遣人聘茂貞,許以出兵為援,勸其堅壁勿和。遣王宗滌將兵五萬,聲言迎駕,以攻興元,執(zhí)其節(jié)度使李繼業(yè),而武定節(jié)度使拓拔思敬遂以其地降于建,于是并有山南西道。是時,荊南成汭死,襄州趙匡凝遣其弟匡明襲據(jù)之,建乘其間,攻下夔、施、忠、萬四州。三年八月,唐封建蜀王。四年,唐遷都洛陽,改元天祐,建與唐隔絕而不知,故仍稱天復。六年,又取歸州,于是并有三峽。 七年,梁滅唐,遣使者諭建,建拒而不納。建因馳檄四方,會兵討梁,四方知其非誠實,皆不應。 是歲正月,巨人見青城山。六月,鳳凰見萬歲縣,黃龍見嘉陽江,而諸州皆言甘露、白鹿、白雀、龜、龍之瑞。秋九月己亥,建乃即皇帝位。封其諸子為王,以王宗佶為中書令,韋莊為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唐襲為樞密使,鄭騫為御史中丞,張格、王鍇皆為翰林學士,周博雅為成都尹。蜀恃險而富,當唐之末,士人多欲依建以避亂。建雖起盜賊,而為人多智詐,善待士,故其僣號,所用皆唐名臣世族;莊,見素之孫;格,浚之子也。建謂左右曰:“吾為神策軍將時,宿衛(wèi)禁中,見天子夜召學士,出入無間,恩禮親厚如寮友,非將相可比也!惫式ù竦榷鞫Y尤異,其余宋玭等百余人,并見信用。 武成元年正月,祀天南郊,大赦,改元,以王宗佶為太師。宗佶本姓甘氏,建為忠武軍卒時掠得之,養(yǎng)以為子,后以軍功累遷武信軍節(jié)度使。后建所生子元懿等稍長,宗佶以養(yǎng)子心不自安,與鄭騫等謀,求為大司馬,總六軍,開元帥府,凡軍事便宜行而后聞。建以宗佶創(chuàng)業(yè)功多,優(yōu)容之。唐襲本以舞僮見幸于建,宗佶尤易之,后為樞密使,猶名呼襲,襲雖內恨,而外奉宗佶愈謹。建聞之,怒曰:“宗佶名呼我樞密使,是將反也!弊谫デ蟠笏抉R,章三上,建以問襲,襲因激怒建曰:“宗佶功臣,其威望可以服人心,陛下宜即與之!苯ㄐ囊嬉。宗佶入奏事,自請不已,建叱衛(wèi)士撲殺之,并賜騫死。六月,以遂王宗懿為皇太子。建加尊號英武睿圣皇帝。七月,騶虞見武定。 二年,頒《永昌歷》。廣都嘉禾合穗。 三年八月,有龍五十見洵陽水中。十月,麟見壁州。十二月,大赦,改明年為永平元年。岐王李茂貞自為梁所圍,而山南入于蜀,地狹勢孤,遂與建和,以其子娶建女,因求山南故地。建怒,不與,以王宗侃為北路都統(tǒng),宗佑、宗賀、唐襲為三面招討使以攻岐。戰(zhàn)于青泥,宗侃敗績,退保西縣,為茂貞兵所圍。建自將擊之,岐兵敗,解去,建至興元而還。加尊號曰英武睿圣光孝皇帝。 二年,又加號曰英武睿圣神功文德光孝皇帝。初,田令孜之為監(jiān)軍也,盜唐傳國璽入于蜀而埋之,二月,尚食使歐陽柔治令孜故第,穿地而得之,以獻。五月,梁遣光祿卿盧玭來聘,推建為兄,其印文曰“大梁入蜀之印”。宰相張格曰:“唐故事,奉使四夷,其印曰‘大唐入某國之印’,今梁已兄事陛下,奈何卑我如夷狄?”建怒,欲殺梁使者,格曰:“此梁有司之過爾,不可以絕兩國之歡!币讯禾姹,建遣將作監(jiān)李纮吊之,遂刻其印文曰“大蜀入梁之印”。劍州木連理。六月,麟見文州。十二月,黃龍見富義江。 三年正月,麟見永泰。五月,騶虞見壁山,有二鹿隨之。秋七月,皇太子元膺殺太子少保唐襲。元膺,建次子也,初名宗懿,后更名宗坦,建得銅牌子于什仿,有文二十余字,建以為符讖,因取之以名諸子,故又更曰元膺。元膺為人犭?yún)过x齒,多材藝,能射錢中孔,嘗自抱畫球擲馬上,馳而射之,無不中。年十七,為皇太子,判六軍,創(chuàng)天武神機營,開永和府,置官屬。建以元膺年少任重,以記事戒之,令“一切學朕所為,則可以保國”。又命道士廣成先生杜光庭為之師。唐襲,建之嬖也,元膺易之,屢謔于朝,建懼其交惡,乃罷襲樞密使,出為興元節(jié)度使。已而襲罷歸,元膺廷疏其過失,建益不悅。是月七夕,元膺召諸王大臣置酒,而集王宗翰、樞密使潘峭、翰林學士毛文錫不至,元膺怒曰:“集王不來,峭與文錫教之耳!”明日,元膺白建峭及文錫離間語。建怒,將罪之。元膺出而襲入,建以問之,襲曰:“太子謀作亂,欲召諸將、諸王以兵錮之,然后舉事爾!”建疑之,襲請召營兵入衛(wèi)。元膺初不為備,聞襲召兵,以為誅己,乃與伶人安悉香、軍將喻全殊率天武兵自衛(wèi),遣人擒峭及文錫而笞之,幽于其家;召大將徐瑤、常謙率兵出拒襲,與襲戰(zhàn)神武門,襲中流矢,墜馬死。建遣王宗賀以兵討之,元膺兵敗皆潰去,元膺匿躍龍池檻中。明日,出而丐食,蜀人識之,以告,建遣宗翰招諭之,宗翰未至,為衛(wèi)兵所殺。建乃立其幼子鄭王宗衍為太子。白龍見邛州江。 四年,荊南高季昌侵蜀巫山,遣嘉王宗壽敗之于瞿唐。八月,殺黔南節(jié)度使王宗訓。冬,南蠻攻掠界上,建遣夔王宗范擊敗之于大渡河。麟見昌州。 五年,起壽昌殿于龍興宮,畫建像于壁;又起扶天閣,畫諸功臣像。十一月,大火,焚其宮室。遣王宗儔等攻岐,取其秦、鳳、階、成四州,至大散關。梁叛將劉知俊在岐,于是特以其族來。 通正元年,遣王宗綰等率兵十二萬出大散關攻岐,取隴州。八月,起文思殿,以清資五品正員官購群書以實之,以內樞密使毛文錫為文思殿大學士。黃龍見大昌池。十月,大赦。改明年元曰天漢,國號漢。 天漢元年,殺劉知俊。十二月,大赦,改明年元曰光天,復國號蜀。 光天元年六月,建卒,年七十二。建晚年多內寵,賢妃徐氏與妹淑妃,皆以色進,專房用事,交結宦者唐文扆等干與外政。建年老昏耄,文扆判六軍,事無大小,皆決文扆。及建疾,以兵入宿衛(wèi),謀盡去建故將。故將聞建疾,皆不得入見,久之,宗弼等排闥入,言文扆欲為變,乃殺之。建因以老將大臣多許昌故人,必不為太子用,思擇人未得而疾亟,乃以宦者宋光嗣為樞密使判六軍而建卒。太子立,去“宗”名衍。 衍字化源。建十一子,曰衛(wèi)王宗仁,簡王元膺,趙王宗紀,豳王宗輅,韓王宗智,莒王宗特,信王宗杰,魯王宗鼎,興王宗澤,薛王宗平。而鄭王宗衍最幼,其母徐賢妃也,以母寵得立為皇太子,開崇賢府,置官屬,后更曰天策府。衍為人方頤大口,垂手過膝,顧目見耳,頗知學問,能為浮艷之辭。元膺死,建以豳王宗輅貌類己,而信王宗杰于諸子最材賢,欲于兩人擇立之。而徐妃專寵,建老昏耄,妃與宦者唐文扆教相者上言衍相最貴,又諷宰相張格贊成之,衍由是得為太子。 建卒,衍立,謚建曰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廟號高祖,陵曰永陵。建正室周氏號昭圣皇后,后建數(shù)日而卒,衍因尊其母徐氏為皇太后,后妹淑妃為皇太妃。太后、太妃以教令賣官,自刺史以下,每一官闕,必數(shù)人并爭,而入錢多者得之;通都大邑起邸店,以奪民利。 衍年少荒淫,委其政于宦者宋光嗣、光葆、景潤澄、王承休、歐陽晃、田魯儔等;以韓昭、潘在迎、顧在珣、嚴旭等為狎客;起宣華苑,有重光、太清、延昌、會真之殿,清和、迎仙之宮,降真、蓬萊、丹霞之亭,飛鸞之閣,瑞獸之門;又作怡神亭,與諸狎客、婦人日夜酣飲其中。嘗以九日宴宣華苑,嘉王宗壽以社稷為言,言發(fā)泣涕。韓昭等曰:“嘉王酒悲爾!”諸狎客共以慢言謔嘲之,坐上喧然。衍不能省也。 蜀人富而喜遨,當王氏晚年,俗競為小帽,僅覆其頂,俯首即墮,謂之“危腦帽”。衍以為不祥,禁之。而衍好戴大帽,每微服出游民間,民間以大帽識之,因令國中皆戴大帽。又好裹尖巾,其狀如錐。而后宮皆戴金蓮花冠,衣道士服,酒酣免冠,其髻髽然,更施朱粉,號“醉妝”,國中之人皆效之。嘗與太后、太妃游青城山,宮人衣服,皆畫云霞,飄然望之若仙。衍自作《甘州曲》,述其仙狀,上下山谷,衍常自歌,而使宮人皆和之。衍立之明年,改元乾德。 乾德元年正月,祀天南郊,大赦,加尊號為圣德明孝皇帝。 二年冬,北巡,至于西縣,旌旗戈甲,連亙百余里。其還也,自閬州浮江而上,龍舟畫舸,昭耀江水,所在供億,人不堪命。 三年正月,還成都。 五年,起上清宮,塑王子晉像,尊以為圣祖至道玉宸皇帝,又塑建及衍像,侍立于其左右;又于正殿塑玄元皇帝及唐諸帝,備法駕而朝之。 六年,以王承休為天雄節(jié)度使。天雄軍,秦州也。承休以宦者得幸,為宣徽使,承休妻嚴氏,有絕色,衍通之。是時,唐莊宗滅梁,蜀人皆懼。莊宗遣李嚴聘蜀,衍與俱朝上清,而蜀都士庶,簾帷珠翠,夾道不絕。嚴見其人物富盛,而衍驕淫,歸乃獻策伐蜀。明年,唐魏王繼岌、郭崇韜伐蜀。是歲,衍改元曰咸康。衍自立,歲常獵于子來山。是歲,又幸彭州陽平化、漢州三學山。以王承休妻嚴氏故,十月,幸秦州,群臣切諫,衍不聽。行至梓潼,大風發(fā)屋拔木,太史曰:“此貪狼風也,當有敗軍殺將者!毖懿皇。衍至綿谷而唐師入其境,衍懼,遽還。唐師所至,州縣皆迎降。衍留王宗弼守綿谷,遣王宗勛、宗儼、宗昱率兵以拒唐師。宗勛等至三泉,望風退走。衍詔宗弼誅宗勛等,宗弼反與宗勛等合謀,送款于唐師。衍自綿谷還成都,百官及后宮迎謁七里亭,衍雜宮人作回鶻隊以入。明日,御文明殿,與其群臣相對涕泣。而宗弼亦自綿谷馳歸,登太玄門,收成都尹韓昭、宦者宋光嗣、景潤澄、歐陽晃等殺之,函首送于繼岌。衍即上表乞降,宗弼遷衍于天啟宮。魏王繼岌至成都,衍君臣面縛輿櫬,出降于七里亭。 莊宗召衍入洛,賜衍詔曰:“固當列土而封,必不薄人于險,三辰在上,一言不欺!”衍捧詔忻然就道,率其宗族及偽宰相王鍇、張格、瘐傳素、許寂、翰林學士李旻等,及諸將佐家族數(shù)千人以東。同光四年四月,行至秦川驛,莊宗用伶人景進計,遣宦者向延嗣誅其族。衍母徐氏臨刑呼曰:“吾兒以一國迎降,反以為戮,信義俱棄,吾知其禍不旋踵矣!”衍妾劉氏,鬒發(fā)如云而有色,行刑者將免之,劉氏曰:“家國喪亡,義不受辱!”遂就死。 宗弼,本姓魏,名弘夫,建錄為養(yǎng)子。建攻顧彥暉,宗弼常以建語泄之彥暉者,彥暉敗,建待之如初。建病且卒,宗弼守太師兼中書令、判六軍,輔政。衍已降,宗弼以蜀珍寶奉魏王及郭崇韜,求為西川節(jié)度使,魏王曰:“此我家物也,何用獻為?”居數(shù)日,為崇韜所殺。 宗壽,許州民家子也。建以同姓,錄之為子。宗壽好學,工琴奕,為人恬退,喜道家之術,事建時為鎮(zhèn)江軍節(jié)度使。衍既立,宗壽為太子太保奉朝請,以煉丹養(yǎng)氣自娛。衍為淫亂,獨宗壽常切諫之,后為武信軍節(jié)度使。唐師伐蜀,所在迎降,魏王嘗以書招之,獨宗壽不降。聞衍已銜璧,大慟,從衍東遷,至岐陽,以賂賂守者,得入見衍,衍泣下沾襟,曰:“早從王言,豈有今日!”衍死,宗壽走澠池,聞莊宗遇弒,亡入熊耳山。天成二年,出詣京師,上書求衍宗族葬之。明宗嘉其忠,以為保義軍行軍司馬,封衍順正公,許以諸侯禮葬之。宗壽得王氏十八喪,葬之長安南三趙村。 嗚呼,自秦、漢以來,學者多言祥瑞,雖有善辨之士,不能祛其惑也。予讀《蜀書》,至于龜、龍、麟、鳳、騶虞之類世所謂王者之嘉瑞,莫不畢出于其國,異哉!然考王氏之所以興亡成敗者,可以知之矣。或以為一王氏不足以當之,則視時天下治亂,可以知之矣。 龍之為物也,以不見為神,以升云行天為得志。今偃然暴露其形,是不神也;不上于天而下見于水中,是失職也。然其一何多歟,可以為妖矣!鳳凰,鳥之遠人者也。昔舜治天下,政成而民悅,命夔作樂,樂聲和,鳥獸聞之皆鼓舞。當是之時,鳳凰適至,舜之史因并記以為美,后世因以鳳來為有道之應。其后鳳凰數(shù)至,或出于庸君繆政之時,或出于危亡大亂之際,是果為瑞哉?麟,獸之遠人者也。昔魯哀公出獵,得之而不識,蓋索而獲之,非其自出也。故孔子書于《春秋》曰“西狩獲麟”者,譏之也!拔麽鳌,非其遠也;“獲麟”,惡其盡取也。狩必書地,而哀公馳騁所涉地多,不可遍以名舉,故書“西”以包眾地,謂其舉國之西皆至也。麟,人罕識之獸也,以見公之窮山竭澤而盡取,至于不識之獸,皆搜索而獲之,故曰“譏之也”。圣人已沒,而異端之說興,乃以麟為王者之瑞,而附以符命、讖緯詭怪之言。鳳嘗出于舜,以為瑞,猶有說也,及其后出于亂世,則可以知其非瑞矣。若麟者,前有治世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世,未嘗一出,其一出而當亂世,然則孰知其為瑞哉?龜,玄物也,污泥川澤,不可勝數(shù),其死而貴于卜官者,用適有宜爾。而《戴氏禮》以其在宮沼為王者難致之瑞,《戴禮》雜出于諸家,其失亦以多矣。騶虞,吾不知其何物也。《詩》曰:“吁嗟乎騶虞!”賈誼以謂騶者,文王之囿;虞,虞官也。當誼之時,其說如此,然則以之為獸者,其出于近世之說乎? 夫破人之惑者,難與爭于篤信之時,待其有所疑焉,然后從而攻之可也。麟、鳳、龜、龍,王者之瑞,而出于五代之際,又皆萃于蜀,此雖好為祥瑞之說者亦可疑也。因其可疑者而攻之,庶幾惑者有以思焉。 (據(jù)《前蜀書》、《運歷圖》、《九國志》,皆云建以唐大順二年入成都為西川節(jié)度使,天復七年九月建號,明年正月改元武成,今以為定。惟《舊五代史》云“龍紀元年入成都,天祐五年建號改元”者繆也。至后唐同光三年蜀滅,則諸書皆同。自大順二年至同光三年,凡三十五年。)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撰,原名五代史記,后世為區(qū)別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稱為新五代,史。全書有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共七十四卷。記載了自后梁開平元年(公元九○七年)至后周顯德七年(公元九六○年)共五十三年的歷史。

卷一 梁本紀第一 卷二 梁本紀第二
卷三 梁本紀第三 卷四 唐本紀第四
卷五 唐本紀第五 卷六 唐本紀第六
卷七 唐本紀第七 卷八 晉本紀第八
卷九 晉本紀第九 卷十 漢本紀第十
卷十一 周本紀第十一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卷十四 唐家人傳第二
卷十五 唐明宗家人傳第三 卷十六 唐廢帝家人傳第四
卷十七 晉家人傳第五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卷十九 周家人傳第七 卷二十 周家人傳第八
卷二十一 梁臣傳第九 卷二十二 梁臣傳第十
卷二十三 梁臣傳第十一 卷二十四 唐臣傳第十二
卷二十五 唐臣傳第十三 卷二十六 唐臣傳第十四
卷二十七 唐臣傳第十五 卷二十八 唐臣傳第十六
卷二十九 晉臣傳第十七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卷三十一 周臣傳第十九 卷三十二 死節(jié)傳第二十
卷三十三 死事傳第二十一 卷三十四 一行傳第二十二
卷三十五 唐六臣傳第二十三 卷三十六 義兒傳第二十四
卷三十七 伶官傳第二十五 卷三十八 宦者傳第二十六
卷三十九 雜傳第二十七 卷四十 雜傳第二十八
卷四十一 雜傳第二十九 卷四十二 雜傳第三十
卷四十三 雜傳第三十一 卷四十四 雜傳第三十二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卷四十六 雜傳第三十四
卷四十七 雜傳第三十五 卷四十八 雜傳第三十六
卷四十九 雜傳第三十七 卷五十 雜傳第三十八
卷五十一 雜傳第三十九 卷五十二 雜傳第四十
卷五十三 雜傳第四十一 卷五十四 雜傳第四十二
卷五十五 雜傳第四十三 卷五十六 雜傳第四十四
卷五十七 雜傳第四十五 卷五十八 新五代史考
卷五十九 司天考第二 卷六十 職方考第三
卷六十一 吳世家第一 卷六十二 南唐世家第二
卷六十三 前蜀世家第三 卷六十四 后蜀世家第四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 卷六十六 楚世家第六
卷六十七 吳越世家第七 卷六十八 閩世家第八
卷六十九 南平世家第九 卷七十 東漢世家第十
卷七十一 十國世家年譜第十一 卷七十二 四夷附錄第一
卷七十三 四夷附錄第二 卷七十四 四夷附錄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