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集》卷一百五十九 集部十二
《東萊集》·四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宋呂祖謙撰。祖謙有《古周易》,已著錄。其生平詩文,皆祖謙歿后,其弟祖儉及從子喬年先后刊補(bǔ)遺稿,釐為文集十五卷。又以家范、尺牘之類為別集十六卷。程文之類為外集五卷。年譜、遺事則為附錄三卷。又附錄拾遺一卷。即今所傳之本也。祖謙雖與朱子為友,而朱子嘗病其學(xué)太雜。其文詞閎肆辨博,凌厲無前,朱子亦病其不能守約。又嘗謂“伯恭是寬厚底人,不知如何做得文字似輕儇底人。如《省試義》,大段鬧裝館職,策亦說得漫不分曉,后面全無緊要”。又謂伯恭《祭南軒文》,都就小狹處說來。其文散見於黃、滕璘所記《饒錄》。后托克托修《宋史》,遂列祖謙於《儒林傳》中,微示分別。然朱子所云,特以防華藻溺心之弊,持論不得不嚴(yán)耳。祖謙於《詩》、《書》、《春秋》皆多究古義,於十七史皆有詳節(jié)。故詞多根柢,不涉游談。所撰文章關(guān)鍵,於體格源流,具有心解。故諸體雖豪邁駿發(fā),而不失作者典型,亦無語錄為文之習(xí)。在南宋諸儒之中,可謂銜華佩實(shí)。又何必吹求過甚,轉(zhuǎn)為空疏者所藉口哉!又按《朱子語類》,稱“伯恭文集中如《答項(xiàng)平甫書》,是傅夢泉子淵者。如罵曹立之書,是陸子靜者。其他偽作,想又多在”云云。是祖儉等編集之時(shí),失於別擇,未免收入贗作。然無從辨別,今亦不得而刪汰之矣。
卷一百五十九 集部十二
○別集類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