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宗派》卷五十八 史部十四
《儒林宗派》·十六卷(編修周永年家藏本)
國朝萬斯同撰。斯同有《廟制圖考》,已著錄。是編紀孔子以下迄於明末諸儒,授受源流,各以時代為次。其上無師承,后無弟子者,則別附著之。自《伊洛淵源錄》出,《宋史》遂以《道學(xué)》、《儒林》分為二傳。非惟文章之士,記誦之才,不得列之於儒。即自漢以來傳先圣之遺經(jīng)者,亦幾幾乎不得列於儒。講學(xué)者遞相標榜,務(wù)自尊大。明以來談道統(tǒng)者,揚己凌人,互相排軋,卒釀門戶之禍,流毒無窮。斯同目擊其弊,因著此書。所載斷自孔子以下,杜僣王之失,以正綱常。凡漢后唐前傳經(jīng)之儒,一一具列。除排擠之私,以消朋黨。其持論獨為平允。惟其《附錄》一門,旁及老、莊、申、韓之流,未免矯枉過直。又唐啖助之學(xué)傳之趙匡、陸淳,宋孫復(fù)之學(xué)傳於石介,皆卓然自立一家,宋代說經(jīng),實濫觴於二子,乃列之散儒之中,不入宗派,亦有所未安。至於朱、陸二派,在元則金、吳分承,在明則薛、王異尚,四百年中,出此入彼,淵源有自,脈絡(luò)不誣,亦未可以朝代不同,不為明其宗系。如斯之類,雖皆未免少疏,然較之學(xué)統(tǒng)、學(xué)案諸書,則可謂湔除錮習(xí),無畛域之見矣。世所傳本僅十二卷。此本出自歷城周氏,較多四卷。蓋其末年完備之定本云。
卷五十八 史部十四
○傳記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