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闡理》卷九 經(jīng)部九
《周易闡理》·四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國朝戴虞皋撰。虞皋號遯軒,昆山人。是編原稿凡三四百紙。虞皋自以為太繁,刪存十之一二。其子孫貽又以為太簡,復采原稿補其遺闕,即此本也。書成於康熙壬午。前有孫貽《序》,后有虞皋從子鑒《跋》。大旨黜象數(shù)而明義理,故名曰《闡理》。首冠《授易源流》一篇,分言數(shù)、言理二宗,於漢以來諸儒之學皆有所排擊,惟推尊郝敬之書,持論頗偏。其述數(shù)學,以為老子傳鬼谷子,后焦延壽得之以傳京房,陳摶得之以授穆修、李之才以及邵子。按老子與孔子同時,鬼谷子與蘇秦同時,相距百有馀年,邈乎無涉,不知老子之《易》何以得傳鬼谷子。又《漢書》載焦贛之學莫知所出,自稱出於孟喜,而喜弟子施讎等力攻其非,無所謂得之鬼谷子者。至焦、京乃占候之術,而陳摶所傳《先天》諸圖,則以道家爐火之說推衍陰陽奇偶,其法截然不同,亦無所謂得之焦、京者。虞皋所云,均不知其何本。其述理學,以為孔子授商瞿后,分田何、費直二家。田何學傳晁說之、呂祖謙。費直學傳鄭玄,玄傳王弼。至宋而為周、程、朱三家之學。至明而為胡廣之《大全》、蔡清之《蒙引》、林希元之《存疑》、陳深之《通典》,而郝敬之書獨能脫盡陳腐。案鄭玄、王弼,截然兩派,一漢一魏,時代又殊,無玄傳於弼之事,所考尤疏矣。
卷九 經(jīng)部九
○易類存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