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11時28分,長沙地鐵4號線將正式載客試運營。
長沙地鐵4號線站點圖。
地鐵4號線的建設者,一標執(zhí)行指揮長陳俊巡查工地。
5月26日11時28分,長沙地鐵4號線將正式載客試運營。為了這一刻,1500個日夜淬煉,2萬多名建設者,艱苦奮斗克難攻堅,筑就了這條33.5公里的“地下長龍”;為了這一刻,四年光陰磨礪,8000余名地鐵人,只爭朝夕攜手拼搏,譜寫長沙地鐵4號線的蓄勢待發(fā)。
提前100天“洞通”、提前90天“軌通”、提前1年半“試運行”……一串串的數字也格外醒目。數字背后是一段長沙地鐵4號線一標建設者的攻堅之旅。千千萬萬的建設者當中,一標執(zhí)行指揮長陳俊就是這趟攻堅之旅的一員。
“列車”跑得快,還靠車頭帶。作為帶頭者,陳俊不善言辭、為人低調的他用高度的責任感與務實的工作態(tài)度推進節(jié)點逐項落實,“高調”創(chuàng)造全國城區(qū)地鐵建設奇跡。
事無巨細的“萬事通”
迅疾的步伐,黝黑的皮膚,笑起來把整口白牙都露給你看——在指揮部一群人里,陳俊的模樣格外“樸實”。2015年,陳俊被作為基礎設施人才引進中建五局,5月正式進入長沙地鐵4號線一標指揮部擔任總工程師。
“想過難,沒想到那么難。”回憶起剛到長沙時的困境,陳俊臉上依舊浮出難色。陳俊不怕麻煩,對項目部的業(yè)務咨詢幾乎來者不拒,被稱為“萬事通”的他說,“自己辛苦一點、工作細致一點,下面要解決的麻煩就少一點!
陳俊的事無巨細讓工程各節(jié)點有序推進,到2016年10月時,指揮部的漢王陵公園站成為長沙地鐵4號線首個封頂車站。
漢王陵公園站。
臨危受命的“創(chuàng)新能手”
技術出身的陳俊,對處理復雜現場擁有充足經驗。2016年,當長沙地鐵4號線盾構機需要下穿正在運營的地鐵2號線溁灣鎮(zhèn)站、盾構機頂離車站底只有幾十公分時,陳俊采用MJS工法,最終讓盾構實現順利下穿。
MJS工法,作為湖南第一次工程應用,也是第一例在砂礫層及角礫巖中推廣應用,獲得了多項應用工法和專利。這已經不是陳俊在長沙地鐵的首次創(chuàng)新,早在建設長沙地鐵1號線省政府站時,陳俊針對砂卵石層地質提出的防水工藝,就曾獲得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4號線一標的作業(yè)面多,傳統(tǒng)施工管理存在信息傳輸慢、臺賬人工更新慢等現狀,為破解難題,陳俊帶領指揮部技術質量部大膽嘗試,歷時兩個月創(chuàng)新打造了智慧工地互聯(lián)網平臺,實現了信息化施工管控的革新。
有了智慧工地,管理人員可實時掌握全線進度、風險、安全、技術、質量等關鍵信息,為工程信息化技術在大型基礎設施中的推廣應用探明了路徑。最終智慧工地技術被評為2016年度湖南省勞動競賽創(chuàng)新獎。
流動辦公的“救火隊長”
4號線各節(jié)點調整帶來的震動、步步緊逼的節(jié)點、分屬3個局的7個項目部搖擺不定......不斷有質疑聲傳到陳俊耳中——“能不能管好?管不管得好?能不能如期履約?”
不服輸的陳俊頂著巨大壓力擔起了指揮長的職責。他依舊是每天最早到指揮部的那個人,每天早上7點前,陳俊在辦公室處理文件公務。8點半后,陳俊便開始到各個項目部做巡查督導。4號線一標涉及幾個局的協(xié)調,7個項目部就成為了陳俊的流動辦公點,18.3公里長的標段里,陳俊每天要往返巡查幾遍,發(fā)現問題后及時現場解決,被人稱為“救火隊長”。
4號線一標工程體量大、工序復雜,需協(xié)調的內容多、時間又緊、履約壓力大,但工期就是號角,作為執(zhí)行指揮長,他排除外難,率領4號線一標全體上下在確保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如期完成建設目標。
在陳俊的現場督導與反復協(xié)調下,項目部與指揮部擰成一股繩,長沙地鐵4號線一標喜報頻頻傳來:2017年11月,全部車站完成封頂;2018年1月,全線“洞通”,比原計劃提前100天;2018年4月,全線“軌通”,比原計劃提前90天,2018年12月,全線“試運行”,比原計劃提前1年半!創(chuàng)造了全國城區(qū)地鐵建設奇跡。
“只有到地鐵4號線開通試運營那一天,也許心里才會稍微放松一些!标惪≌f。
來源:紅網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