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初,來自日本的一個橋梁協(xié)會來長沙考察,當他們看到橫跨長沙湘江之上的雙曲拱橋時,曾驚嘆這座雙曲拱橋的優(yōu)美,湘江大橋雖然建成于上世紀70年代初,但在1980年代初,它的美麗才被世人所公認,一時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是謝金庭在1978年拍攝的湘江大橋,在上世紀80年代初,這張相片曾被一些畫報廣泛采用。
圖/謝金庭 文/任大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nèi)一些知名畫報最初并不流行采用美女明星的照片作封面,而是常常采用城市的標志性建筑作為封面。 攝影師謝金庭拍攝的一些長沙新建筑的相片,就屢屢被一些知名畫報所采用。當然這些新建筑,也是當年畫報編輯們認為最能代表長沙風貌,甚至可以作為長沙名片的建筑相片。
如今,長沙城市發(fā)展日新月異,這些建筑或許不再像過去那樣引人關注,甚至有些建筑已顯“落后”,但它們曾代表我們這座城市當年的獨特風韻。
火車新站(即今天的長沙火車站)于1977年6月30日建成使用。車站建筑造型新穎,當時是國內(nèi)最大的現(xiàn)代化車站之一,也是長沙最大最漂亮的現(xiàn)代建筑。這張照片是1983年7月拍攝的。 如今,長沙火車站這幢建筑,應當仍然能夠“代表”長沙。
這是1983年8月拍攝的芙蓉賓館。當年它是長沙現(xiàn)代旅游賓館的代表,高17層,地處五一東路,離火車站較近。因當年它比湘江賓館、湖南賓館、麓山飯店顯得更時尚,在上世紀80年代初,該賓館被一些畫報采用作為封面。
毀于1938年“文夕大火”之中的長沙天心閣,于1983年重建。天心閣延續(xù)了明清時期的城樓建筑風格,采用主副三閣的仿木結構。這是1984年10月謝金庭拍攝的天心閣。作為全國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性建筑,天心閣常常出現(xiàn)在畫報的封面。
湖南圖書館于1984年建成并對外開放。直到現(xiàn)在它仍然是湖南最大的圖書館。該圖書館坐落在韶山北路,與后來建成的通程大酒店、湖南大劇院緊密相連。這張照片于1984年8月拍攝。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