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長沙正在變得越來越“快”?
高樓林立、地鐵交錯、商圈越來越像,生活也越來越像復制粘貼。而在岳麓高新區(qū),一個叫“木梓集”的地方,卻悄悄走出了另一條路。
這里原本是一個1700㎡的售樓中心,開發(fā)商本可以按部就班地鋪沙盤、設洽談區(qū)、辦活動促銷。
但他們沒有。他們把其中200㎡做了必要的銷售功能,剩下的空間,通通交給了“生活”。于是,一個沒有門檻、沒有門票、沒有低消的城市開放空間就這樣長了出來。
人們來了,坐下來,留下來,甚至成了這個空間的“主理人”。
推開木梓集的大門,撲面而來的不是冷冰冰的地產(chǎn)宣傳,而是一整面木質(zhì)書架。
這就是“不如書館”——一個安靜、包容、藏有6000余冊書籍的下沉式閱讀空間。
陽光透過玻璃天井灑在書桌和階梯座位上,綠植環(huán)繞,空氣中飄著茶的香味。
這里有來自湖南大學全民閱讀研究中心的學術支撐,也有長沙本地作者的新書分享會。偶爾,還會碰見某位藝術家在現(xiàn)場講述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
最重要的是,這里的圖書只供閱讀,不進行售賣。你可以隨時進來,無負擔地盡情閱讀。
別忘了在“不止咖啡”點一杯拿鐵或柚子茶。這里的飲品暫時不收費,只希望能帶給你一個閱讀的好心情。
木梓集的二樓,則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延伸——它讓城市人有機會“緩下來”。
這里有專業(yè)團隊駐場的“心安驛站”,提供專業(yè)心理咨詢和團體沙龍;
有“聆予音療”的頌缽療愈音樂會,幫助你在音波中卸下情緒壓力;
還有湖南省陶瓷藝術大師劉曉勇開設的“云山陶坊”,你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拉坯,也可以在安靜的午后獨自捏一個杯子送給未來的自己。
而如果你是一個自由職業(yè)者,樓上的共享教室和開放工位,也許比寫字樓更適合你。這里沒有打卡和KPI,只有綠意、陽光,還有一群同樣熱愛生活的人。
木梓集的魅力,不只是“能看”“能讀”“能療愈”,而在于——它始終在生長。
比如“友友市場”,它是一個收集了環(huán)保故事、城市記憶、自然照片的展覽角落。你會在那看到綠意盎然的城市縮影,也會讀到陌生人寫下的“關于生活的注解”。
再比如“藝術連廊”,鏡面裝置結(jié)合十二生肖主題年畫,光影游走之間,是長沙的美學溫度。
而“茶休閑區(qū)”與“手作體驗區(qū)”,則在每一個節(jié)氣都藏著小驚喜:茶香盈袖、陶泥溫潤,這里總有一個角落,適合你停下腳步。
三層樓高的“文字瀑布”藝術裝置,是這里是最醒目的視覺標識。無論是仰拍、特寫還是背影照,都能拍出讓人點贊的氛圍感大片。
藝術連廊的鏡面年畫墻則是另一個熱門打卡點,走進去,光影會像涂抹一樣流動在你臉上。隨手一拍,氛圍感拉滿。
下沉式閱讀區(qū),陽光從玻璃天窗傾斜而下,灑在書頁和木質(zhì)階梯上,是很多文藝青年偏愛的自拍場所。
手作體驗區(qū)與茶休閑角,也非常適合拍小視頻、記錄手作過程。
如果你喜歡拍照、做Vlog、記錄生活
那木梓集幾乎每個角落都是“出片場”
這里不是商圈,也不是打卡地標
它是“附近”的新答案
城市太大,理想生活太遠?木梓集給出的答案是:把理想生活“前置”。
運營方直白地說:“我們不收租金,只想幫主理人生存下來!于是你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每一場陶藝課、每一次市集、每一個講座,都是由生活中真正的人們共同策劃、自發(fā)組織,而不是商家、不是平臺,不為流量,只為連接。
這里已經(jīng)吸引了大量市民自發(fā)前來參與、共建。你可以成為觀眾,也可以成為創(chuàng)作者;可以是咖啡桌前的聽眾,也可以是展廳里的講述者。
來木梓集,不用預約,不用門票。
因為這里不是一個商業(yè)項目,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試驗。也許你會在這里遇見某本書、某個人,或者遇見一個更放松的自己。
長沙的生活方式,值得再被重新想象一遍。木梓集,就是一個開端。
📍 位 置:云起·虔來樓盤內(nèi)
🕐 開放時間:9:00–18:00
🅿️ 停車方便,無需門票,全開放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