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他幫忙,我只怕早就沒命了!”日前,87歲滿頭銀絲的羅紹華禁不住地發(fā)出感嘆。羅紹華口中的“他”,是長沙市望城區(qū)白沙洲街道辦事處黃田村村主任周偉強。年近九旬的羅紹華,則是該村的低保老人。
▲周偉強(左)在看望87歲的困難老人羅紹華
6月14日的上午11時許,剛從拆遷現(xiàn)場回來的周偉強像往常一樣,來到羅紹華家探望!拔野涯先思耶斈镆粯拥模惺裁词,搖個‘鈴子’就行了!敝軅娭噶酥甘謾C說。
據(jù)了解,羅紹華年輕時離異,膝下育有一兒一女。兒子早年因觸犯刑法被判刑,剛釋放不久。女兒遠嫁到湖北,離異后一人帶著患有自閉癥的孩子生活,家庭條件艱苦。而羅紹華則獨自一人住在風雨飄搖的茅草屋內(nèi),勉強度日。遇到刮風下雨,房子四面透風,隨時都有垮塌的危險,雪上加霜的是,老人年事已高,身患多種疾病,加之腿腳不便,看病就醫(yī)及衣食起居都成了大難題。
“決不能讓老人老無所依!敝軅娬f,為了讓老人有一個安享晚年的住所,他多次出面協(xié)調(diào),為老人爭取宅基地,同老人的女兒一起籌措資金,最終在茅草屋旁邊修建起三間磚房,還安裝上了自來水泵。
住上新房以后,周偉強總算松了一口氣。但更讓他放心不下的,是老人看病就醫(yī)的問題。“我有風濕病、腰椎間盤突出、冠心病、胃潰瘍、哮喘等疾病,每年都要住上好幾次醫(yī)院!绷_紹華說,兒女不在身邊,唯有依靠周偉強。
2018年,羅紹華先后住院多次,每次都是周偉強第一時間趕到。病房里的病友每次看到周偉強,都以為他是羅紹華的兒子。直到有一天,羅紹華的親生兒子打電話給周偉強,詢問其母親住院地址時,病友們才明白,對羅紹華來說,老人嘴里總是念叨的周偉強,就是眼前這個比兒子還親的村干部。周偉強說,多年來,羅紹華的住院費用除新農(nóng)合報銷以外,80%以上都是他個人支付,每年需要接送羅紹華往返醫(yī)院數(shù)十次,也基本由他負責。
同樣將周偉強喚作為“干兒子”的,還有該村村民龍愛蓮。龍愛蓮老人今年77歲,喪偶多年,與患有精神障礙疾病的兒子王復生相依為命,生活清苦。得知情況后,周偉強主動解決他們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我老伴去世了,一個兒子也殘疾了,有什么事情我就找偉強,一個電話他就過來了!碧峒爸軅,龍愛蓮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
2012年,龍愛蓮居住的地方面臨征拆,為了讓她早日住上新房,周偉強為老人忙里忙外,申請購房指標、裝修搬家, 2015年,龍愛蓮母子順利搬入新小區(qū)入住,至今已有4年時間。2018年,周偉強還帶王復生進行殘疾鑒定、積極幫他辦理病退的相關手續(xù),如今,王復生每月可領取2000多元養(yǎng)老金,讓母子倆的生活基本無憂。家里的各項事務,小到家里的電器檢修,大到住院就醫(yī)等,均由周偉強一手操辦。
“我身體不好,之前摔斷過手,做過腦梗手術,就怕我一走,兒子沒人照料,這下我放心了,”龍愛蓮不無感激的說,“偉強就像我的‘干兒子’一樣。”
▲在龍愛蓮老人心里,周偉強就跟自己“崽伢子”一樣親。
周偉強是土生土長的黃田村人,20多歲時當過兵,退伍后做過小生意。在外奔波的他,最終還是決定回到黃田村,擔任一名村主任,而這一干,就是15年。15年來,他的手機幾乎24小時待機,保持通訊暢通,為的就是不錯失羅紹華、龍愛蓮等老人們的求助電話。
在周偉強看來,作為一名基層黨員,特別是雷鋒故鄉(xiāng)——長沙市望城區(qū)的村干部,這既是一種責任,也是在服務別人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周偉強的父親,也曾是一位勤勤勉勉扎根農(nóng)村幾十年的村干部,為人忠厚淳樸,經(jīng)常幫助鄉(xiāng)鄰。
類似于周偉強這樣的黨員干部,在望城區(qū)并非孤例。望城區(qū)白沙洲街道辦事處負責人表示,“出了雷鋒學雷鋒,學了雷鋒出雷鋒。”這是雷鋒故鄉(xiāng)長沙望城老百姓再熟悉不過的兩句話。從“學雷鋒”制度化,到“當標兵”成常態(tài),如今,長沙市望城區(qū)的“雷鋒窩子現(xiàn)象”已經(jīng)發(fā)展成了“雷鋒窩子文化”。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