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中定點屠宰的制度下,只要控制了屠宰點,就控制了本地豬肉的貨源,也就控制了當地豬肉市場,就有了坐地起價的暴利空間。
▲圖文無關。圖源/新華社
▲廣東江門:涉黑團伙被端 村干部退贓209萬當地豬肉每斤降價5元。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據新華社報道,廣東警方剛打掉一個涉黑組織,當地豬肉價格很快就下降了——江門新會蔣某達等人欺行霸市、控制壟斷豬肉買賣市場,導致該鎮(zhèn)豬肉價格每斤比市場價格高5至6元。逼得當地老人每天要坐20分鐘公交車,到鄰鎮(zhèn)的菜市場購買豬肉。無獨有偶,山東日照市紀委近日也打掉一個壟斷生豬屠宰市場的黑社會組織保護傘,使當地豬肉價格下降了三分之一。
基層黑惡勢力與背后保護傘,互相勾結狼狽為奸,通過“地下執(zhí)法”等暴力手段,欺行霸市為禍一方,看似是電影中的虛構情節(jié),卻是我們身邊的真實存在。最近,各地的掃黑除惡行動,打掉了很多類似基層黑惡組織,背后無一例外都有權力尋租和保護傘的包庇、縱容;而在這些幾乎快要被說爛了的雷同情節(jié)背后,比較令人意外的是,豬肉屢屢成為基層黑惡勢力下手的領域。
為什么基層黑惡勢力想要控制肉價?大體因為吃肉是民生所需,控制了肉價自然就能大賺黑錢。因為有財可發(fā),所以想要控制肉價,這是誘惑所在。但我們也不妨進一步追問,為什么基層黑惡勢力總能夠控制肉價呢?畢竟是市場經濟了,物流又如此發(fā)達,想要控制某某物價,光有暴力光靠蠻干,也不一定就行。
但梳理相關新聞不難發(fā)現,基層黑惡勢力控制地方肉價的主要辦法是:豢養(yǎng)打手,勾結地方官僚,成立“地下稽查隊”,通過非法查扣、查封其他銷售商的豬肉,要求豬肉零售商必須到自己那里批發(fā)豬肉,從而達到壟斷目的,控制豬肉市場,哄抬豬肉價格。這里面,除了暴力手段,權力尋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豬肉渠道本就單一,控制起來十分方便。
從1997年開始,我國實行生豬定點屠宰、集中檢疫制度。除農村地區(qū)個人自宰自食外,未經定點,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生豬屠宰活動。這樣做,是為了加強生豬屠宰管理,保證豬肉產品質量安全,維護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因為,過去常有加工銷售病死豬,或者豬肉注水等等違法行為,集中定點屠宰比較方便管理。這樣的制度設計,從保障食品安全的角度來看,或許是必要的,而且是有效的。
只不過,這么多年運行下來,基層黑惡勢力似乎也看到了其中的“機會”。因為是集中定點屠宰,只要控制屠宰點,就控制了本地豬肉的貨源,也就控制了當地豬肉市場,就有了坐地起價的暴利空間。這可能是實行定點屠宰制度意料之外的“副產品”。但問題既然已經出現,就得從制度層面去思考,而不只是就事論事地滿足于打掉某個基層黑惡勢力團伙。
我們要食品安全,但也不能不管市場秩序。老人為了買便宜豬肉,每天得坐20分鐘的公交車去鄰鎮(zhèn),那些實在沒時間折騰的,當然就只能挨宰了。如何避免定點屠宰制度,淪為事實上的貨源壟斷與價格壟斷,終究恐怕還得依靠市場的力量。要規(guī)范生豬屠宰,在有效的行政監(jiān)管之外,基于自由競爭的市場調節(jié),也不應缺失。無論如何,一些基層黑惡勢力屢屢總能控制肉價,也指出了定點屠宰制度的問題病灶,應該引起我們更多的關注和思考。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