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一網友發(fā)文吐槽稱,因公司效益近期不好,領導發(fā)布群公告要求員工下班前,將手機電量消耗截圖私發(fā)檢查,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不讓刷視頻玩游戲。
消息一出網友紛紛吐槽:
也有人支招:
更有網友提出質疑:
據爆料人介紹,也有同事反對過這樣大吵一架,但其他人不敢這樣,怕領導不待見自己。
而對于職場人來說,這樣讓人心塞的例子不止一例。
網友在網絡投遞簡歷時,遇到一位“一鳴驚人”的HR,遭對方嘲諷“喜歡雙休的沒事業(yè)心”。
因部分員工在工作區(qū)域內占用公司公共網絡資源從事與工作無關事宜,如:玩電腦游戲、上網聊天、聽音樂等。#國美通報批評員工上班摸魚#沖上熱搜。什么部門、什么員工,看了多久視頻,用了多少流量,從這份通報上看得一清二楚。國美根據公司規(guī)定,對11位“摸魚”的員工(包括一名外包)進行了通報和相應處罰。
曾經火遍網絡的“病假證明照”中,員工舉著手表、打著點滴,讓別人拍下自己在病床上的樣子,而這只是為了滿足公司規(guī)定,證明“本人此刻生病”,被網友吐槽為“史上最‘奇葩’請病假規(guī)定”。
更有不少網友曬出了所在單位的“花式”管理:監(jiān)測心跳、呼吸等身體狀況,公司人事部門因此掌握了員工不在工位上的信息,據此防范員工偷懶;上廁所限制時間;辦公室內不準講方言;電腦圖標不超過10個……
直到近日的電量消耗截圖,職場的奇葩規(guī)定、花式管理、驚奇言論,老板們的出發(fā)點都出奇地一致——為了保障工作效率,防止“怠工”。
而事實上,這些舉措不僅引發(fā)了員工的逆反心理,消耗雇傭雙方的信任,在預期結果上大打折扣,更在法律上陷入灰色地帶。
去年年底施行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規(guī)定,個人信息處理者處理個人信息的情形包括:“為訂立、履行個人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合同所必需,或者按照依法制定的勞動規(guī)章制度和依法簽訂的集體合同實施人力資源管理所必需”。這款條文透露兩層信息,一是企業(yè)作為勞動合同的一方可以依法成為個人信息處理者;二是企業(yè)處理個人信息必須限定在“合同所必需”或“人力資源管理所必需”的范圍內,超過“必需”的限度就涉嫌違法。
實際上,從“磨洋工”到“摸魚”,不管是新一代還是老一代勞動者,在工作中“忙里偷閑”的行為一直存在,適度休息是人性使然,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摸魚的行為給員工提供了即時滿足感,還有一種情況,摸魚是持續(xù)不斷的高強度工作下,員工無奈做出的選擇,“大廠”員工們常常調侃:“廁所是回歸自我的最后凈土”。
勞動報《勞動時評》曾指出,“摸魚不一定等于混”,盡管企業(yè)希望能夠杜絕各種“怠工”行為的發(fā)生,但是往往欲“堵”則不達。
幫女郎想說的是,如果老板們都以磨刀霍霍的姿態(tài)對待一線員工,動不動就來隱性的“職場服從性測試”,相信也沒有勞動者真的甘當魚肉。
如今,各類職場見聞之所以每每引起如此大的反應,擊中的還是勞動者在勞資關系中仍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民生痛點。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不給公司堂而皇之PUA員工的底氣,首先需要監(jiān)管發(fā)力,其次用人單位要建立一個合理的機制,增強員工認同感、信任感,引導員工主動調節(jié)個人行為,并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同時,員工也要信守契約精神,摸魚一時爽,但千萬不要沉迷于此,畢竟在職場上斬獲實實在在的成績,才是真正獲得快樂人生的方式。
最后幫女郎奉上羅翔老師對快樂的闡述,與大家共勉: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