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由清末旅菲愛國華僑蔡啟昌、蔡資深父子于清同治年間至宣統(tǒng)三年建造,歷經四十多年打磨方才落成。
占地面積16000多平方米,坐擁大厝、祠宇、書房、梳妝樓等23座宅第,大小房間近400間,有 “小故宮”之稱。
鳥瞰圖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布局嚴整,從遠處看就像一把琵琶,一頭大一頭小。大厝分五行排列,每列二到四座不等,每座一至三進不等。
蔡淺厝
最特別的是處處顯露出一抹抹鮮艷的紅色。閩南人喜歡紅色,因為紅色代表喜慶,因此紅磚在閩南中被廣泛運用于古厝,紅瓦頂、紅瓦筒、紅磚脊、紅地磚,石頭的白和磚頭的紅,紅白相間,色彩和諧自然,空間層次明確,明艷美觀。讓這些古厝歷經歲月長河,依然顯耀,讓人滿眼是“福”。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中,古厝屋頂多為兩端微翹的燕尾脊,雕梁畫棟,壁、廊、脊等細部裝飾十分精致。門前墻磚浮雕,窗棱鐫花刻鳥,裝飾巧妙華麗,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遺存整體圖片
圖形涉及動物花卉、戲曲人物,多有故事情節(jié),反映了閩南人對忠義禮信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重視。
遺存整體圖片
如彩樓厝大廳隔屏木雕上雕有形象逼真的菠蘿,菠蘿在閩南又叫“旺來”,象征興旺發(fā)達。蔡淺別館正廳墻面上是五只水墨畫成的飛翔蝙蝠,每一只蝙蝠代表一種福分,即:富貴、康寧、善德、好運、長壽,突出了“五福捧壽”的含義。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唐宋以來,歷代都有人出海謀生,蔡氏古民居的創(chuàng)建者蔡啟昌、蔡資深父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因此這里的建筑裝飾既汲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閩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華,也深受印度佛教、南洋文化、西方建筑文化的影響,呈現(xiàn)出精美多元的建筑風格。啟昌厝中就有許多中西合璧的雕塑,大門兩邊的泥塑上雕刻有新加坡吉祥物魚尾獅的圖案。
世佑厝內景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不僅單體建筑為閩南民居之上乘,宏大的規(guī)模更為閩南所僅見,把以泉州、漳州、廈門為核心的閩南紅磚古厝巧、美、秀、雅的風格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被譽為“閩南建筑大觀園”。 紅磚白石中,濃縮了閩南人堅韌豁達的性格;飛檐翹角上,伸展著閩南人對生活的美好祈愿;雕梁畫棟里,刻下了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閩南“福”文化基因。37文物里的福(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音頻:00:0004:10點擊上圖開始純享音頻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