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青桔平臺發(fā)來的信息后,白先生想著一個小時頂多也就多扣幾塊錢,于是便勸愛人停好車,倆人去忙其它事情了?墒且恍r過去之后,白先生發(fā)現(xiàn)訂單非但沒有結束,還一直在走著錢。 白先生說,他為了能聯(lián)系上青桔的人工客服,除了在微信小程序里聯(lián)系外,還撥打了114電話查詢,得到的回復是沒有青桔登記的電話,只有滴滴的。 由于滴滴也沒有對應的選項,記者只好以丟失物品為由聯(lián)系上滴滴的人工客服。 十幾個小時過后記者輾轉聯(lián)系到了青桔換電的人工客服,他是這樣告訴記者的。 記者將情況告知白先生后,他第一時間在平臺上進行了回復,平臺顯示:申訴后,系統(tǒng)會在2個工作日完成審核,審核通過后,會免除騎行費用或者原路退還已支付的騎行費。事情到此算告一段落,白先生多支付的費用能否追回,我們也將持續(xù)關注。在這兒我們想說的是,如今共享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選擇騎行共享電單車的人也越來越多,如果運營商的平臺沒有有效途徑接收到騎行人反饋的問題,不能及時溝通和解決,看似受損失的只是騎行人,但長遠來看,企業(yè)自身的信譽和運營狀況又何嘗不會受到更嚴重的影響呢?我們希望運營商的管理制度能夠盡快完善,白先生的遭遇不要再次上演。 民生關注記者報道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