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鐐長街行,蹣跚復蹣跚,市人爭矚目,我心無愧怍。 帶鐐長街行,鐐聲何鏗鏘,市人皆驚訝,我心自安詳。 帶鐐長街行,志氣愈軒昂,拚作階下囚,工農(nóng)齊解放。 這是被毛澤東譽為“我黨我軍政治工作第一人”的劉伯堅創(chuàng)作的詩篇《帶鐐行》。 1935年3月4日,劉伯堅帶領部隊突圍時,不幸受傷被俘。為了挫傷劉伯堅的銳氣,3月11日清晨,敵人押著他游街。長街之上,鐐銬鎖住了他的雙腳,卻鎖不住一個共產(chǎn)黨人堅定的革命信仰;氐奖O(jiān)獄,劉伯堅寫下了這首《帶鐐行》。字里行間,閃爍著鐵骨錚錚,頂天立地英雄的光輝。這是劉伯堅用生命和信念吟成的詩歌。 1895年,劉伯堅出生在四川省巴中縣,今平昌縣的一個小商人之家。1920年,劉伯堅遠赴法國勤工儉學,次年轉(zhuǎn)赴比利時繼續(xù)求學。 1921年冬,劉伯堅參與籌建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后改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之部,1922年轉(zhuǎn)入中國共產(chǎn)黨。 一年后,受黨中央派遣,劉伯堅前往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chǎn)主義大學學習政治和軍事,不久被推選為中共旅莫支部書記。 1926年8月17日,劉伯堅與蘇聯(lián)顧問等人陪同馮玉祥一行啟程回國,歷時一個月,最終抵達西北軍駐地綏遠省五原縣(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五原縣)。 來到西北軍后,劉伯堅就任政治部副部長。在劉伯堅政治建軍的舉措下,西北軍這支曾瀕臨瓦解的舊軍隊,迅速蛻變成一支軍容齊整、斗志昂揚的威武之師。 北伐戰(zhàn)爭中,他們西進南下,平定甘陜,東出潼關,連戰(zhàn)連捷,最終與北伐軍在河南勝利會師。 然而,就在西北軍節(jié)節(jié)勝利之時,1927年4月,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蔣介石的利誘拉攏下,馮玉祥同意以“清黨”換取“共同北伐”,西北軍中兩百余名公開身份的共產(chǎn)黨人被馮玉祥“禮送出境”。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蔣介石卻仍堅持“攘外必先安內(nèi)”政策,強令駐守在江西寧都的國民黨第26路軍加緊“剿共”,引發(fā)了官兵們的強烈不滿。 圖:“攘外必先安內(nèi)”政策是蔣介石提出的對日妥協(xié)、全力“剿共”的反動政策 國民黨第26路軍原是馮玉祥西北軍舊部。作為一支被收編的“雜牌軍”,這支部隊在國民黨軍內(nèi)部備受排擠。 中共中央認為這支部隊有起義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的可能,于是命令長期潛伏于第26路軍的中共秘密黨員建立中共秘密特別支部,迅速開展兵運工作。 圖:國民黨第26路軍參謀長趙博生、第73旅旅長董振堂、第74旅旅長季振同(從左至右) 國民黨第26路軍參謀長趙博生、第73旅旅長董振堂和第74旅旅長季振同等人秘密派人前往蘇區(qū),與曾在西北軍任職的劉伯堅取得聯(lián)系。當時已擔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秘書長的劉伯堅,立即向中革軍委匯報,并寫去回信,歡迎起義官兵加入紅軍。 1931年12月14日黃昏,準備就緒的起義官兵依次撤出了寧都城。次日清晨,第26路軍1.7萬余人在梅江岸邊集結(jié),浩浩蕩蕩地開向了中央蘇區(qū)。起義部隊整編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五軍團”,劉伯堅任首任紅五軍團政治部主任。 圖: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五軍團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撤離中央蘇區(qū),踏上了漫漫長征路,劉伯堅被派往贛南軍區(qū)任政治部主任,堅持游擊戰(zhàn)爭。1935年3月4日,劉伯堅帶領部隊突圍時,遭遇數(shù)倍于己的敵人,為掩護戰(zhàn)友撤退,劉伯堅不幸左腿中彈,負傷被俘。 自被捕的第一天起,劉伯堅就決心“一死以殉主義”,他用敵人給他寫交代材料的紙筆,先后寫下四封家書。 在給兄嫂的家信中,劉伯堅特別叮囑:“你們千萬不要去找于先生及鄧寶珊兄來營救我”,“我為中國民族爭生存爭解放與他們走的道路不同。”早年留蘇并在西北軍任職的劉伯堅與于右任、鄧寶珊等人私交甚好,此時于、鄧二人已是國民黨高官,劉伯堅卻讓親人不要將被捕之事告訴他們,更不要找他們營救自己。 在寫給妻子王叔振的絕筆信中,劉伯堅表示:“你不要傷心,望你無論如何要為中國革命努力,不要脫離革命戰(zhàn)線;并要用盡一切的力量,教養(yǎng)虎、豹、熊三幼兒成人……十二時快到了,就要上殺場,不能再寫了。致以最后的革命的敬禮!” 圖: 劉伯堅與妻子王叔振 從容寫下絕筆信后,劉伯堅被敵人押至大庾縣(今大余縣)金蓮山刑場。劉伯堅英勇就義,時年40歲。 然而,這封飽含家國情懷的絕筆信卻沒能交到妻子王叔振的手中。就在劉伯堅犧牲前幾天,王叔振已不幸犧牲于閩西游擊區(qū)。妻子沒能看到劉伯堅寫給自己的囑托,但這封共產(chǎn)黨人的絕筆信卻不斷激勵著后來者為革命事業(yè)前赴后繼,奮斗終生!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