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帖》是個什么帖?
是由王羲之的29篇書信“拼接”而成
有的寄托了對親友的思念
△《積雪凝寒帖》
【釋文】計與足下別,廿六年于今,雖時書問,不解闊懷。省足下先后二書,但增嘆慨!頃積雪凝寒,五十年中所無。想頃如常,冀來夏秋間,或復(fù)得足下問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譯文】算算時間,和您分別至今已二十六年,雖常有書信往來,卻難免對您的思念。讀您先后寄來的兩封信,心里更加感慨。最近積雪未消,天氣嚴(yán)寒,是五十年來所未曾見的景象。想來您近來一切安好,希望明年的夏秋時節(jié),還能再收到您的來信。歲月漫長,要從哪里說起呢?
△《鹽井帖》
【釋文】彼鹽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見不?為欲廣異聞,具示。 【譯文】您那里的鹽井、火井,都有嗎?您都親眼見到過嗎?我想把這樣的奇聞異事介紹給更多的人,請您告訴我。
還有祝壽、問藥等生活中的小事
這還得從王羲之的“頭號”粉絲唐太宗說起
《十七帖》從何而來?
唐宋以來被奉為“草書教科書”
即為《十七帖》
△從左至右依次是《郗司馬帖》《青李來禽帖》《虞安吉帖》(局部)
南宋理學(xué)大師朱熹評價此帖:
這亦是晉人書法的獨有魅力
處處寫滿“唐代”印記的宋拓
收藏故事很傳奇
封面題簽為“唐搨十七帖”
臣禇遂良校無失”字樣
其內(nèi)容完整,并附有多人的題跋、釋文
“予雖固窮何憾”的民族氣節(jié)令人敬佩
△吳寶煒題跋
千載之后,我們終得相見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dān)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