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難吃的野菜 北方人聞到都想吐 廣東人卻把它當(dāng)寶
有些“有味道”的食物
總能在不經(jīng)意之間
將吃貨們分成兩個陣營
喜歡的甘之如飴
不喜歡的避之不及
例如香菜、榴蓮、臭豆腐
皮蛋、茼蒿等等

有種野菜堪稱蔬菜界”臭豆腐“
讓全國不少吃貨聞風(fēng)喪膽
一度被評為最難吃的蔬菜
然而廣東人卻從小吃到大
用來煲湯、煲涼茶不亦可乎
(就是下面這種植物
有朋友認(rèn)出是什么了嗎?)

圖源:攝圖網(wǎng)
沒錯,就是大名鼎鼎的”魚腥草“
最姐很多朋友第一次嘗試
就受不了馬上吐了
直呼跟吃魚塘死魚有什么區(qū)別
看來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其實很多廣東人
對這個味道情有獨鐘
評論區(qū)就有很多朋友說
“味道上頭”
“超愛涼拌,真的很香”

廣東人為什么也吃魚腥草呢?
今天就跟最姐一起來探究探究

圖源:攝圖網(wǎng)魚腥草的學(xué)名叫蕺菜,西南諸省的方言中喚為折耳根。被廣大的群眾認(rèn)為是“南方人的命根”,喜愛生長于溝邊、溪邊或林下濕地上。在四川稱為“豬鼻拱”,在廣東地區(qū)又稱為“狗貼耳”,還有“狗繩草”“臭菜”等等聽著并不那么討喜的名稱。

*貴州餐廳幾乎每道菜都有折耳根
作為野菜的一種,折耳根以前在整個南方都廣泛分布,《中國植物志》中對魚腥草的開篇描述是這樣的:“腥臭草本”!主要是因為魚腥草的根莖和葉子揉,具有一種聞起來很“獨特”的味道!就是所謂的“魚腥”味。這種有魚腥味的野菜,在云南、貴州以及四川一帶,卻是一種很受歡迎的蔬菜。主要吃根莖的部分,洗干凈切段后用來涼拌,葉子也可用于涼拌、炒菜或者煲湯。國外的印度、東南亞,尤其是泰國地區(qū),魚腥草的嫩葉子經(jīng)常用于充當(dāng)涼拌菜的佐料。在包容萬千的中國美食江湖中,折耳根因其奇特的味道劃分了兩撥陣營。一方視折耳根為“命根”,一方視折耳根為“毒物”。對于這兩撥陣營的論點,還曾在網(wǎng)上掀起一陣“北方人試吃折耳根”的熱潮。喜歡魚腥草的人會說:“人間美味!無法形容!頓頓都離不開!”不喜歡的人會說:“難以下咽,好像在吃剛殺的帶血的死魚。”雖然云貴川地區(qū)的朋友都吃魚腥草,但川、渝喜歡吃葉子,貴州愛吃根莖。云南人喜歡炒來吃,炒熟后折耳根氣味變淡很多,沒有那么刺激,而且非常鮮甜。最愛折耳根的,還是貴州人民,在貴州,似乎沒有什么是不能加折耳根的。而廣東人......也挺愛吃的,吃法雖然不及貴州多,但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廣東人就開始吃這種野菜了。廣東的餐飲文化,多少都跟祛濕降火沾點邊,似有一種與上火勢不兩立的豪邁蟄伏其中。
所以造就了什么食物下火,就愛吃什么食物,魚腥草就是其中之一。廣東實在太熱了,還是濕熱,在這種環(huán)境下,似乎所有問題都可以歸咎到熱氣上去。
圖源:攝圖網(wǎng)魚腥草是一味常用的中藥,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利尿消腫,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肺炎,肺膿瘍,熱痢,濕疹等。
圖源:攝圖網(wǎng)不同于其他地區(qū)的吃法,廣東人喜歡用“煲湯”的方法,來料理這種氣味強(qiáng)烈的野菜。
魚腥草與豬肚一起煲湯,有祛濕消炎、補(bǔ)虛清熱等食療作用。更特別的是,湯居然是鮮甜的,“魚腥”變成“魚鮮”。
圖源:攝圖網(wǎng)用曬干的魚腥草根莖煲水,也是廣東人小時候的下火“涼茶”,F(xiàn)在市面上,也有魚腥草露出售。
比如車前草,小時候吃了煎炸的東西,媽媽就會煲車前草水來喝;還有用在做青團(tuán)的艾草;還有益母草、燈心草等等。身為廣東人的你,能接受魚腥草的味道嗎?有沒有你喜歡吃的,別人卻接受不了的食物呢?
發(fā)表評論
相關(guān)文章
精品導(dǎo)讀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dān)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