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是偉大祖國的象征,是共和國的符號。紅色和金色交融,彰顯著神圣和莊嚴。 然而,在萬眾矚目的開國大典上,國徽卻沒有出現(xiàn)。這背后是一段怎樣的故事? 01 1949年7月,一則題為《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為征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辭譜啟事》的消息刊登在《人民日報》《北平解放報》等報刊上,明確提出了國徽設計的三條具體要求:中國特征、政權特征、形式須莊嚴富麗。 當時距離開國大典僅有一個多月時間,負責國徽相關工作的第六小組組長馬敘倫十分焦慮。因為通過報刊征集來的稿件經(jīng)專家審閱后,沒有一件入選。毛澤東看過稿件后也認為不夠理想,并提出在國徽上應當表明工農(nóng)聯(lián)盟。 開國大典即將舉行,時間緊迫、壓力大,設計國徽這一重擔就落在了當時負責政協(xié)會議美術設計工作的張仃和鐘靈肩上。 張郎郎 張仃之子 我們家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國徽設計圖案,我父親篩選再篩選,最后遞給周恩來。 鐘曉玲 鐘靈之女 當時周恩來看了以后覺得,對他們畫的這些比來稿更滿意,就建議出一些彩印的冊子。 經(jīng)過緊張的設計和慎重的選擇,張仃和鐘靈拿出了五份國徽設計圖案。 雖然這些設計較之前已經(jīng)有了很大進展,但在開會商討國旗、國徽、國歌問題時,與會者唯獨對國徽的設計稿意見很不統(tǒng)一。 毛澤東認為短時間內拿出國徽方案很不現(xiàn)實,便說“國旗決定了,國徽是否可慢一點決定”,并決定“原小組繼續(xù)存在,再去設計”。 02 開國大典后,周恩來總理直接領導國徽設計工作,組建了由清華大學營建學系梁思成、林徽因等人和中央美術學院張仃、張光宇和周令釗等人組成的兩個設計小組。 秦佑國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 原院長 清華大學營建學系的林徽因先生和莫宗江先生聯(lián)名提交了一個國徽的方案,玉瑗上面包含了五顆星,裹麥穗的不是飄帶,不是綢帶,是中國的紅色綬帶,就是要表現(xiàn)民族性和中國的傳統(tǒng)。 中央美術學院張仃、張光宇、周令釗等人提出的方案則更為大膽,方案以天安門為主體元素,色彩鮮艷突出,風格寫實樸素。 兩個設計方案同時被提交到全國政協(xié)國徽組會議討論。與會者普遍認為兩個圖案各有所長,但“均未恰當”。經(jīng)過激烈討論,會議“原則上通過天安門圖形,顏色是否加以修改”。 散會后,周恩來親自約請梁思成,請他在清華大學組織教師,按會議提出的要求,以天安門為主體重新設計國徽圖案。隨后,周恩來又提出了一點建議:整個國徽要體現(xiàn)出向上、挺拔的基調和氣氛,要在國徽的設計圖案上,再加一種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作物。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農(nóng)業(yè)大國。南方的水稻、北方的小麥,五谷豐登、豐衣足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最誠摯的期待。周總理的這一建議,得到兩個設計組的一致贊同,于是國徽設計中,增加了金燦燦的“稻穗”圖案。 王穎生 中央美術學院 教授 在國徽的圖案設計中,把麥穗、稻穗各分為兩束,外圈為麥穗,內圈為稻穗。為了避免視覺上產(chǎn)生散亂的感覺,巧妙地用由齒輪中心穿出延長綬帶捆扎的方法,使麥穗、稻穗形成一個整體出現(xiàn)在圖案中。紅色綬帶代表著一種熱烈、喜慶,與金黃的麥穗、稻穗巧妙結合,體現(xiàn)著一種豐收的喜悅。同時,這又與中心的五星紅旗相呼應,表現(xiàn)了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人民安居樂業(yè)的美好寓意。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了全國政協(xié)一屆二次會議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及對設計圖案的說明》,,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最終確定。 03 行百里者半九十,國徽艱巨復雜的設計工作雖然圓滿完成,但實際制作才開始起步。如何把紙上的國徽變?yōu)橐粋令人驚嘆的國徽模型,同樣面臨著很大挑戰(zhàn)。 為了讓成品更加傳神,梁思成向馬敘倫推薦由清華大學營建學系雕塑教授高莊來完成這一任務。 1950年8月18日,國徽審查小組審議通過了經(jīng)過高莊修改后的國徽浮雕模型。 圖:高莊當年親手打磨制作的國徽模型 現(xiàn)存于清華大學校史館 9月20日,毛澤東主席簽署《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向全世界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這一刻,一個嶄新的國家形象宣告誕生! 陳晉 原中央文獻研究室 副主任 國徽作為新中國的偉大符號之一,實際上蘊含著“五四”的精神、革命的本色、人民的選擇。它的誕生體現(xiàn)了藝術家們堅持政治性和藝術性的統(tǒng)一、堅持時代精神和歷史邏輯統(tǒng)一的藝術創(chuàng)作追求。所以國徽的背后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一路走來創(chuàng)造歷史的目標追求和精神品格。 高懸在天安門城樓,國徽見證著日出東方、川流不息,見證著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也必將見證中國人民由勝利走向勝利,讓輝煌更加輝煌的光明未來!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