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旅游“最火暑期檔”如約而至,古城游也成為不少游客的選擇。
但在甘肅天水,不少市民和游客發(fā)現(xiàn),花費超過8億元修繕一新的天水古城,在商業(yè)化運營后,文保院落內一些建筑被“改頭換面”,危及到院落安全。文保院落為何“變味”了?
8億元修繕的文保院落“面目全非”
甘肅天水擁有中國西北地區(qū)現(xiàn)存規(guī)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明清時期民居院落群,因歷史久遠,不少古建民居曾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
為搶救這些古建筑,當地對西關片區(qū)啟動搶救性保護,使得29座文保院落得以“復活”,其中省保級1處、縣保級3處、保護點25處。
天水市財政局數據顯示,從2015年至2021年,天水市撥付的西關古城保護資金就超過8.88億元。沒想到的是,不到兩年時間,花大成本修繕的文保院落就遭遇了“改頭換面”。很多商業(yè)進駐改造院落,成為了游客消費場所。
位于天水古城內厚生巷13號的一處日式風格餐廳,是建于明清時期的文保院落。但如今,這里已看不到曾經庭院寬敞、青磚黛瓦、雕梁畫棟的中式古建風貌。院中臺明被木板覆蓋,營造成日式風格,西廂房外還加蓋了兩間日式小屋。
天水古城特聘顧問、負責修繕古民居的專家黃國翔介紹,這種改變古院風貌的新加和改建并不被允許。改建后,雨天時雨水會濺到柱子上,加快院落的糟朽。這些損害是不可逆的,見水一次傷害一次。
去年底這里修建時,黃國翔就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曾多次要求經營主體停工整改并修改裝修方案,但并未引起當時負責運營古城的甘肅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重視,日式風格餐廳最終如期開業(yè)。
在天水古城,這樣的情況并非個例。解放路的10號和12號文保院落,已成為一家經營餐飲和罐罐茶的餐廳。曾精心修繕過的柱子上釘著指紋打卡機,在后院,經營者還加蓋了彩鋼廚房。
主管部門稱經營項目未批先設,無從監(jiān)管
為何文保院落的保護利用,會出現(xiàn)如此“任性”的現(xiàn)象?投入超8億元公共財政支出進行修復的文保院落,都在經營哪些業(yè)態(tài)?
2022年9月,天水市秦州區(qū)文體廣電和旅游局授予了天水市名城保護投資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29處文保單位特許經營權,同時要求,這些文物保護單位的展示利用要按照文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依法履行相關流程,履行審批備案手續(xù)。
這意味著,無論是業(yè)態(tài)設置,還是裝修改建,都需要經過至少縣級文物部門的批準。但在該公司所存的商戶檔案中可以看到,有文保院落的申報材料和目前的實際經營業(yè)態(tài)不符。
以“維新堂”為例,申報材料中標注的經營項目是紫砂壺,實際開設的卻是餐廳。此外,還有酒館變火鍋店、茶社成餐廳的情況。但按文保部門要求,文保院落不管是業(yè)態(tài)的設立還是變更,均需要經過申報,在專家評估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對此,秦州區(qū)文體廣電旅游局文物股股長汪祥軍表示,2022年9月,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曾下文要求,縣級文物主管部門定期組織對文物建筑保護利用狀況開展評估。這些“改頭換面”的經營均系未批先設、未批先修,主管部門“沒有收到任何報批手續(xù),所以無從監(jiān)管”。
火災隱患比比皆是
在缺失監(jiān)管的情況下,天水古城多個文保院落違規(guī)裝修、添建變?yōu)椴蛷d,防火風險也隨之增大,火災隱患比比皆是。
在趙家大園3號院,院中顧客使用燃氣小爐加熱菜品,院中廚房烹飪使用液化氣,均出現(xiàn)明火。其他多家餐廳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文物建筑禁止使用明火,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內嚴格控制使用明火。這是因為,大多古民居在建造時使用木材,并以群落出現(xiàn),一旦發(fā)生火災且未能被有效控制,極易形成“火燒連營”的局面。
此外,文保院落中還存在遮擋消防設施、木結構纏繞易燃物、私拉電線等問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