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朋友圈,繼續(xù)行走貴州 這是記者前段時間去貴州 看村超比賽的經歷記錄 今天要打卡榕江美食 攤主:要不要卷粉? 記者:我先看看,老板,這個是卷好了的? 攤主:這個好吃的。 記者:都有什么餡? 攤主:什么餡都有。 記者:這是什么,肉嗎? 攤主:這是花生米。 記者:然后這個呢? 攤主:那個是酸菜,(一份)五塊錢。 記者:那就一樣來五個。 攤主:五個,要兩碗。 記者:這個蘸水給我們介紹一下,有什么東西? 攤主:這是辣椒、西紅柿、這是酸辣椒。 記者:這個是什么? 攤主:豆腐乳。 女攤主:豆角、豆腐干、竹筍。 記者:外面那些全是蘸水,不是餡料。 女攤主:嗯。 記者:卷粉外面那個皮是什么做的? 女攤主:是米做的,打成漿。 記者:這個米要陳米還是新米? 女攤主:肯定是專門做這個的人做的。 記者:米皮是這么劃的,半張米皮劃成五份? 女攤主:對。 記者:這樣卷起來,有點像疊被子,這樣卷起來就可以了? 女攤主:對。 記者 張凌寒:卷粉的皮子太好吃了,彈彈的、軟軟的,沾個辣椒油。 老板:可不可以? 記者 張凌寒:可以,相當可以。 老板:味道還可以。 記者 張凌寒:嗯,里面的餡料也是比較清爽的。 品嘗完榕江卷粉 再去當地的農貿市場逛一逛 各種各樣的干辣椒和辣椒粉 看得記者眼花繚亂 就連這些腌肉和腌魚上面 都抹著厚厚一層辣椒 攤主:小米辣。 記者:它的辣度在當地算什么程度? 攤主:還可以。 記者:榕江人會用它來做什么? 攤主:炒干(牛)癟、炒菜都可以。 記者:多數都是貴州辣椒? 攤主:多數是貴州辣椒,不是榕江產的,榕江就這一種,那種是黃平的,也是我們貴州的。 攤主:用酒用鹽來腌制,然后拿辣椒。 記者:再抹在外面? 攤主:嗯。 記者:要腌制多久? 攤主:要腌兩個多月。 剛剛走出農貿市場 又有一位熱情的攤主 給記者講起了貴州辣椒的知識 攤主:貴州本地的辣椒吃起來,偏辣一點、更香一點,辣椒品種不一樣,比如我們做蘸水辣椒,就是用幾種辣椒來做,不能用單一的,有的是增香的、有的是增加顏色、有的是增加辣度的,所以要幾種混合做,才能做出最好的味道。 離開榕江之前 我們又去當地的三寶侗寨逛了逛 三十多米高的三寶鼓樓 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間 后來又經過多次修葺 整座建筑沒有用一個釘子 精巧復雜的木結構讓人嘆為觀止 還有風景秀麗的寨蒿河 也值得大家看一看 吃貨記者在河邊一個小攤上 又發(fā)現了一樣美食——糯米涼蝦 記者:這個蘸水是甜的還是? 攤主:是甜的。 記者:這是紅糖水? 攤主:嗯。 記者:這些都是什么? 攤主:小料。 記者:一般會放什么? 攤主:會放一些葡萄干、芝麻、紅棗干。 記者 張凌寒:姑娘跟我說涼蝦和涼粉的制作原理差不多,她們家是糯米涼蝦,我覺得小料還放得挺多的,有芝麻、紅棗干和冰塊,我們看一下涼蝦是什么樣子,感覺跟蝦的樣子有點像,其實是個條狀物,挺好吃的,一個、它里面放了冰塊,本身就有冷卻的效果,第二、它的調味比較甜,而且涼蝦的味道很Q彈,有點像吃冰鎮(zhèn)的糯米條。 記者 張凌寒:沿著這條寨蒿河,河邊有一條很長的游步道,游步道的邊上有很大一片古榕樹群,這些榕樹非常高大,目測有四五層樓那么高,非常漂亮。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