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游戲中發(fā)生的詐騙,蒙受損失的不少是低齡玩家。犯罪團伙通過網絡游戲社交平臺,會以組隊打游戲,免費送限量皮膚等名義行騙。今年五月初,無錫警方接到年僅10歲的團團報警,陪同報案的家人表示,團團在游戲中被騙一萬多元。

團團在看網絡直播期間,掃碼進入了一個群聊,團團以為這樣可以獲得游戲“蛋仔派對”的免費皮膚,可沒想到進群后,團團就接到奇怪信息。對方稱團團是未成年人,她進群后導致對方公司的賬戶被凍結六萬元,需要配合處理,否則就要聯(lián)系團團的父母。
這個理由在成年人眼中漏洞百出,但是對于年紀尚小的團團卻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并且對方步步緊逼,讓團團無從招架。她一直躲在樓上,拿著我的手機在衛(wèi)生間里待了40分鐘左右,我差點急得把那玻璃衛(wèi)生間門砸掉,她才把門打開。盡管團團的父親已經意識到不對勁,但是在40分鐘內,團團在騙子的忽悠下,已經通過父親的手機找到銀行卡等信息,轉走了卡內1萬多元。

騙子的話術其實經不住推敲,但是拿捏住了孩子社會經驗不足,不想讓家人知道等心理,一邊威脅一邊勸誘,引導孩子發(fā)紅包轉賬,以及提供家長的身份信息等。
而在蘇州張家港,今年二月,正在上初一的小魚拿著媽媽的手機玩耍時,也收到了一條信息,對方稱可以領游戲“蛋仔派對”的禮包,沒想到掃描二維碼進群后,損失了將近3萬元。
原來,小魚進群后,頁面顯示“未成年人參與領取福袋是屬于違法行為,因為操作錯誤,導致蛋仔平臺系統(tǒng)被凍結10萬元,該金額將由父母負責賠償,拒不配合,父母將被判刑”,小魚信以為真,通過支付寶綁定的銀行卡轉賬將近3萬元,她的母親發(fā)現(xiàn)時,為時已晚。<,sectio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width: 10px; height: 30px; border-radius: 25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4); overflow: hidden;">
受騙的孩子一般都在14周歲以下,尤其是未成年的女孩子。 相對而言女孩子比較膽小,容易膽怯。
根據(jù)國家有關規(guī)定,網絡游戲對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采取了特殊的保護措施,未成年玩家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jié)假日的20點至21點登錄游戲。但“蛋仔派對”游戲可以通過手機“渠道服”下載 ,也就是孩子通過手機應用商店下載游戲,就可以利用家長的手機賬號登錄,不受到游戲時長限制。詐騙分子一旦與孩子聯(lián)系上,就會以“游戲賬號異常被封”為由,恐嚇孩子,讓孩子提供家長手機號和銀行卡賬號,從而盜走卡內金額。
一方面孩子擔心父母會被抓起來,另一方面擔心玩游戲導致家里受損失。
目前,這兩起案件都在調查當中。警方提醒,處在成長階段的孩子心智尚不成熟,家長應多多關心他們的日常動態(tài),盡量避免孩子在無監(jiān)管的情況下玩游戲,更不能直接把手機和身份證號提供給孩子注冊登錄游戲。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