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第40個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教育部推出六集紀錄片《教育家精神》,已于9月4日開始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晚8點檔《國家記憶》欄目播出。今晚將播出第二集,敬請關注!
01
1927年3月15日,中國第一所鄉(xiāng)村試驗學校“曉莊試驗鄉(xiāng)村師范”正式開學。它的創(chuàng)辦者陶行知先生告訴世人,這所學校是為了勞苦大眾的教育,是拂曉的晨光,是中國的希望。
面對當時的社會現狀,陶行知的呼吁振聾發(fā)聵:這個國家以農立國,所以中國的教育就是到農村去的教育,就是到鄉(xiāng)下去的教育。
從封建的舊教育培養(yǎng)“人上人”,到新教育培養(yǎng)“人中人”,陶行知開啟了一場偉大的教育變革。
他為鄉(xiāng)村師范生確立了五項培養(yǎng)目標——農夫的身手、科學的頭腦、改造社會的精神、健康的體魄和藝術的興趣。這就是德智體美勞的雛形。
1946年,當陶行知因病辭世的時候,南京城萬人空巷前往送別,宋慶齡為他親筆題詞“萬世師表”。“延安五老”之一吳玉章在陶行知的追悼會上說道:“陶先生的教育方式和精神,是值得我們佩服的。陶先生未完成的事業(yè),我們應該完成!
02
1949年12月16日,新中國興辦的第一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開始籌建。1950年2月,72歲的吳玉章接到了由毛澤東親自簽署的校長委任書。
吳本立
吳玉章孫女
新中國成立以后,他本來可以還在黨中央,有這樣的工作給他,但是他拒絕了。
吳玉章認為,中國人民大學所培養(yǎng)的學生,都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成為能掌握最新科學而有成就的專家。
立學為民,治學報國,是吳玉章為中國人民大學確立的辦學精神,開創(chuàng)了堅持教育為國家建設服務,實現高等教育向工農開門的教育新格局,實現了舊中國高等教育向新型人民教育的轉型。
03
1953年,年屆不惑的蔣南翔懷抱堅定的教育理念回到母校,提出了符合時代要求的“又紅又專”的辦學方針和育人目標。
在這個辦學思想指引下,一個名為“雙肩挑”的政治輔導員制度出現在清華大學校園,成為新中國大學校園里的一次偉大實踐。
1960年,針對高校不重視體育鍛煉的情況,蔣南翔提出“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號,深刻影響著全國高校,而他自己也參與其中,和學生一起參加體育鍛煉。
蔣南翔以潤物無聲的言傳身教為清華大學帶來了嶄新的教學方針,為培養(yǎng)新中國高端人才注入了無限的能量。
04
二十世紀50年代,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語文教師斯霞創(chuàng)造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小學語文隨課文分散識字教學法,大面積、高效率地提高了識字教學的質量,她以親切、靈活、機智的教學方式被譽為“小學教育界的梅蘭芳”。
李菲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語文教師
有一次我在教學中,教了一個高低的低字,很多孩子在默寫這個字的時候,容易把這個點漏掉。我很苦惱,就趕緊向斯老師請教,她說可以借助高這個字來記憶。高和低都有點,高的這一點在高處,低的這一點在低處,她邊說還邊用手比畫著。然后我欣喜若狂,趕緊下午就把這個方法教給了孩子。結果到第二天聽寫的時候,果然沒有一個孩子錯。
斯霞老師在教學中以童心出發(fā),為學生們獲取知識搭建五彩橋梁;在生活中以母愛為本,為孩子們安全生活保駕護航。
從教68年間,斯霞把“終身許給少年兒童”。在她的墓碑上鐫刻著自己的心聲——“我為一輩子當小學教師感到自豪”,激勵著無數年輕教師在育人之路上無畏前行。
05
在北京實驗二小的校園中,霍懋征的故事總會在老師們的嘴里脫口而出。
黃利華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 黨委書記
比如說對于家庭困難的孩子,她就給這個孩子買來球鞋,讓孩子穿著球鞋在運動場上飛馳。比如說有的孩子的家長在下鄉(xiāng),不能夠陪在孩子身邊,霍懋征老先生就毅然決然地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讓這個孩子成為自己家庭的一員。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霍懋征掛在嘴上,也寫進心里的一句話。在北京實驗二小從教六十年來,她從沒有放棄一個孩子。擔任幾十年班主任,霍懋征對不同出身的學生絕無偏愛和歧視,而且更關心基礎較差的學生和貧困學生。
斯霞和霍懋征,一南一北!澳纤贡被簟痹忈屃松鐣髁x教育的核心理念,那就是以愛育人、篤行不怠。
06
1977年10月,上海的很多男女老幼聚集在電視機前,觀看了一場由特級教師于漪講授的公開課《海燕》。
在于漪心中,語文課程不僅要教會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還要建設他們的心靈家園,塑造孩子們的靈魂。在于漪的這種育人思想的推動下,教學的“人文性”成為全國語文課程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七十多年來,從改變課堂教學到總結教育理論,于漪與新中國教師職業(yè)發(fā)展融為一體,用實際行動彰顯了“師者為師亦為范”的境界,成為許多中國教師的榜樣。
于漪
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 名譽校長
所以我說什么叫上課,就是用生命歌唱,以自己對黨、對人民的一片真誠感染孩子。所以我的一個座右銘是“生命與使命同行”。
2019年,于漪獲得國家首次頒授的“人民教育家” 國家榮譽稱號。這位用生命歌唱的教師成為點亮他人的那束光!
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無數教師秉承著這句流傳千年的古訓,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讓教育家精神薪火相傳,匯聚成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紐帶。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