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湖南岳陽,高溫。在火車站外,記者第一次見到了黃亞飛老師:黝黑的皮膚,穿著一件發(fā)黃的白襯衫,一條洗褪色的藍色褲子,平凡、樸素。 △圖為黃亞飛老師 當他走上前來用雙手和我們握手時,我們被深深震撼了:他的左手五指全無、右手只剩三根不足常人指頭一半長的殘指。就在這湘北連綿起伏的大峰山下的偏遠小學,他耕耘了43年,為大峰山下的數(shù)千名孩子點亮了智慧之燈,書寫了一位山區(qū)教師的傳奇。 △視頻:三根殘指寫春秋——四有好老師黃亞飛 43年他培養(yǎng)出3000多名學生 其中7名研究生,4名博士
1975年,黃亞飛高中畢業(yè),老支書見他雖然身體殘疾,但有才華有志向,力排眾議安排他到村里代課。懷著斗志、憧憬、感恩,他開始了鄉(xiāng)村教育生涯。
談起剛開始從教的事情,黃亞飛緩緩地說道:
要夾住一支粉筆談何容易,稍不小心就掉了。用力夾緊,時間一長手指就腫了起來,連皮也被磨破,粉筆上沾滿了鮮血,連心的痛。
但是,為了做一個合格的教師,練好基本功,我咬牙堅持下來,手指腫了又消,消了又腫,慢慢地磨起了老繭。幾年下來,我多種字體都能揮灑自如了。人有勇氣、有毅力、肯吃苦,就不怕。
“他著了魔一般義無反顧地在大峰山區(qū)的村小默默耕耘!秉S亞飛的同事張?zhí)m說,“他當了43年班主任,培養(yǎng)了3000多名學生,其中有49人考上了重點大學,7人考上了研究生,4人取得了博士學位。”
43年來,在黃亞飛的考勤檔案里找不到一次事假、病假記錄,也找不到一次遲到、曠工的記錄。居公小學主管教務主任張朱稱他是“守時巨人”。
家訪1700余人次,勸回學生90余人
工作的前十多年里,山區(qū)貧窮落后,一些家長不愿意送適齡兒童入學。每逢開學初,黃亞飛便起早貪黑,沿著陡峭的盤山小道,踏進家家戶戶,動員家長送子女上學。
他踏遍大峰山下的每一寸土地,家訪1700余人次,行走山路3萬多公里,勸回學生90余人,累計墊付學費約3680元,還掏錢給學生買筆、本等學習用品。
他的同事黃道林告訴我們:“黃老師生活十分樸素,一年難得買兩三斤肉吃,一件棉襖穿了20年。”
居公小學校長朱正才說:“雖然黃老師工資不高,但他連續(xù)9年資助村里一個貧困家庭的兩個孩子上完初中!2007年,黃亞飛把市、縣兩級發(fā)的1000元獎金資助了兩名貧困生。2009年,他拿出500元錢獎勵了5名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
△黃亞飛老師家中舊照
黃亞飛不僅是孩子學習路上的導師,更是他們?nèi)松飞系氖刈o者。黃亞飛調(diào)入居公完小任教后,還兼任雙石村路隊的護學崗教師。
雙石村每個學期有30多名學生在居公完小就讀,而通往學校的是一條田間小路,其間往返路程約6公里。為了確保每個孩子上學的安全,黃亞飛連續(xù)20年把他們領來帶回。在這風雨兼程的護學路上,他穿壞了20多雙鞋,撐破了18把雨傘。
他閱讀了900萬字的書籍
做了300萬字卡片,寫了20萬字教學總結(jié)
此后黃亞飛任居公完小副校長、德育辦主任,教五年級語文、社會、科技,還兼班主任(當時全校僅6位教師,其中一人上午上課,下午去食堂幫廚)。在繁重的行政事務和教學工作的雙重壓力下,他卻給自己定下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矩:每天必須完成一篇教學心得,必須學到深夜12點入睡。
在黃亞飛的敘述中,我們依稀看到他耕耘的身影:寧靜的夜晚,別人玩撲克、跳舞,他卻在孤寂的斗室里學習;當人們沉浸在夢鄉(xiāng)時,他還在燈下耕耘。冷了就搓一搓手、跺一跺腳,困了便用冷水洗一把臉。這么多年來,他閱讀了900萬字的書籍,做了300萬字的卡片,寫了20萬字的教學總結(jié)。
雖然收入微薄,但他堅持拿出一周的工資,自費訂閱《人民教育》《小學教學研究》《小學教學參考》《中小學教材教學》等10多種教育教學雜志。在他的住處,墻上掛的、桌上擺的、箱子里裝的全是教學資料卡,這些成了他做教學研究的資源寶庫。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針對復式課堂結(jié)構(gòu)陳舊、費時多、效率低的現(xiàn)狀,他大膽進行改革,并撰寫了《試談二級復式教學的優(yōu)化》一文。迄今為止,黃亞飛已在全國各大報刊發(fā)表教研論文81篇,獲得各類教研成果獎121個。他指導學生繪畫、書法,有136人次獲市、縣優(yōu)秀獎。
一個山旮旯里的普通小學教師,在教學研究中能有此業(yè)績,實為不易,師生們給他取了一個綽號“勤奮筆俠”。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