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市民向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反映,12號線南京西路站一位地鐵志愿者每周在早高峰“出沒”,安全提示與勸導用語可謂“劍走偏鋒”,令人“過耳不忘”。
新民晚報新媒體 丁一涵(見習) 攝制
今天(6月1日)早上7點半,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在8號線虹口足球場站遇到了這位志愿者“老頑童”——王成勇,除了其他地鐵志愿者千篇一律的“常規(guī)操作”,王師傅用獨創(chuàng)的語言勸導著乘客,“畫風”是這樣的:
“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乘客朋友,大家走樓梯、坐扶梯時要注意腳下安全!
“現在是早高峰時段,人流比較多,看手機的朋友需要格外注意,因為您的安全系數是負數!
當換乘客流與進站客流集中乘坐自動扶梯時,王師傅話鋒一轉:
“年輕的朋友們,此刻走樓梯的集結號已經吹響!”
“乘客朋友,您在走樓梯、坐扶梯時勿看手機,這幾秒鐘您的個人安全就是公共安全。”
“看看,那么多帥哥美女們選擇走樓梯,真方便,好爽哦!
“想走樓梯的朋友們,趕緊過來了,走樓梯健健身,上班健身兩不誤!
當站內廣播響起提示后,依然有乘客邊看手機邊上下樓梯,王師傅就會這樣說:
“到了這個節(jié)點了,你手機還看嗎?您這是屬于‘非理性亢奮’!
董怡虹 攝
轉眼到了上午9點,王師傅脫下背心結束了今天的工作,他告訴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今天恰好是他從事志愿者工作一年整,當初只是臨時替鄰居做一次志愿者,沒想到一干就干到現在。
對于“非理性亢奮”等勸導中令人感到新鮮有趣的說法和詞匯,他表示,“大多數志愿者都是重復廣播中的提示,我就想能不能用網絡詞匯來提醒大家,比較能夠令人接受!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