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
有一個關于魷魚一煮就化掉的新聞,
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明明是看起來很大很新鮮的魷魚,
切完放到鍋里煮一煮,
竟然煮沒有了,
著實令人納悶。
那么,
到底是發(fā)生了什么,
能讓魷魚“憑空消失”了呢?
來看看記者的實驗。
現在開始煮,時間是五分半,然后看一下,沒了。已經跟昨天的狀態(tài)差不多,煮沒了。
從視頻中我們看到,這名女子從市場購買的魷魚經過快6分鐘的焯水后,突然“消失”了,鍋中僅剩魷魚的殘渣與絮狀物體。對此,該女子質疑,自己買到的魷魚有問題。那么,視頻里的現象究竟是真是假呢?
于是,記者也買了兩份魷魚,進行測試。把買來的魷魚下鍋,五分鐘后打開鍋蓋,里面的湯水已經開始沸騰,但魷魚依然完整,那會不會是煮的時間不夠呢?記者決定再多煮一會兒。又過了十五分鐘后,記者發(fā)現鍋里的湯水已經煮干大半,而魷魚雖然縮水了不少,但依舊存在,并沒有出現網上的視頻中只能撈起一些碎渣的情況發(fā)生。
那對此,記者請教了賣魷魚的商販。
商販告訴記者這種情況不會發(fā)生,有的是煮的時間太長了。因為這畢竟是水發(fā)的,只要放在開水里過一下就可以了。把水煮開鍋,放在里面就好了,就可以把火關了。
那商販這樣的解釋靠譜嗎?同樣都是煮了五分鐘,為什么視頻中的魷魚就會煮沒了?為此,我們找到了相關專家。
武漢協和醫(yī)院營養(yǎng)科醫(yī)生吳艷分析說,魷魚被反復解凍后導致細胞被破壞,細胞中的液體流出,食材新鮮度下降,在生物學上叫“凍融”。加上長時間蒸煮,視覺上就會產生了“融化”的感覺。此外,食材中的細菌導致腐爛并經過長時間蒸煮后,也會導致“融化”現象。也就是說,很可能是因為視頻中的女子買到的魷魚不是很新鮮,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最后,醫(yī)生提醒大家,海鮮和水產的烹調方式也是有講究的。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