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財政部等四部委發(fā)布的《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2022年新能源車購置補貼將于12月31日終止,也就是說從2023年1月1日起,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將正式退出。那么,在“國補”告別,市場“接棒”后,我國新能源汽車又將迎來怎樣的發(fā)展格局?

車企反應不一,車價有降有漲
“短期來看,‘國補’退坡對車企的銷量會有小幅度透支,但長期看,我國新能源汽車持續(xù)滲透的趨勢不會改變。”業(yè)內人士受訪時介紹,“這也是行業(yè)公認的觀點”。
面對補貼即將退出,不同車企反應也不盡相同。今年10月24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宣布,多款車型價格進行下調,降價幅度1.4萬元-3.7萬元。此外,吉利汽車承諾在12月31日24時前完成定金支付的訂單,均可享受2022年國家新能源補貼;極氪汽車宣布,在12月31日之前下定的001全系訂單仍可享受終身整車質保;長安深藍稱,在12月31日前下定并鎖單,“國補”政策的差額將由品牌方補貼,用戶按照下定鎖單時的指導價支付。
同時,也有少數車企提價。近日,比亞迪宣布將對王朝、海洋及騰勢相關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上調2000至6000元不等;廣汽埃安也于近日發(fā)布,將相關車型的官方指導價上調3000至8000元。
“補貼退出對市場的影響不大” “無論降價還是漲價,都是基于成本和市場份額來考量,一個是爭奪市場,一個保證利潤!焙仙晗婕瘓F營銷管理中心常務副總經理朱湘瑜說,市場價格有漲有跌,說明補貼退出對市場的影響不大!罢唑寗愚D為市場驅動,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勢頭不減!焙咸m天集團董事長湯國華表示,過去一段時間內,新能源汽車補貼一直在退坡,而且相比之前的補貼退坡,此次幅度更小,因此對市場、企業(yè)的影響也會更小。
的確,近年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步伐的加快,新能源車企對補貼的依賴程度已大大降低。自補貼退坡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單車補貼金額在逐年降低。據工信部發(fā)布的《2021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車輛信息表》,2015年至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單車平均補貼從10.64萬元下降至2.22萬元。
“國補的存在感變得越來越低!睖珖A認為,經過前期的培育,目前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習慣已經養(yǎng)成了,市場已經成熟,企業(yè)也顯得越來越有底氣!對于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出,行業(yè)內早有準備,多數車企也提前采取了應對措施。”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曾公開表示,這樣一來政策便可放心地“交棒”,安心退出歷史舞臺。
市場競爭更激烈,行業(yè)將迎大洗牌
但是,隨著政策“交棒”市場,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行業(yè)將更加分化!澳切┙洜I不善、創(chuàng)新不足的企業(yè)將逐步被市場淘汰!碧厮估靖笨偛锰樟照f,技術創(chuàng)新將成為驅動和引領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持此觀點的還有華為常務董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
他認為,未來汽車品牌的競爭會像飛機制造業(yè)一樣大浪淘沙,就中國汽車市場而言,“最終主力玩家將不會超過5個。” 主力玩家最終將剩多少家,尚無定論。但可以預見的是,補貼沒了,將直接導致車企的成本上升。然而,目前國內大多數新能源汽車企業(yè)均未實現盈利,進一步增加成本無疑會提高他們的經營壓力。倘若車企將此成本轉移給消費者,銷量份額又可能受損,這就給車企帶來了兩難選擇。
不過,對于有強大盈利能力和強勢品牌紅利的車企來說,情況則會好很多。頭部車企擁有核心零部件或技術的自研能力、供應鏈規(guī)劃能力、采購環(huán)節(jié)議價能力,再加上規(guī)模效應,這些都可使其壓縮生產成本,擴大利潤空間。
這樣一來,行業(yè)將日益分化,并迎來大洗牌,強者愈強,弱者終將被兼并或淘汰出局!跋磁破诓粫L!敝行沤ㄍ镀囆袠I(yè)首席分析師程似騏預測,從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開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會迎來資本和產業(yè)發(fā)展的上升周期,隨著汽車消費品屬性增強,它的產品定義更為復雜化,頭部企業(yè)的優(yōu)勢和壁壘將會更完善。
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的汽車工業(yè)薄弱,政府以圖振興,推出了“市場換技術”策略。“過去我們的‘市場換技術’政策,確實做大了中國汽車工業(yè)!焙咸m天集團董事長湯國華介紹,1994年,全國的汽車產量僅136萬輛,到2003年已達444萬輛,排名世界第六。2009年,突破千萬大關,成為全球汽車生產第一大國。如今,我國汽車年產量早已超過2000萬輛。然而,2018年起,我國開始相繼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以及商用車的外資股比限制,到今年則完全放開了。“引進特斯拉,就是讓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yè)產生危機感,迫使其進行相關技術的研究,從而增強競爭力!焙掀嚿虝䲡L馬湘濱告訴記者,引進外資還可完善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促進汽車產業(yè)升級!疤厮估可a一輛汽車都需要成千上萬的零件支持,這就帶動了中國本土的上下游零件產業(yè)!“雖然‘市場換技術’為我國贏來了‘汽車大國’稱號,但燃油車最核心、最先進的技術基本上還是國外的,自主汽車品牌無論是品牌效應還是技術水平,均處于跟跑或仿制水平!睖珖A認為,“市場換技術”并未讓中國成為真正的“汽車強國”。而開放股比限制,引進特斯拉等,則是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帶來了“鯰魚效應”。一業(yè)內人士受訪時表示,引入特斯拉之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存在諸多亂象,不少企業(yè)的心思并不在造車上,而在如何獲得補貼上,他們在技術創(chuàng)新、產品創(chuàng)新、品質把控等方面鮮有成績,更有甚者直接“騙補”,“有的車虛標續(xù)航里程,還有些車無法正常上路!“引進特斯拉后,國內新能源汽車發(fā)展勢頭不僅沒被‘狼’吃掉,市場反而還更加繁榮、活躍了!鄙鲜鰳I(yè)內人士表示,從市值來看,截至今年11月中旬,全球前20大汽車品牌市值中,中國占了7席,且多數為新能源汽車品牌。“今年我家也買了輛電動汽車,我每天開著它上下班,接送孩子。”12月23日,長沙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看到身邊朋友都開上了新能源汽車,今年上半年她也果斷出手買了一輛,“開起來,比燃油車要舒適些。”在湖南,像劉女士一樣中意新能源汽車的人不在少數。據湖南省統計局數據,今年1—11月,全省限額以上批發(fā)和零售業(yè)法人單位中,新能源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45.6%。除了消費端,今年湖南新能源汽車的生產也一片火熱。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湖南共生產新能源汽車31.25萬輛,同比增長318.4%,占湖南省汽車總產量的48%,占全國同期總產量的6.6%。這也意味著,今年前9個月,湖南差不多每生產兩輛汽車,就有一輛是新能源汽車。“無論是新能源汽車生產總量,還是在汽車總產量的占比,都很亮眼。”湖南省工信廳裝備工業(yè)處副處長夏立斌說,這些數據,說明湖南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已進入一個高速增長期,無論是產業(yè)增速還是產量占比,在全國范圍來看,都十分搶眼。記者還注意到,湖南前三季度生產的新能源車絕大多數來自長沙比亞迪。截至11月,長沙比亞迪汽車今年的產量已突破33萬輛,并將成為全省首家單廠產值過500億元的汽車企業(yè)。記者了解到,目前湖南擁有包括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電池材料、車用芯片、三電系統、整車制造等較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作為比亞迪集團布局中部地區(qū)的首個項目,長沙比亞迪于2012年首次投產,已是目前比亞迪汽車產品最多、產能最大、配套最全的戰(zhàn)略生產基地,可生產王朝網車型秦PLUS DM-i、宋MAX DM-i、元Pro,海洋網車型海豚、驅逐艦05、e2、e3等多款乘用車,以及K系列、C系列純電動大巴,和部分核心配套零部件。同時,比亞迪在長沙經開區(qū)的芯片產線于今年9月完成安裝,年產可達50萬片;在寧鄉(xiāng)市的動力鋰電池工廠早已投產,達產年產值200億元,可帶動儲能材料產業(yè)鏈上游配套新增年產值60億元。今年9月,位于長沙經開區(qū)的廣汽三菱新研發(fā)中心投入使用。這里不僅可滿足自主開發(fā)產品各階段的測試與試驗驗證工作,還可以承接來自其他企業(yè)或測試機構的試驗任務。同樣在長沙經開區(qū)的上汽大眾長沙工廠,也已布局新能源。去年10月,上汽大眾長沙工廠新能源項目開工,計劃從2024年起逐步投產MEB平臺純電動車型,規(guī)劃年產能10萬輛!绊椖繉⑦M一步推動長沙經開區(qū)汽車產業(yè)的迭代升級,形成以新能源汽車和核心零部件為主導的集聚區(qū)!鄙掀蟊娖囉邢薰鹃L沙分公司制造技術高級經理王剛表示。12月,作為長沙唯一的造車新勢力,天際汽車與沙特完成合資合同簽約。天際汽車或將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首個在沙特投產的新能源汽車企業(yè)。今年,湖南先后出臺了《湖南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yè)“十四五”發(fā)展規(guī)劃(2021-2025年)》和《湖南省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綜合這兩份規(guī)劃,湖南力爭到2025年,實現汽車產量突破150萬輛,新能源汽車100萬輛以上,其中智能網聯汽車滲透率超過70%,汽車產業(yè)產值突破3000億元。到2035年,汽車產業(yè)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將湖南建設成為汽車產業(yè)鏈最完備、配套能力最強的省份之一。規(guī)劃還指出,突出堅持“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fā)展方向,大力發(fā)展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力爭到2025年,在省內構建較為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yè)發(fā)展生態(tài),將湖南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yè)基地。培育10家以上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技術領先、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國內領先企業(yè)。關鍵產品技術方面,培育一批標志性的戰(zhàn)略產品,形成安全可信的軟硬件集成與應用能力。在基礎設施方面,智能交通系統和智慧城市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車用無線通信網絡(LTE-V2X等)實現區(qū)域覆蓋,新一代車用無線通信網聯(5G-V2X)在部分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逐步開展應用,高精度時空基準服務網絡實現全覆蓋。標準體系方面,在智能汽車標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網聯通信、智慧交通、特定場景應用、運營服務管理等多個領域完成30個以上團體標準、地方標準制定,形成較為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在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領域,長沙可謂贏得了先機。目前,長沙已獲得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qū)、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qū)、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和全國首批“雙智”試點城市4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國家級牌照,屬全國唯一。打造“中國智能網聯第一城”,長沙一直步履未停。2016年,長沙開始推動全面布局智能網聯汽車,在全國率先啟動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qū)建設,搭建起全國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2018年,湖南湘江新區(qū)智能系統測試區(qū)開園,同年11月被工信部授牌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qū),成為國家認可的自動駕駛測試場之一,也是國內模擬場景類型最多、綜合性能領先、測試服務配套最全的測試區(qū)。目前該測試區(qū)已為百度、福特、一汽、三一等70余家企業(yè)提供6000余場測試。在湖南湘江新區(qū),這里匯集了中車智馭、百度阿波羅、行深智能等生態(tài)企業(yè),以及“車—路—云—網—圖”上下游生態(tài)企業(yè)350余家,年產值超150億元。此外,湘江智能網聯產業(yè)園已入駐企業(yè)近80余家,預計未來3年至5年入駐企業(yè)將達500家,技工貿總收入近200億元,助力千億級智能網聯產業(yè)群聚集。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