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2日 · 大球蓋菇 春天,真是“完美主義者”。它素顏即巔峰,即便已是暮春,依然讓人著迷。但它最誘人的卻是漫山遍野的“人間至味”。 豐子愷是懂春天的,他說:“一年好景,莫過于此時! “老饕餮”汪曾祺也是懂春天的,他說:“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里一片菌子的氣味。” 作為菌子的狂熱愛好者,我認為我也是懂春天的,不然我怎會去益陽漉湖蘆葦場跟大球蓋菇來一場春日之約。 作為松茸的“平替”,大球蓋菇近些年賺足了眼球。它是傘菌目球蓋菇科球蓋菇屬的真菌,別稱皺環(huán)球蓋菇、皺球蓋菇、酒紅球蓋菇,俗稱粗腿蘑、益腎菇、彩云菇,因其形似松茸,又名赤松茸、紅松茸。它也是國際食用菌市場十大交易菇類之一,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FAO)向發(fā)展中國家推薦栽培的特色蕈菌。 △ “憨萌”的大球蓋菇,生長速度快到甚至一天內(nèi)走完一生 大球蓋菇是我心中“憨萌”系的菇類,它身材矮胖,尤其剛冒出頭時,粗白腿,戴著酒紅色點點帽,簡直萌化了。它出土后生長速度極快,有的甚至一天內(nèi)可走完一生。只見它的“小紅帽”如傘般撐開,粗短腿漸變成大長腿,甚至在菇蓋和菇腿間還有皺巴巴的白色“圍脖”,果真菇如其名。 △ 大球蓋菇頂開周圍的碎蘆葦破土而出 大球蓋菇屬中溫型菇類,孢子萌發(fā)時最適合的溫度為12—26℃,而菌絲體生長則在23-27℃為宜,一般春秋兩季最容易出菇。瞧,它多會選擇出生。 野生的大球蓋菇常見于林中、林緣的草地上或路旁、園地、垃圾場、木屑堆或牧場的牛馬糞堆上。我在漉湖蘆葦場見到它們時,它們被一片綠浪般的蘆葦包圍,屬于露天試驗栽培狀態(tài)。當?shù)剞r(nóng)人就地取材,用碾碎的枯蘆葦桿做它的栽培料,大概他們種下大球蓋菇之后,堅信那是一份蟄伏的驚喜,在溫度升高時會破土而出。大球蓋菇也不負眾望,在蘆葦筍拔節(jié)而出時,頂開碎蘆葦,長成人們期待的模樣。 在那里,它和春生田頭菇、朵朵蘆菇一起稱為“沅江蘆菇”。那次,我撿了一籃子大球蓋菇,用五花肉和它搭配,甜脆鮮香充盈口腔,只一口就讓人記住南洞庭湖春天的味道。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