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少有人會覺得公園是一個偉大的存在。
今天的人們,早就把公園當作一種理所當然的存在。其實公園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堪稱偉大的發(fā)明。它伴隨著近代社會公共意識的覺醒而誕生。人類的第一座城市公園是1844年才出現在英國利物浦的伯肯海德公園。在此之前,無論中外,都只有私人園林。那些美好的景觀只屬于皇權、貴族,以及他們的朋友圈。
長沙也是如此。翻看長沙的歷史地圖,可以看到老長沙城內,有周達武的蛻園、何鍵的容園、李星沅的芋園、曾國藩祠的浩園、郭松林的郭家花園等等。這些別致優(yōu)美的園林,并非公眾所有。1924年,天心閣公園建立,才正式拉開了長沙公園史的序幕。長沙真正大規(guī)模的公園建設,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時至今日,公園已經成為長沙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存在。隨著公園數量的增加,人們已不再擁堵在僅有的幾座公園里。遍布城市角落的大小公園,讓長沙成為一座真正的園林城市。
湖南省風景園林學會秘書長陳瓊琳告訴我們,按照國家級園林城市的標準,每個人要有12平方米的公園綠地。長沙市已在2008年成為國家園林城市,公園也越來越多。為了讓居民充分享受“公園20分鐘效應”和“15分鐘生活圈”,口袋公園在近年也迎來了快速增長。
公園建設是一件事關城市幸福的大事。
長沙連續(xù)16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與城市公園的建設息息相關。公園為人的身心幸福而設,公園對于城市的意義,最終落在了人身上。城市公園的密度和質量成為考量一座城市幸福指數的指標之一。公園,也正日趨成為新生活的塑造者。
100年前,長沙擁有了第一座公園。100年后,擁有超過數百個大小公園的長沙已是當之無愧的公園之城。從最早的天心公園,到近年來新建的洋湖濕地公園、桃花嶺公園,長沙公園的演化日趨進步。但并不能因此就認為那些老公園就變得索然無味,相反,很多老公園在歲月的養(yǎng)成下,呈現出一種“越老越美”的相貌。而那些新公園,也在時間的累積中,積累著美的濃度。


公園是一個需要時間來沉淀的空間。長沙最早的公園,是利用長沙城僅存的城墻建起來的天心閣公園。它已經有整整一百歲了。比起長沙其它公園,它見證過最為激蕩的歷史。在近代的百年風云中巍然屹立。1911年,長沙起義的旗幟飄揚在它的樓頭;1938年的“文夕大火”,幾乎將其全部焚毀;長沙會戰(zhàn)中成為敵我雙方爭奪的戰(zhàn)略要地,公園幾成瓦礫。直到新中國成立后,飽經磨難的它才迎來靜好歲月。
長沙早期的公園普遍有一種“紀念意義”。天心閣公園內立有崇烈塔、崇烈門和崇烈亭,均與抗日戰(zhàn)爭中的長沙會戰(zhàn)紀念有關。這些紀念設施大多修建于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的1946年。天心閣公園因此成為長沙抗戰(zhàn)紀念的重要一站。而1953年建成開放的湖南烈士公園,其代表性建筑就是烈士紀念塔。它占據了整座公園最為醒目的中心位置,早期烈士公園的園林基本都是圍繞它而修建。其內部為湖南近代英烈事跡展廳。同樣有紀念意義的公園還有岳麓山公園,那里是近代以來湖南英烈的埋骨之地。橘子洲則有青年毛澤東巨型雕像。一首《沁園春·長沙》,至今吟詠起來仍令人豪情滿懷。改革開放后,長沙的休閑公園日漸增多,但仍不乏帶有紀念性質的公園出現。位于火車站附近的曉園公園,即有為了紀念長沙與日本鹿兒島市成為友好城市的雕塑。長沙岳麓山公園內的愛晚亭,則被“復制”到了五個地方,它們分別是日本鹿兒島市天保山公園的“共月亭”、美國明尼蘇達州圣保羅市的“湘江亭”、北京陶然亭公園“華夏名亭園”里的“愛晚亭”、西藏山南市湘雅廣場上的“愛晚亭”、哈爾濱市中國亭園里的“愛晚亭”。長沙的公園之美,因此流布四方。老公園的美好,在于它經歷了歲月的養(yǎng)成,建筑因時光而獲得滄桑之美,植物因時光而成就自然之美。
天心閣公園入口處的雪松,曾是領導了長沙和平起義的程潛將軍所贈,如今已有75歲了。烈士公園內,樹齡超過七十年的大樹比比皆是。這些老樹,已成為這座公園最吸引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元素。人生七十,已是古稀之年,公園卻依然生命力蓬勃。從春島通往秋島的路上,成排的水杉排列成一條景觀大道。打卡拍照者絡繹不絕。南門的桂花樹林,則是本地人秋季最喜歡的香氣來源。春季,這里有泡桐、苦楝、女貞、櫻花構成的花樹景觀;秋季,這里的楓香紅出了長沙的本色。相比于山地生長的楓香,烈士公園種植的楓香因為有著更科學合理的種植密度,樹形極為優(yōu)美,是可以和岳麓山媲美的紅葉景觀。除此之外,無患子樹和銀杏樹也是烈士公園可堪自豪的秋色葉樹種。它們在明媚的秋日,以金黃色的葉片渲染出濃墨重彩的秋意。樹下,則是撿拾無患子果和銀杏果的人群。這座公園已成為市民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最好場所。老樹,是老公園的特有標志物。沒有老樹的公園,資歷明顯太淺。
橘子洲公園內的橘子洲頭,保留了原生于此的百年樸樹。它已有近200歲的樹齡。橘子洲尾則有古銀杏樹,洲內還有大量的楓楊和香樟,它們是橘子洲寶貴的自然遺產。湖南省植物園里沒有太多古樹,但卻可以看到全省各地的珍稀樹種。
長沙的老公園,也是文化的載體。天心閣公園以天心閣建筑群為主體,它是長沙的城市象征,古代長沙的城市地標。烈士公園則是長沙除岳麓山外,少有的擁有文物保護建筑的公園。烈士紀念塔有著莊嚴肅穆的外貌,以及精致優(yōu)雅的中式攢尖頂。塔下的紀念亭,嚴格按照宋代《營造法式》的原則設計建造,后被定為省保文物單位。這些超越了時代的建筑經典,也因為時間的磨礪而顯得愈發(fā)迷人。

望月公園,漢代王陵遺址吸引不少考古愛好者 圖/曹蕙婧長沙老公園里更為特別的是望月公園。它曾有過一個“王陵公園”的舊名。這個舊名比今天的新名更加符合公園真正的主題。它是長沙國王陵考古遺址的一部分。可以說是一座“古墓公園”。園中山勢起伏,山頭上則是漢代吳姓長沙王的陵墓所在。其中象鼻嘴一號墓發(fā)掘后,墓坑成為了公園景觀的一部分。這也是長沙唯一能夠看到墓坑的漢代王陵大墓。公園因此也帶了濃郁的漢代風格,園中建筑與裝飾中,經?梢钥吹綕h代風格的紋飾。

洋湖秋色 圖/戴颯華
如果說長沙的老公園以文化和景觀為主題,近年來,自然和藝術則成為新公園建設的方向。
公園不僅僅是人的公園,它還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長沙新老公園,各自有著不同的生境。相比之下,新公園更加尊重原有的自然生境。植物觀察和研學正成為公園里最熱門的事情。郊野公園的一大優(yōu)勢就是它們盡最大可能地保留了原生環(huán)境。無論是以濕地環(huán)境為主的洋湖、松雅湖公園,還是以山地環(huán)境為本體的桃花嶺公園、望月公園,它們都有著早期城市公園不可比擬的自然原生環(huán)境。新公園的前身,多是長沙郊野的自然風景。洋湖濕地公園的前身是洋湖垸,它是靳江河與湘江之間的行洪圩垸,從清代開始,就是長沙郊區(qū)的田園郊游之地。在改造為濕地公園之前,它還是釣魚愛好者們野釣樂園。洋湖濕地公園是長沙第一個以濕地為主題的公園。在此之前,長沙的公園多以丘陵山地生境為主。有了洋湖濕地公園之后,人們終于可以看到長沙自然環(huán)境中另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河流濕地。公園內的濕地科普館將整體建筑與布置完全融入自然環(huán)境。整體建筑以洋湖濕地所在地域特色即“垸”元素為主題,與主游客中心一起構成總平面螺旋形環(huán)繞,通過螺旋高度和寬度的變化,讓參觀者不僅可以從不同角度和高度體驗濕地景觀,更能在行走中感悟建筑在與大地上的形狀融合。整個建筑呈半開放狀,外墻飾以天然石材,與周圍的水系及原生態(tài)濕地融為一體,成為洋湖濕地自然景觀的一部分。
西湖公園、月湖公園和后湖公園都來自于從前的郊野漁場。公園重塑了一座城市的形象。后湖公園塑造了外地人心中的“藝文長沙”。這座最早是魚塘后來是城中村污水坑的水體,不僅不為外人所知,其環(huán)境之差讓本地人都不愿涉足。2015年,對后湖的全面改造開始后,“截污-清淤-箱涵-水生態(tài)修復-水循環(huán)工程-河湖連通-駁岸景觀”7項整治工程同步展開,后湖完成了自己的蝶變。這是長沙在公園建設中的一次全新嘗試。這座公園最大程度保留了它的原生性。那些原有的城中村建筑,并沒有被拆掉,而是被更新改造成了具有濃厚現代風格的新建筑。村里原有的泡桐、苦楝、構樹等原生樹種均被保留下來。,span>整個公園里,不僅有優(yōu)美的湖區(qū)風景,更留存了濃厚的城市記憶和生活氣息。這里的建筑,外觀將舊廠房與后現代藝術思想相結合,節(jié)約資源和能源,將廢棄的工廠、房屋、破舊的街道、設施進行再設計再利用,將美的部分保留,不美觀的部分進行藝術改造,達到最自然又極人文、極現代的藝術效果。建成的后湖國際藝術區(qū)第一期所在地,其前身最早是一家毛紡廠,后來成為岳麓漁場的管理處,藝術區(qū)基地的用房部分是由老毛紡廠改建而成。園區(qū)完善的配套設施、秀美的湖光島色,成為了中外藝術名家創(chuàng)作、交流的理想場所,是中部地區(qū)原創(chuàng)畫作展示、收藏的最大平臺。已有段江華、賀大田、朱訓德、陳和西等48位知名藝術家簽約入駐,湖南省美協(xié)、省藝術學會及14個市州美協(xié)均在園區(qū)設立了辦事處。藝文生活是這座公園的主題。這座公園的白天是安靜的,每到傍晚,才是真正屬于它的時刻。濱水的平臺上,歌手們帶著音響和麥克風輪番演唱。岸邊有咖啡館和各種藝術工作室。這是長沙最文藝的公園。相比于解放西熱力沖天的酒吧一條街,這里是清新寧靜的藝文空間。長沙這座城市,因此展現出更為豐富的面貌。
湖南植物園的櫻花季 圖/常立軍公園似乎早已不是最初人們心中的那個看景的地方了。隨著時代的進步,它有了很多新的玩法。自然觀察、身心放空、攝影、露營,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內心的公園定義。而這一切,終將沉淀為對這座城市的情感,成為蕩漾在每個人心中溫柔的夢境。
烈士公園,巋然聳立的烈士塔 圖/曹惠婧遠嫁山東濰坊多年的長沙妹子龍女士,對故鄉(xiāng)最深的記憶就是烈士公園。那時候她的家就在烈士公園附近的絲茅沖。童年時在這座公園里留下了最多的照片。她把這些照片掃描到電腦和手機里,時常翻看。故鄉(xiāng)的記憶就這樣彌漫在心間。烈士公園的游樂場是她最歡樂的記憶。幼兒園時期開始的春游和秋游,幾乎都是在烈士公園進行。摩天輪、激流勇進是她最喜歡的項目。最瘋狂的一個項目大概是一個類似大章魚的小車,360度旋轉,非常刺激。高中時,公園民俗村正火,她在里面寫生,畫民族風格的建筑。回長沙探親時,烈士公園也是她必去的地方。她說烈士公園整體變化不大,但樹更好看了,小時候劃過的游船也換成了不同的樣子,民俗村不在了,但烈士塔、風雨橋、春夏秋冬四島都還是過去的模樣。老公園承載了長沙人的集體童年記憶。在公共空間缺乏的年代,公園還是談戀愛的首選地。似乎只有徜徉在美景中,才能更好地交流彼此的心聲。公園的許多場景,是很多甜蜜伴侶的愛情記憶。相比于快速更新的城市,公園是一個變化極為遲緩的地方。很多年前的事物,以及寄托于其上的情感,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公園因此成為城市情感記憶的存儲器。為此,我們隨機采訪了這座城市中的老市民,讓他們回憶一下那些記憶最深的東西。他們列舉了烈士公園的烈士塔、湖中那艘退役的魚雷快艇、老動物園的海豚館、岳麓山蘭澗的水泥橋、橘子洲頭的雕塑、曉園公園的櫻花樹、南郊公園的燒烤……這些景觀,有些仍在,有些卻已經成為永久的回憶。后湖,騎行成為現代人感受大自然的重要方式 圖/曹蕙婧很長時間以來,人們多認為公園是有閑者的世界。而今天,高強度的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讓公園已經成為上班族的一種身心剛需。
在長沙河西金星路寫字樓一家物業(yè)培訓機構上班的陳女士,每天中午的休息時間全都留給了附近的西湖公園。兩個小時的時間,足夠她環(huán)繞公園兩圈。雖然身體有點小累,但精神狀態(tài)明顯要比在辦公室里待著好多了。陳女士愛逛的西湖公園,原本是個郊區(qū)漁場。這里最早是叫咸嘉湖,是湘江水系在長沙面積較大的湖泊之一。原名韓家湖,因明初洪武年間韓姓在此置業(yè)而得名。當時湖堤破敗,當地人韓炳幸重修湖堤,使“楊柳亭嘉蔭蓊然,行旅稱便”。民國初年,教育家胡文典在此創(chuàng)辦咸嘉小學,韓家湖遂改稱咸嘉湖。后來慢慢地變成了岳麓漁場,再后來,經過數年建設,在2014年正式以西湖公園的面貌呈現在市民眼前。

西湖公園,小女孩望著湖面的水鴨出神 圖/謝長貴
湖南省風景園林學會秘書長陳瓊琳在接受我們采訪時專門提到“公園20分鐘效應”。這是自然空間予以人類身心不可替代的療愈能力。研究證明,公園自然生境可以快速緩解人的身心壓力,高濃度的氧環(huán)境讓大腦的思維更加活躍。除了像陳女士這樣的散步一族,跑步愛好者們也云集在公園。尤其像橘子洲公園、月湖公園、西湖公園、后湖公園這類地勢平坦開闊、動線舒展的公園,簡直是跑步者的天堂。公園在城市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靜謐場境,它因此平衡了快節(jié)奏現代化城市帶來的種種問題。陳瓊琳認為長沙這些年大力推進的“口袋公園”建設很有意義,這些微小型的社區(qū)化公園,可以讓人們在15分鐘的路程內,與自然親密接觸。近年來,長沙已新建口袋公園數百個,進一步拓展了城市綠色健康生活空間。接下來,長沙還將持續(xù)推進大型市民公園服務功能提升,加大力度推動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并配合老舊街巷“兩清兩建”,建成更多“小而精”“精而美”的口袋公園。
公園是被人類規(guī)劃的自然生境,在城市中營造出的生命場所。早期的人們,在公園多是觀賞風景,而今天,隨著博物知識的普及,公園正日益成為自然觀察愛好者的勝地。幾乎每個溫度適合的工作日中午,在東風路上班的左女士和她的觀鳥小伙伴們都會出現在烈士公園的幾個區(qū)域。甚至不需要約定,通常就會在觀鳥的路上碰到熟人。每個人手里都持有一挺“長焦大炮”。發(fā)現新品種的鳥類,是他們最值得炫耀的樂事。這樣的快樂,絕不僅限于年輕人。退休的老人其實才是觀鳥的主體。他們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和更為奢華的攝影裝備,甚至有人從外地特意跑來這里觀鳥。
水杉林已成近年來烈士公園的網紅打卡地。圖/孔東亮
烈士公園在漫長的成長周期內,自然生境正變得更加多樣性,更加野性,由此成為城市北區(qū)最佳的觀鳥地點。據左女士說,這里除了常見的灰喜鵲、白頭鵯、鸊鷉、八哥、烏鶇、鵲鴝、黑尾蠟嘴雀之外,還能見到一些少見品種,如棕腹大仙鹟、寶興歌鶇、斑頭鵂鹠……與左女士不同,在烈士公園東門附近一家民營公司上班的孫先生,則更喜歡觀察公園的植物和魚類。他記得公園內每一種植物的花期。從三月的早櫻,到四月底開放的大花溲疏、苦楝、白杜、木繡球,再到六月初的海濱木槿,每年的這三個月,他幾乎每天中午都要利用休息時間在烈士公園晃悠,生怕錯過了任何一種植物的花期。他們的觀察活動,往往會引發(fā)游客們的極大興趣。這個過程中,不斷有人向他們詢問這些植物的名字。近幾年,郊野公園的興起,也讓自然觀察者們找到了新的陣地。

桃花嶺公園山脊線上,鳥友們正在觀測猛禽 圖/常立軍
比烈士公園更野的,是長沙的那些郊野公園。譬如岳麓山以西的桃花嶺公園。湖南自然圈里的著名觀鳥愛好者葉子就經常帶著一群人,浩浩蕩蕩爬上桃花嶺最高的山脊觀鳥。猛禽是他們的最愛。這里空間開闊,是猛禽的絕佳觀察點。桃花嶺是充分保留了野性的公園。除了部分必要設施,山體原本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基本未有任何擾動。這里的山地植被,甚至比岳麓山更豐富。春天時,我們在這里尋覓到冬青、白花龍、白檀這些平時在城市公園里幾乎不太見到的野生植物。秋天這里則是各種野生柿子的世界。臨近冬季時,滿樹的柿子掛在葉子落光的樹上,在初冬的陽光中極為美好。這里還是長沙假日人群的緩沖區(qū),旅游高峰時節(jié),長沙人往往會把岳麓山和橘子洲讓給外地游客,自己與朋友或家人去往人少的桃花嶺,感受季節(jié)變換時山野的靈動。

人像攝影 林景人像:春秋兩季烈士公園的水杉大道、烈士公園北門的銀杏林、岳麓山公園的萬景園一線、洋湖濕地公園的楊樹林;花景人像:洋湖濕地公園的秋季蘆葦蕩、洋湖三期的花海;水景人像:尖山湖公園的水景、西湖公園的湖邊、麓谷公園的湖邊、桃花嶺公園的湖邊、梅溪湖公園的湖邊、橘子洲公園的岸線。自然觀察:洋湖公園的濕地及科普館;烈士公園觀鳥;桃花嶺公園觀察本土植物及猛禽;岳麓山觀鳥、后湖公園觀察水鳥、湘府文化公園觀察濕地。賞花:沙灣公園和橘子洲公園的梅花;望月公園、湖南省植物園和曉園公園的櫻花;岳麓山萬景園的薔薇。文化遺址探訪:岳麓山公園的烈士墓和寺廟宮觀等傳統(tǒng)建筑;烈士公園的烈士塔及附屬建筑;天心閣公園的天心閣;望月公園的漢王陵。休閑露營方向:松雅湖濕地公園、西湖公園、南郊公園、圭塘河風光帶公園。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