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萬人次!
今天(12月15日),長沙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萬人次大關。這是繼2016年突破2000萬人次后,長沙機場迎來的又一次重要里程碑時刻。
作為“湖南會客廳”,長沙機場此次突破意味著什么?數(shù)據背后的支撐何在?如何更好助力打造內陸地區(qū)改革開放高地?小編走進長沙機場,探尋背后的經濟邏輯。
3000萬人次,
飛向130個城市
從數(shù)據中窺見變化:
1989年通航時,年旅客吞吐量僅為6萬人次,遠不及如今單日的吞吐量;
湖南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邱繼興為第3000萬名幸運旅客芮海利頒發(fā)機票并送上鮮花。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長沙機場加快打造“友好機場”,增設上千個充電點位,創(chuàng)新采用自助值機、自助行李托運等智能服務。
就在今天,長沙機場宣布,將T1航站樓航班截載時間縮短至30分鐘。
一系列暖心舉措,讓旅客出行效率更高,體驗更優(yōu)。
數(shù)據背后的“開放”底色
隨著中非經貿博覽會的永久落戶,湖南正加速融入全球。
“開放”,是一個關鍵詞。
鮮花從肯尼亞的農場采摘,經14個小時“空降”至長沙紅星花卉市場;
榴蓮、椰青、山竹,隨著長沙至曼谷全貨運航線復航,越來越多的泰國生鮮出現(xiàn)在長沙老百姓的餐桌……
航空快速發(fā)展,強勁助力湖南打造內陸地區(qū)改革開放高地。
長沙黃花國際機場。通訊員 攝
“文旅”,是另一個關鍵詞。
長沙大力推動航空與旅游的雙向賦能,“四小時航空經濟圈”輻射范圍越來越廣。
從遠道而來的“入境游”,到周末“隨心飛”來一次City Walk,城市文旅的發(fā)展帶來旺盛的航空出行需求,航線網絡的不斷完善助推城市發(fā)展,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
長沙機場,也因此成為長沙推動“網紅”變“長紅”,“流量”變“留量”的見證者。
下一個目標:
吞吐6000萬人次
這是湖南投資規(guī)模最大的單體項目。
根據測算,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規(guī)劃設計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0萬噸。
這意味著,項目建成后,長沙機場將躋身國內交通接駁方式最多、無縫換乘效率最高的現(xiàn)代化立體綜合交通樞紐之一。
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換乘大廳L1層效果圖。
大手筆謀劃,大視野布局,看重的是空中蘊藏著無限發(fā)展機遇。
盧毅認為,長沙機場的發(fā)展活力,展示著長沙能夠成為“空中絲綢之路”中部重要節(jié)點城市的巨大潛力,也為長沙成為全國中部門戶樞紐城市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總經理常希娟說,將推進基地航司建設,優(yōu)化航班機型結構,同時,不斷提升長沙面向RCEP和非洲等國際區(qū)域的輻射能力,努力把長沙機場打造成為我國中部地區(qū)的國際航空樞紐。
逐夢藍天,通用航空領域將成為重要補充,根據《湖南省通用機場布局規(guī)劃(2021-2035年)》,到2035年,湖南將構建“1+13+N”通用機場網絡格局,力爭實現(xiàn)“縣縣有通用機場、鄉(xiāng)鄉(xiāng)有臨時起降點”。
瞄準藍天,飛向世界,“湖南航空”這篇大文章,值得期待。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