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衡陽只干一件事:吃魚。
草魚粉黃骨魚粉魚雜粉各種魚湯粉,魚雜火鍋,即使只是白燒的魚,也鮮美到刷新對淡水魚的認知。
為了吃魚/魚湯粉/魚湯面專門去過鄱陽湖、上饒、江蘇揚州寶應(yīng)......各有各的鮮。
但衡陽的好吃,有衡東土菜好吃加成(炒功+調(diào)味水平),真是個把魚鮮吃到極致的地方。
第一吃:吃魚。
市區(qū)的魚已經(jīng)很好吃了,但還是坐了十幾站公交去近郊吃。
真的土得掉渣,里三層外三層,又土又豪,像走進藩主的城堡!
魚上桌就驚了。
這哪里是魚,皮厚得像甲魚皮......
這哪里是魚,這晶瑩剔透的魚肥脂,這是喝豬油長大的魚吧?
這哪里是河魚,毫無淡水魚的土味,吃過千島湖鄱陽湖的魚,這款的土味是最輕的。
肉質(zhì)極其細膩綿嫩,江團已經(jīng)夠細嫩了,它比江團更細,舌頭一捻就化了,幾乎是順著喉嚨“喝下去”的一口河鮮。
魚叫“河老虎”,應(yīng)該是鯰魚系,所以本地人覺得灘涂魚飲食比較臟所以少吃。
但我可真愛了這一口肥嫩。
一大盆70塊錢,但每一口都是顱內(nèi)高潮,每一口都吃到想哭😭。
65塊錢的高壓鍋蒸豬腳也好吃到要命,豆豉香極,好吃底層原因是有年份的老豆豉+足量蒜瓣的豉香蒜香組合拳,回家就復刻。(可以買那種5年陳的郫縣老豆瓣👍)
來回公交路費4塊錢(公交141路直達,就在終點站)。
徐大半的全國土菜合集標記點+1。
還在市區(qū)居民小區(qū)樓里找到一家私房菜⬇️。
吃到了人生最香的一份鱔魚。
138元一份,在衡陽算貴的,是別的店兩倍價格。
但是野生鱔魚,炒得極好,絕了,又厚又彈。冷下來都是彈的,感覺經(jīng)過高溫洗禮的肉質(zhì)仍有矯健的生命力。
雖說我也專門跑去蘇北和上饒吃野生鱔魚,但都沒有這份炒得入味:
每一寸鱔魚肉里你都能吃到土榨菜籽油、仔姜、蒜、紫蘇、辣椒的復合香氣。
每一口都是一個宇宙。
吃到第一口眼淚就下來了:鮮、香、辣仿佛從舌尖傳遞到大腦中樞,怎么一個炒鱔魚能炒出這么豐富的層次?
湖南人是掌握鑊氣的神吧???
真的,來湖南最大的體會:感覺前20年的飯都白吃了。
以前覺得很多地方被說“美食荒漠”是因為大眾不會找店沒吃到好吃的,每個地方都各有寶藏好吃。
現(xiàn)在覺得:中國每個省份的食物在【絕對好吃程度】上就是有參差的——什么存在即合理啊,不要拉踩啊,不,就是有參差的。
教育資源都不平等,哪來那么多平等。
第二吃:魚雜。
魚籽魚泡魚腸魚肝全家福。
城區(qū)隨便一家都好吃吧。
本人選店沒有秘訣,沒有本地人帶路,不看小紅書不看必吃榜,就是挨家點開評論區(qū),用肉眼看👀哪家魚籽飽滿——注意:不是看量多不多,是看顆粒大小。
比如這家⬇️,就是我用肉眼選出來。☺️
現(xiàn)在應(yīng)該算魚籽的中尾季了,但依舊飽滿扎實,沒有夾生硬石子感。
魚泡有的彈脆,有的彈糯。
魚肝一吃就是好魚啊,沒有很重的腥氣,連吃幾塊都不膩,肥潤堪比鵝肝。
魚腸也洗得干凈,沒有什么粉感。(像潮汕魚腸米線的魚腸就是保留泥粉感的,但我更喜歡這種干凈的,就是吃一層韌韌的腸皮)
不過調(diào)味就是正常水平的鮮,突出本味的鮮,要是多點紫蘇或酸辣口會更上頭。
在衡陽吃了幾家魚雜更加確定了:上海湘椒的魚雜即使放到湖南激戰(zhàn)區(qū)也一點不輸。
第三吃:魚粉。
衡陽滿大街都是魚粉,簡直是湖南除了郴州外另一大魚粉之都。
👉魚種豐富:草魚、黃骨魚、鯽魚、泥鰍。
👉部位豐富:魚頭、魚身、魚雜,甚至有的店能選魚肚皮。
跟我在鄱陽吃的魚湯粉一樣,每碗現(xiàn)炒:魚先過油,爆香姜蒜,然后+骨頭湯沸騰幾分鐘出奶白奶白的湯。
出鍋前撒上靈魂白胡椒,然后連湯帶魚澆在提前煮好的細粉上。
其實就是家常魚湯的鮮,是我在叮咚買菜9塊9一條鯽魚也能熬出的鮮。
但衡陽人將這樣的鮮,做到了可以每天吃、自己不用動手,走兩步就有,早上6點一睜眼就有,“觸手可及”。
而且一碗只要12-16元。
15塊錢在上海只能買半個生的魚頭,但在衡陽15塊錢能吃到連湯帶粉的半個魚頭,而且是炸到新東方教科書級別的“虎皮”。
15塊錢在上海可以買幾條又瘦又腥的黃骨魚,15塊錢在衡陽可以吃一碗現(xiàn)殺的黃骨魚粉,而且是肚皮肥肥的規(guī)格,大概是水質(zhì)問題,幾乎沒有土味。
衡陽是湖南最宜居城市排名top1,或許魚粉有一半功勞......真的太xu服了。
魚粉是細粉,很配很配:
先吃魚,粉埋在下面也不會泡爛,等到吃它的時候,它已經(jīng)吸飽了湯汁~~(粗粉沒那么掛湯,反正遵義羊肉粉的粗粉如果不靠辣椒我吃得蠻寂寞的😔)
是當?shù)爻雒脑追,我之前網(wǎng)購過,并不驚艷:比我買過的江西云南的干粉更細軟、不耐煮、易斷易爛。
來了衡陽才發(fā)現(xiàn)這粉不能久煮!干粉泡發(fā)后燙一下就撈起來,就是正正好的筋道爽彈。
然后澆上熱湯,它就能快速入味“回魂”——相比云南小鍋米線和上饒的煮粉都是米線要跟湯料一起在鍋里煮才能入味,渣江米粉更容易進味。
而且相比四川綿陽細粉,我其實更喜歡這個細粉:沒那么滑溜溜(摩擦阻力介于南昌粉和臺州米面之間),嗦入喉嚨速度更慢——湯鮮味在口腔“流”過的時間更長,粉跟口腔上壁接觸時間也更長,感覺實實在在地吸入了碳水,無比踏實。
就跟這片土地一樣踏實。
一碗十塊錢魚湯粉都這樣不放過任何細節(jié)地給你烹炒出來。
每次看廚子給魚過油、爆香小料:姜絲、青椒、紅椒,調(diào)整大火小火看湯色,最后精準撒上紫蘇蔥花白胡椒。
好像他們的“舀”、“抖”、“劃”......每個動作都會“定”一下,像在定睛注視什么思考什么,像是跟鑊氣對話的祭司。
就感覺有些類似虔誠的東西在里面,不像是我花10塊錢就配吃到的東西。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