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古詩詞里的“青梅竹馬”,是形容兩小無猜的純真感情。而今天我們向大家介紹的“竹馬”,卻是長沙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一項民俗文娛活動。7、80年代,春節(jié)、元宵等喜慶節(jié)日期間,請“竹馬”來家里跳上一圈,就是家中最熱鬧、最喜慶的事兒之一。
67歲的周松林嗲嗲耍起扇子,走著十字步,吆喝聲中,帶著兩匹靚麗、喜慶的“竹馬”作揖拜年。這會周嗲嗲和安沙鎮(zhèn)文化中心的龍獅竹馬文藝隊,在為新年排演。
而這個看似簡單的“竹馬”,制作起來要比想象的復雜許多,有破竹、糊紙、糊布、畫彩、做裙等十多道工序。像周松林這樣的老師傅制作一匹“竹馬”,也至少需要四五天的時間。工藝最復雜的要數(shù)制作骨架。
準備好竹條后,周嗲嗲在腦海里勾勒出“竹馬”的骨架,熟練地將竹條彎出不同的形狀,再用繩索捆出形狀。接著在骨架外糊上紙和彩布,顏色基本上都選用紅、黃、白等喜慶的顏色。最后貼上眼睛和寓意吉祥的彩紙,套上彩布和竹馬套。這樣一匹“竹馬”才算完成。
非遺傳承人張理湘說:“我們計劃組織竹馬傳習所,把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爭取讓大多數(shù)人知道!
精彩節(jié)目視頻,看這里↓↓↓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