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健在西藏那曲的青藏公路上。
粟健就這樣搭了131輛順風車環(huán)游中國。均為受訪者供圖
“我很慶幸自己看到了這個世界的美麗,發(fā)現它并沒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不出去這么走一趟,我就不會知道原來陌生人也會給我這么多無私的幫助,也不會知道原來我的內心可以如此強大!
——粟健(摘自《獨自去野》序言)
完成環(huán)游中國的夢想后,粟健把自己旅行中的日記整理成書,并且出版了。早幾天,湘潭市區(qū)的一家咖啡館里,24歲的他舉辦了一場新書《獨自去野》的讀書會。
2011年6月底,粟健從云南大理出發(fā),歷時192天,搭了131輛陌生人的車環(huán)游中國。又從拉薩到敦煌,再一路向北到漠河,最后回到湘潭老家。2012年8月初,他再次踏上旅程,這次他選擇用徒步方式來旅行,足跡遍及了云貴川各省。
出發(fā),做一個有故事的人
粟健出生在湘潭一個普通農村家庭。2006年,粟健考入了株洲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yè)。大二時,在寢室,他偶然翻開了室友桌上的一本旅游雜志,其中一頁是關于云南麗江的圖文介紹。
書上的麗江,天是那么藍,水是那么清……這讓他很難釋懷。
粟健常想:長這么大很少有機會出去走走,真希望能去麗江看看。
2010年6月,粟健邁出了第一步。那天,他剛剛領到畢業(yè)證,就跑到了株洲火車站買了張去麗江的車票。
到了麗江,粟健在當地影樓找了份攝影的工作,一待就是一年。期間,他結識了很多背包客,常聽他們說旅行中的故事。“聽了他們的故事,覺得自己如同一張白紙!彼诮Q定:出發(fā),做一個有故事的人。
2011年6月底,粟健和兩位朋友從云南大理出發(fā),用搭車的方式去西藏。半個月后,一位朋友選擇了放棄。在9月份,他和另一位朋友到達了西藏。這位朋友到達拉薩后,也停止了旅行。粟健決定一個人繼續(xù)走下去。
旅途,搭了131輛順風車
“每次出發(fā),我身上差不多只帶1000塊錢,旅途中經常身無分文。之所以選擇這種‘窮游’的方式,是因為將自己逼到一個境地,能發(fā)生很多故事!彼诮≌f。之后的6個多月里,粟健共搭了131輛順風車,走了兩萬多公里。
一路上,只要是帶有輪子的“活物”,他幾乎都坐過:摩托車、三輪車、客車、小轎車、貨車、警車。雖然也有無數位司機拒絕了他,但是這個大男孩卻聲稱自己觸摸到了世界最真實的溫度。
就這樣,他跑遍西藏,中間還去了一次尼泊爾,隨后便到了酒泉、敦煌等地,北到漠河,南經杭州等地,在2012年春節(jié)前回到老家湘潭過年。
旅行中,粟健養(yǎng)成了寫日記的習慣,記錄一些感人的見聞,并用相機定格所見的美景;丶液螅堰@些日記整理成書,取名《獨自去野》。一家出版社看到他想出書的微博,主動找到了他。7月中旬,《獨自去野》上市了。
意義,希望將愛心延續(xù)
粟健離開拉薩時遇到一輛小轎車,車上已坐不下人,但司機還是帶上了他。
路途中,司機突然問粟健,旅行意義何在。他一時語塞。司機告訴粟健,他們也是開車進藏的旅行者,一路上遇到很多困難,但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所以,他們要把愛傳遞下去。司機的話讓粟健突然明白了旅行的意義——接受別人愛的同時,將愛再傳遞。
今年8月初,粟健特意去了西藏巴青縣的那日卡!斑@是一個沒水、沒電的小鎮(zhèn)。”在那里,粟健竭盡所能幫助山區(qū)孩子,記錄支教老師的辛苦!拔夷茏龅牟欢啵蚁M麑坌难永m(xù)下去。”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