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元旦,盧光琇的長孫、三姐和姐夫從美國、北京等地回到湖南,這次家人團聚,盧光琇有一個特殊的安排。
1918年下半年,盧光琇的父親,18歲的盧惠霖進入洞庭湖畔的湖濱大學接受西式教育,并從這里去往大洋彼岸的哥倫比亞大學,師從現代遺傳學奠基人摩爾根教授和著名細胞學家威爾遜教授,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歸國后成為我國醫(yī)學遺傳學的奠基者。
在湖濱學校,盧光琇偶遇了一位久違的“老朋友”,9年前,正是盧教授把他帶到了這個世界。
這位俄羅斯小男孩僅僅是盧光琇帶領團隊人工助孕誕生的11萬例嬰兒中的一個。
現在,43歲的小兒子林戈已經從母親手里接過重擔,繼續(xù)為實現祖父的“優(yōu)生夢”不懈探索。已經78歲的盧光琇依然堅守診室,圓天南海北患者的父母夢。對她們一家來說,個人的奮斗,家族的傳承,與國家富強的同步,就是最大的幸福。
今年43歲的林戈剛剛成為這家全球最大生殖中心醫(yī)院的院長。他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尊外公盧惠霖的半身塑像。1900年出生的盧惠霖曾親歷國家動蕩、列強入侵的屈辱時代。滿腔熱血走上了學醫(yī)報國的道路。
1978年,快80歲高齡的盧惠霖得知世界上首個試管嬰兒在英國誕生,再也坐不住了,提出一定要研究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得知父親的決定,已經在外科領域頗有建樹的盧光琇放下了從事15年的外科事業(yè),加入了父親牽頭的試管嬰兒研究。然而困難程度還是超過了盧光琇的想象。
1988年6月,湖南首例試管女嬰章皿星和我國首例供胚胎移植試管男嬰相繼誕生。盧惠霖給這名男嬰取名“優(yōu)群”,飽含他對國人整體人口素質提升的殷切期望。
懷得上只是第一步,如何才能剔除遺傳疾病,生一個健康的寶寶呢?從2010開始,林戈率領團隊開始研究通過基因測序技術進行植入前遺傳學診斷和篩查,現在,他們已經在國內率先建立囊胚期活檢技術,準確率已超過90%。
這種技術可以有效阻斷200多種遺傳病,2015年,中信湘雅出生了中國首例“無癌寶寶”。盧惠霖“優(yōu)生優(yōu)育、提高國人身體素質”的心愿,在女兒盧光琇和外孫林戈的手里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