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中午,北京清華大學長庚醫(yī)院對面的一家面店,一名9個月大的嬰兒突然被果核卡住呼吸道,嘴唇發(fā)紫、嚴重缺氧,生命危在旦夕。緊急時刻,正在面店用餐的蘇大附二院普外科副主任醫(yī)師李偉挺身而出,經急救,僅用十幾秒鐘,孩子便化險為夷。
快來人。∮袀小寶寶喘不上氣了!
昨天中午,北京清華大學長庚醫(yī)院對面的一家面店突然傳出一陣急促的呼救聲。當時,北京市民侯先生帶著妻子和9個月大的寶寶正在吃飯,妻子喂孩子吃山竹,不料最后一大塊帶核的果肉,被孩子吸入,眼看著孩子喘不上氣,嘴唇發(fā)紫。侯先生夫婦將能想到的辦法都用上了,也沒能把核摳出來,急得跳腳。
我是醫(yī)生,我來看看!
正在面店用餐的李偉聽到呼救聲,立即沖了過來。據(jù)李偉回憶,“嬰兒當時口唇青紫、表情痛苦,哭都哭不出來,一看就是呼吸道異物窒息的癥狀”。孩子命懸一線情況十萬火急,李偉立即抱過孩子,采取 海姆立克急救法 。
只見他將孩子臉朝下,壓迫孩子腹部,短短十幾秒鐘,一塊一元錢硬幣大小的果核從孩子嘴里噴了出來!孩子瞬間喘就上了氣,現(xiàn)場的大人也都長舒一口氣。
雖然果核吐出,但是過了1分多鐘嬰兒面部還是有點青紫,出于職業(yè)的嚴謹,李偉囑咐侯先生帶孩子去醫(yī)院檢查,互加微信后,便匆匆告別。
經醫(yī)院檢查確認孩子平安之后,侯先生立刻去尋找這位挺身而出的醫(yī)生,這才得知他已經坐上了返回蘇州的高鐵。
據(jù)介紹,李偉此次和蘇大附二院普外科團隊到北京,是去清華大學長庚醫(yī)院進行業(yè)務學習交流。李偉告訴記者,當時他們正巧坐在侯先生不遠處,見孩子口唇紫紺、呼吸困難,立即出手相救。對于侯先生連續(xù)發(fā)來的感謝微信,李偉也只是簡短回復“每個醫(yī)生都會出手的”。
據(jù)了解,
這已經不是李偉第一次出手救人了。
去年8月29日,蘇州開往北京的G110動車上,一位乘客突發(fā)疾病,當時正好同車的李偉和同事們第一時間實施搶救,待病人病情得到控制后,李偉還繼續(xù)陪護在患者身邊,一直等到情況好轉才下車。為此,李偉獲評2018年第五期“蘇州好人”稱號。
就在不久前
一則“6歲男童吃花生被嗆住窒息”的新聞
讓人心痛惋惜
視頻中可以看到
男童媽媽把孩子倒立并上下顛動
而這種方法是錯誤的!
正確的搶救方法
正是李偉醫(yī)生使用的“海姆立克急救法”
具體該如何操作?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通過壓迫腹部,引起膈肌的快速、短暫上移,突然增加胸腔壓力,造成肺內的殘剩氣體迅速呼出,促使呼吸道的食物或異物從口腔中排出。
急救對象是3歲以下孩子時→
救護人應該馬上把孩子抱起來,一只手捏住孩子顴骨兩側,手臂貼著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頸部,讓其臉朝下,趴在救護人膝蓋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吐出。
如上述操作后異物還沒出來,可采取另一個姿勢,把孩子翻過來,躺在堅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搶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側,或取坐位,并使患兒騎在搶救者的大腿上,面朝前。搶救者以兩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兒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快速向上壓迫,但要很輕柔。重復,直至異物排出。
急救對象是成人時→
搶救者應站在病人背后,用兩手臂環(huán)繞病人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將拳頭的拇指一側放在病人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再用另一手抓住拳頭、快速向上重擊壓迫病人的腹部。重復以上手法直到異物排出。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