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支付功能已經(jīng)逐漸在生活當中普及起來
不過騙子也醞釀出了新騙術(shù)
最近,江蘇南寧一便利店的張女士就遇到這樣的事
被人用微信支付給騙了
2月9日下午6點多,一個身穿藍色外套的年輕男子走進了張女士的便利店里,一番挑選后,要了一條香煙和一些生活用品,一共275元,結(jié)賬的時候男子要求使用微信支付,張女士就拿出了自己的微信支付二維碼。
便利店店主 張女士: 他掃了以后,把收款成功的圖片遞給我看,我當時聽見我的手機有收款的響聲,我心想肯定是收到錢了。
然而,張女士拿起手機反復查看,卻沒有看到錢進賬的提示。她趕緊追出去,將藍衣男子叫了回來。對方再次掏出手機給她看,手機上清楚顯示著張女士的二維碼中間的頭像和她的網(wǎng)名,以及向這個帳號支付成功的提示。就在張女士還在納悶之時,另一名男子拿著一箱啤酒走到收銀臺前要求結(jié)賬。
便利店店主 張女士: 他的同伙就叫我掃一下那箱啤酒,我在做掃這個動作時,余光肯定集中在酒上面,我就不知道他什么時候離開了。張女士這才反應過來,再次追出去時藍衣男子早已不見蹤影,而買啤酒的男子沒拿啤酒,也迅速離開了。張女士覺得這兩人應該是一伙的,一唱一和打著掩護,但是微信支付顯示成功這事她卻越想越納悶,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
便利店店主 張女士: 他掃的時候遞給我看的時候是我的頭像,我真的是覺得是我的眼睛不知道是不是出錯了,但是他回來遞給我看的時候,我的網(wǎng)名也是這個網(wǎng)名,挺長的,復制不了這么快,因為我特意起了一個很長的網(wǎng)名。
記者還原作假過程 新型騙術(shù)要小心其實,騙子的騙術(shù)并不高明,他利用了二維碼用肉眼無法分辨的特點,上演了一出假付款的戲。記者在網(wǎng)上搜索,發(fā)現(xiàn)全國各地都有類似案例,原理也很簡單,只要在第一次買東西時,記下店家的微信名字并拍下二維碼,將二維碼的頭像摳出來,再把自己微信的頭像和名字換成店家的,就能生成一個帶著別人頭像的二維碼。乍一看,完全可以把對方糊弄過去。因此啊,想要不被騙,千萬不能大意。
2017已經(jīng)到來,微兔針對一些不法分子在微信上的違法欺詐行為,整理收集了常見的8種欺詐騙局并附上防騙攻略,希望能幫助大家看清騙局背后的真相,并告訴身邊的親朋好友,讓騙子無機可乘。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