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漢沽古稱小鹽河,這里依薊運河傍渤海灣,從漢代開始就置灶煮鹽,是中國最早的海鹽生產(chǎn)地,至今已經(jīng)有千余年歷史。
飛镲隊表演
在過去,漁民出海打漁都是多艘漁船一起下網(wǎng),趕上了海里有魚再一起收網(wǎng)。那時候可沒有手機和對講機,要是遇到海里來了魚群,在船上靠喊是不能讓旁邊船聽到的,于是就想出了一個主意。
李瑞林 民俗專家:過去的漁民在海上作業(yè)是協(xié)同作業(yè),聯(lián)絡(luò)靠鑼、鼓、镲,逐漸形成了一種謀生方式。
擊鼓為令,打镲傳音,就這樣漁民們自創(chuàng)了一套海上的聯(lián)絡(luò)方式。后來沿海漁民們將音樂、舞蹈和武術(shù)元素融合進打镲,逐漸形成了有節(jié)奏,有規(guī)律的飛镲表演。伴隨著鼓點兒,表演者動作大開大合,非常帶勁。
每逢春節(jié)到來的時候,漁民們滿懷敬天、敬地、敬大海的情感,手持飛镲,用狂放不羈的表演形式盡情的慶祝豐收,感謝這一年來出海的平平安安和對美好生活的喜悅心情。
李瑞林 民俗專家:過年的時候,他們表演就沿著街道,走了這條街,走那條街,你就是嘴里含著餃子,吃著飯也得放下,跑出去,跟著兄弟們,大人們,跑出去看飛镲去。
海鲇魚燉大蘿卜
海鲇魚燉大蘿卜,這道菜可是當(dāng)?shù)厝诉^年都要吃的。海鲇魚頭特別大,眼睛小小的瞇起來,沒有鱗,全身都裹著一層厚厚的黏液。它的肉質(zhì)十分軟滑,蛋白質(zhì)含量非常高。在當(dāng)?shù),生了孩子的婦女大都會食用海鲇魚湯來催乳,腸胃不好的人也可以吃海鲇魚肉來養(yǎng)胃。
李永昌告訴記者,對于這鲇魚的“鲇”,他們這里有個特殊的寫法,“鲇”字要寫成“年”。
李永昌:(繁體字)鯰魚應(yīng)該是一個魚字邊,一個紀念的念,鯰魚,但在我們地區(qū)寫這個字,一般都寫過年的年,為什么用這個字呢?有個典故。
民間相傳,海鲇魚身為水中生物,自以為體型特殊生長快,不服龍王爺?shù)墓茌。它狂妄自大地聲稱,一年長一尺,十年長一丈,不久就可超過龍王。龍王聽了后勃然大怒,下令讓海鲇魚一年一死。由此,在這里海鲇魚生命周期通常不超一年,于是再也難見身長超過一尺的海鲇魚了。
海鲇魚頭大,身子長,刺少,吃起來方便。它的味道特別鮮美筋道,幾百年來都是沿海居民年夜飯餐桌上的佳肴。
拾搗海鲇魚,不需要動刀,第一步先去腮。
李永昌:鰓和腸子都連著,順勢一擠,腸子就出來了,所以這個魚的特點就是不破肚。
把處理好的鲇魚切斷,去尾后裝盤待用。接下來是另一個主角——大蘿卜。
李永昌:海鲇魚燉蘿卜,咱們選用紅蘿卜,咱們當(dāng)?shù)赜兄v究,現(xiàn)在不是冬季嘛,“冬吃蘿卜夏吃姜,賽過神醫(yī)良藥方”。
做這道菜講究熱鍋涼油,待油溫升高后下蔥、姜、蒜,煸炒香味兒,然后下鲇魚,蓋上鍋蓋燜。待魚肉變白,蛋白質(zhì)析出后加調(diào)味湯汁和鹽,再熬煮一會兒,等魚肉五成熟的時候放入大蘿卜。
從細滑的鲇魚里冒出來的熱氣,帶有大海里的味道,漫延迂回,縈繞鼻端。甜甜咸咸的湯汁在小火慢熱下沸騰冒泡兒,令人垂涎欲滴。
蝦醬
蝦醬是濱海新區(qū)常用的調(diào)味料,它是用大蝦頭、蝦身或麻線,一種極微小的蝦,碾碎后加入鹽,經(jīng)發(fā)酵磨成粘稠狀的醬制品。味道腥、咸,還帶有咸鴨蛋的油香味兒。
幾百年以來,蝦醬的做法雖然大體相同,可是蝦醬制成后的味道卻大不相同,其中最關(guān)鍵的環(huán)節(jié)就在于晾曬、沖缸以及攪拌發(fā)酵的火候是否到位,這些都需要蝦醬師傅長期的經(jīng)驗積累。
王有柱,在渤海邊的漁家長大,從少年時就跟著家里人做蝦醬,一轉(zhuǎn)眼已經(jīng)做了幾十年,王師傅告訴我們,蝦頭醬一定要用這種帶油的新鮮蝦頭,把蝦頭放到案板上用刀剁碎,放進發(fā)酵用的罐子里。
特別要提醒的是,制作蝦醬是不能放加碘鹽的,因為蝦醬本身碘含量就高,如果再用加碘鹽,不但容易使蝦醬變質(zhì),還會對人的健康產(chǎn)生影響。
王師傅把蝦醬罐子裝滿后,就需要蓋上蓋子封存起來,等到來年夏季再拿出來曬,高溫會使它快速發(fā)酵,經(jīng)過一個夏天后就可以食用了。
在王師傅工作的地方擺放著六、七十口醬缸,這些都是去年制作的麻線醬,今年過年剛好用來食用。為了讓蝦醬能達到“頂風(fēng)鮮三里,順風(fēng)香滿莊”的鮮香程度,王師傅需要每天來這里搗醬缸。
搗醬缸,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懟缸,是用木質(zhì)的耙子沉到缸底,把蝦醬里邊的沼氣和異味帶出來,每天早晚各一次。這樣可以避免蝦醬底部變質(zhì),也能使蝦醬充分發(fā)酵。
王師傅告訴我們,蝦醬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氨基酸,吃飯的時候就著蝦醬可以增進食欲,每一百斤蝦醬還可以過濾出十斤蝦油,他們本地人尤其喜歡用蝦油炒菜拌飯吃。
八大馇
一過臘八,漢沽八大馇傳承人張長河老人就叫來自己徒弟李永昌,一起去逛海鮮市場選購食材,準(zhǔn)備過年做一桌豐盛的宴席。
春節(jié)就要到了,居住在漢沽的人們開始購買海鮮,制作年夜飯菜肴。而年夜飯的餐桌上,具有地方特色的咸鮮美食那是必不可少的。
天津漢沽自古以來就是盛產(chǎn)海鹽的地方,隨手可得的海鹽成了漢沽人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馇”就是熬跟煮的意思,最早在漢沽沿海漁村形成,是當(dāng)?shù)貪O民為生存所發(fā)明的,烹飪河海兩鮮的一種獨特技法。那么,這八大馇又是什么呢?
張長河說,所謂“八大馇”,其實并不是嚴格的八道菜,而是一種總稱,主要選用河、海出產(chǎn)的魚、蝦、八帶、海螺、毛蚶、麻線、螞餮、墨斗等8種水產(chǎn)品,采取“三不一洗”的粗加工方法,即不熗鍋、不去鱗、不剖腹、洗魚鰓,以保持食物的原有鮮香,使它肉香骨酥、咸香可口,成品由頭到尾,嘗腹吃腸,連魚骨都可食用,所以深受人們喜愛。
張長河說,“八大馇”中的“八”只是形容種類豐富的意思。本地可以用來馇的食材非常多,因此“八大馇”所馇的并不局限于八種食材。但是,比較普遍的還是會有馇墨斗、馇白蝦、馇螞餮這些品類。
張長河先要制作馇墨斗和馇白蝦。墨斗選用帶籽的特別好吃,魚籽本來就很鮮,加上鹵味湯汁后味道會變的更濃。張長河介紹, 馇好的食物晾涼后可以長期保存,口味也更濃厚。
這種看起來有點嚇人的蟲子是螞餮,有人認為它就是沙蠶,生在淺海泥里,靠吃泥里的微生物活著,雖然外表不是很討人喜歡,但它卻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
螞餮的性情溫和,包容性強,與哪種調(diào)料搭配在味道上都會很謙讓,所以為了保留它的原汁原味,人們往往只用鹽來調(diào)它的鮮香。
馇過的螞餮極入味兒,咸咸的鹵汁充盈滿口,齒頰生香。嚼一嚼,純凈的海的咸鮮伴著它柔滑的肉質(zhì),和舌尖親密地融合在一起,那滋味真讓人一輩子都忘不了。
做完八大馇,張長河開始指導(dǎo)老伴兒捏冠頂蒸餃。澄面是一種無筋的面粉,澄面遇熱柔軟,可塑性強,遇冷變硬,具有彈性,煮熟后有嚼勁,在南方經(jīng)常吃的蝦餃和腸粉就是用這種面粉制作的。
現(xiàn)在張長河要做的冠頂蒸餃?zhǔn)且环N傳統(tǒng)點心,內(nèi)含三鮮蝦仁。它的外形是三角形,邊緣帶有花式捏褶,蒸熟后餃子晶瑩剔透特別好看。
北方人講究大年三十晚上吃餃子,張長河家也不例外,今天家里孩子都回來了,張長河跟老伴特意買了韭菜、蝦仁、雞蛋和木耳,教孩子們包餃子。
大家一起合作,做出的菜可真不少。瞧,三鮮豆?jié){雞蛋羹、馇蚶子、拌海蜇、馇螞餮、魚頭泡飯……這個夜晚,每個人心中滿滿的都是快樂和幸福,充滿著對來年的美好期盼。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dān)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