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在眾多身份中有一個是“東南佛國”,因為杭州歷史悠久、古剎林立、高僧云集、佛學(xué)興盛。
不少杭州人,逢年過節(jié)、初一十五,都是要到寺院里去上香的。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就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寺院里,“藏”了很多好吃的,就是所謂,杭州寺院“隱藏”美食,
哪家寺院,有哪樣最值得吃?
這些日子,我先后請教了杭州市佛教協(xié)會,以及各大寺院的法師,讓他們幫我列了一張“榜單”。然后,我跟著單子,一家家寺院找過去,一樣樣吃了過來。
果然,好吃不是吹出來的!
快收好這份杭州寺院“隱藏”美食地圖,這可是第一次公開呢。
第一站,我就去了南山路上的凈慈寺。它打頭,因為它的素?zé)Z,實在是太有名了。
就在離寺院出口不遠的地方,有個小房間,一張桌子,門口掛了塊小牌子“供應(yīng)素齋”。
往里頭一瞅,就兩樣——素?zé)Z、鹵豆干。
一位70歲左右的大伯,穿著雨衣,候在門口,看我也想吃,默默傳授“秘籍”:“去廚房端了,新炸的,馬上來,趁熱才好吃!”
工作人員端著一摞素?zé)Z,人還沒走近,大伯就喉嚨響起來,“來七條!”大伯說,也記不清多少年了,他每月都來,每月都買,家里人都愛吃。
工作人員老石說,像大伯這樣的毛多哎,來拜佛,順手買幾條回去。很多人毛講究,頭伸進,看看是不是熱乎乎的,要是涼了,就問下一鍋啥時候,一定要等在門口,就為了吃一口現(xiàn)炸的,香!
凈慈寺的素?zé)Z
我也吃了現(xiàn)出鍋的,外脆內(nèi)酥,從來不喜歡吃素?zé)Z的我,連著一口氣吃了兩條。
寺里也講究,炸素?zé)Z的油一天一換,也不存量,炸多少賣多少,讓大家吃個新鮮。
人多的時候,老石說,素?zé)Z7元一條,一天要賣個兩千多條!擺在一起的鹵豆干, 2元錢一串,氣場就弱了一些,賣得沒有素?zé)Z好。
凈慈寺方丈戒清法師,說凈慈寺有“老杭州三小吃”,除了這倆,還有素包子,只是,前段時間停賣了。
凈慈寺的素包子
為啥不賣?
凈慈寺清早6點開門,等著買素包子的人就排在門口了,2元錢一個,好多人一口氣買上十幾二十個,排隊的都有意見,還曾經(jīng)限量,最多只能買5個,可后來還是趕不上趟。
素包子,清早現(xiàn)包現(xiàn)蒸,絕不要隔夜包子,包起來太費工夫,人手不夠,實在沒辦法就停了。現(xiàn)在,每天只包200個,給法師們當早餐吃。
戒清法師還說了,凈慈寺還有個招牌——羅漢燴,是一道福菜,只有逢年過節(jié),寺里舉辦大型活動時,才有機會吃到。
凈慈寺的羅漢燴
羅漢燴,是有說法的。最早,寺院里一頓飯吃好,剩下了菜,倒掉可惜,就留到下一頓,一鍋亂燉,燒成燴菜,據(jù)說濟公在凈慈寺里就吃過。
后來,大家發(fā)現(xiàn)羅漢燴味道蠻好,而且寺里舉辦法會時,人太多,忙不過來,一個大鍋菜,都能吃飽,再方便不過。
羅漢燴里的燴,什么時令用什么,香菇、土豆、豆腐、青菜、粉條……有啥就放啥。
這道菜賣相不好,但是因為只有逢年過節(jié)辦法會時才吃得到,慢慢就變成了一道福菜。
素面是常年都有的,去年,凈慈寺凈蓮居齋面館開業(yè),菌菇面、拌面、咖喱面、什錦面、香辣面,不同味道配一道不同的小菜,味道都蠻好。
我每樣都嘗了一下,面湯真是好喝,說是用菌菇、豆芽、蘿卜等食材,小火慢燉5個小時熬出來的,怪不得鮮!
一碗面吃完,碗底有“惜!眱勺郑墙淝宸◣煂懙,說想讓大家把好吃的東西,都干干凈凈吃完。
戒清法師還說了,再過些日子,凈慈寺還會推出伴手禮,做杭州茶點,比如芝麻糖、花生酥等,讓外地游客把杭州味道帶回去。
天竺路,一頭連著法喜寺,一頭連著靈隱寺,是有名的“佛教小路”。走過的人,肯定都有印象,一路上幾乎家家商鋪,門口都擺了個保溫鍋,里頭都是鹵豆干。
為啥天竺路上這么多?嗯,都想學(xué)中天竺法凈寺,賣鹵豆干。
只是,法凈寺的鹵豆干太“高級”,一般學(xué)不了,當年一出手就成了寺院的特色小吃。
法凈寺鎮(zhèn)山法師說,寺里叫“蘭花干”,比別人更講究的是,多了一道刀工。一塊豆干上,兩面斜切數(shù)十刀,撐拉開來、仿佛一條紙花,絲絲相連、離而不斷。不但樣子好看,鹵起來也更多汁、入味。
法凈寺蘭花干
寺院大廚小伍,給我們看了鹵料,白紗布里包的是桂皮、八角、老姜、干辣椒、香葉、花椒,再加上醬油、鹽、糖,大鍋里一直咕嘟,越久越好吃。
一點不夸張,鎮(zhèn)山法師說,年年過年,蘭花干一天賣個三萬多串不是問題!平常,很多爬山、拜佛的人,都會專門來吃。
三塊錢一串,大廚小伍說,寺里還自己熬了辣椒醬、甜面醬,憑喜好自選。
不過,法凈寺很講究時令。蘭花干只在天冷時賣,每年大約9月開始,賣到第二年清明前后就停了,天太熱,蘭花干容易壞。
但是清明節(jié),寺里又有一個名物——清明團子上線了。
法凈寺清明團子
今年還早了點,鎮(zhèn)山法師說,后山上去轉(zhuǎn)了轉(zhuǎn),艾草躥得還不夠高,還要再等等。
法凈寺后山稽留峰下,有60多畝寺院茶田,這里遠離公路,周邊沒有農(nóng)戶,只有古寺林立,山中霧氣氤氳,山水草木都很清幽。
每年春天,除了收茶,法師們還會把田里的艾草一起采回去,搗爛成汁水后,和上糯米粉,做成清明團子。
我吃過,用的是糯米、粳米、雪菜、香干、春筍、香菇等,油綠如玉,清香撲鼻。
鎮(zhèn)山法師說,今年大約3月20日以后會開始做,做到清明節(jié)就停。量有限,一般一天做500個左右,4個一盒,賣20元。
等清明團子吃過了,再等等,到了端午節(jié),法凈寺的粽子又可以開吃了,也是只供應(yīng)節(jié)日前后幾天,據(jù)說是寺院獨一家。
兩種味道,一種赤豆,一種香菇。我沒吃過,法凈寺的法師們都說好吃。大廚小伍說,因為花了不少工夫。
香菇,要先加工。起柴火灶,熱油,香菇放進去,小火慢慢爆香,不能太焦,會有苦味;不能太嫩,會不夠香。
吸飽了油,香得不行的香菇,包進粽子,那股香味兒,據(jù)說很多人吃了,都忍不住問一句,“怎么比肉粽還香的?”
要是問一個老杭州,想吃齋飯,去哪里好?據(jù)說,有一大半的人會告訴你,上天竺法喜寺。
理由只有一個——吃過最念念不忘。
進了寺院,右手邊就是齋堂。先買票,5元錢一個人,有個小窗口,錢遞進去,一張紫紅色的小飯票就伸了出來。拿著飯票,排隊打飯。
我吃過好多次,每次反正就燒三個菜,固定的標配是大白菜、豆腐,另一樣有時是冬瓜,有時是土豆,偶爾還有烤麩、黃花菜?粗唵,但吃起來有著米飯蔬菜最天然的美味,有一種直達心靈的滿足。
法喜寺的齋菜
米飯看個人飯量,自己打,還可以盛一碗紫菜湯來喝。不愛吃米飯,也可以喝粥,我就喝到過蜜棗粥。
一頓吃好,有種清清爽爽的舒心。在這里吃齋飯,可以管飽,但一定不能浪費。
就在齋堂里,墻上貼了提醒:“佛門清凈地,禁止吃煙酒。齋堂要清凈,吃飯不講話!饼S堂每天只開中午,10點到12:30,趕上節(jié)假日也會適當開晚一點,想吃的話最好早點到。
平常,吃齋飯的人也會坐滿,到了節(jié)假日人更多,尤其是每年春節(jié),每天都有三四千人,每年大年初一這一天都有一萬多人。
法喜寺的觀音餅
進了靈隱寺,右手邊看到一個“十方苑”的招牌,就是靈隱寺有名的素面館了。
主打素面,羅漢面、吉祥三絲面、雪菜素雞面、時蔬素腩面……小菜也有,驚雷筍、素?zé)Z、四季烤麩……都是杭州人的口味。素面館早上9點開門,一直到16:30,肚子餓了隨時可以去吃上一碗。
不過,靈隱寺的超級 “網(wǎng)紅”,素面排不上號,“扛把子”的地位必須是臘八粥的。
靈隱寺臘八粥
它絕對算不上是“隱藏”美食,但因為年年不知道多少人,等著吃上那一碗,所以無法撼動它的地位。每年臘八節(jié),30萬份臘八粥,甜蜜蜜地送到杭州各個角落,喝了它,就好準備著過年了。
這么多寺院,只有香積寺是建在杭州市區(qū)里的。而且,也是和吃最有緣的,“香積”的其中一個意思,就是“香積香飯”。
而這里最“香”的,就是香積福餅。
它可能是“隱藏”美食里最精致的一個,胖乎乎的小福餅,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獨立包裝,六個成一盒。好看的盒子外頭,還有個很帥氣的腰封,寫著:杭州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能代表寺院申遺,自然底氣很足。
福餅六種味道,白果、椒鹽五仁、蓮蓉、黑芝麻蓉、豆沙、抹茶,據(jù)說每種都有固定粉絲。
香積寺福餅
香積寺的法師說,福餅都是寺里自己做的,所有材料都選最好的,不放任何添加劑,所以保質(zhì)期不長,最多只能放60天。
福餅6個一盒,一盒20元,很多人買了是當伴手禮,送親朋一份好福氣的,據(jù)說,吃福餅,好口福,能避邪驅(qū)瘟。
相傳,元朝時,少林寺香積廚有個火頭和尚,蓬頭光背赤腳、穿單褲,很少說話,常閉目打坐,大家都不知道他叫啥名字。
后來,寺院有難,他奮起,以火棍迎戰(zhàn),因為吃了廚房的素餅,變形數(shù)十丈,獨立高峰,大叫:“我是大圣緊那羅王菩薩”,擊退敵人后,便不知去向。
再后來,他就到了“東南佛國”杭州,成了香積寺住持。
在香積寺,他重做素餅,也叫緊那羅王餅,送給百姓。從此,香積福餅就成了傳統(tǒng)點心。
2009年,香積寺重建后,建了大圣緊那羅王殿,就是我們常說的“灶侍菩薩”;接著,就恢復(fù)了香積福餅。
除了福餅,家家寺院都有的素面,香積寺也是有的,而且名氣也不小。
素面15元一碗,忠實粉絲很多,三天兩頭就跑寺里去吃面。大家口口相傳,說寺里大廚,當年燒這碗素面前,吃遍了杭州有名的面館,一一比下來,有了自信,才在寺里推出這碗面。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