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長沙警事 長沙 鐘山說事 長沙火車站 長沙訂票 長沙旅游 長沙電話
李承晚
李承晚(이승만, syngman rhee, 1875年3月26日-1965年7月19日) 號雩南,大韓民國 舊稱 南朝鮮 第一至三任總統(tǒng)(1948年-1960年)。原名李承龍。 1875年生于韓國黃海道平山郡。自稱是朝鮮王朝皇族的旁系后裔(朝鮮太宗李芳遠長子讓寧大君第十六世孫)。幼年入私塾學習漢字和儒家經(jīng)典。 1887年應試未中。 1894年進入美國衛(wèi)理公會在漢城(首爾)創(chuàng)辦的教會學校——培才學堂就讀。在這里,青年李承晚學會了英語,并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和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影響。畢業(yè)后的李承晚迅速投入社會活動,參加了“獨立協(xié)會”并擔任韓國第一家近代報紙《獨立新聞》的英文版主筆。 1897年,李承晚因抨擊時政和鋒芒畢露的改革思想被捕入獄。在獄中,勤奮的李承晚編撰了韓國歷史上第一部《韓英詞典》。 1898年因陰謀廢除王位和推翻政府的嫌疑被捕,并被判死刑。翌年減為終身監(jiān)禁。 1904年8月出獄后,李承晚在教會的資助下赴美國留學,先后就讀于喬治.華盛頓大學、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 1911年在普林斯頓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成為第一個在美國榮膺博士頭銜的韓國人。 1912年曾短暫回國,以傳教的名義鼓吹獨立思想,被日本殖民當局驅(qū)逐出境。此后,李承晚僑居美國夏威夷,在當?shù)貎S民中積極從事獨立運動,成為聲名煊赫的獨立運動領袖。李承晚 1919年,韓國的民族主義者在上海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遠在美國的李承晚被缺席選為臨時政府總統(tǒng),隨即代表臨時政府赴法國向巴黎和會遞交韓國獨立請愿書。之后,李承晚曾赴上海宣誓就任臨時總統(tǒng),旋因與臨時政府其他成員不和,被聚集在中國的年輕一代朝鮮民族主義者趕下領導崗位,遠走美國。從此一直在美國從事獨立運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極力要求同盟國允許朝鮮獨立。 1933年在紐約同奧地利人弗蘭西斯卡·端娜結婚。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回到朝鮮,70歲的李承晚回到漢城。 1948年大韓民國(南朝鮮)成立,隨著溫和派的主要領袖被暗殺,他新組成的政黨在南朝鮮的選舉中獲勝。當選為首任總統(tǒng)。1952、1956和1960年連選連任,其中1960年鬧出與死人競選的笑話。他實行獨裁統(tǒng)治,不容許人民反對他的政治綱領,清洗國民議會,宣布反對他的進步黨為非法,并以叛國罪名處死進步黨領袖。他執(zhí)掌市長、鄉(xiāng)長和警察局長的任命權。盡管實行獨裁政策,他在1956年卻未能阻止反對黨領袖當選為副總統(tǒng)。 李承晚堅持反共第一主義路線,極度好戰(zhàn),以“北伐統(tǒng)一”為號。1950年爆發(fā)朝鮮戰(zhàn)爭,戰(zhàn)時肆意處決“政治犯”, 1960年韓國學生舉行“四.一九”民主大示威時傷亡甚眾,因而群眾紛紛要求李承晚下野。國民議會一致投票支持這一要求。1960年4月26日,李承晚發(fā)表下野聲明,從而結束持續(xù)12年之久的獨裁統(tǒng)治,再度流亡美國夏威夷。1965年7月病死于夏威夷,享年90歲。 韓國把李承晚執(zhí)政的十二年時期稱為“第一共和國”。 1950年6月7日,北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向朝鮮半島南北人民發(fā)出呼吁,要求在8月5日至8月8日在全朝鮮半島舉行大選的基礎上實現(xiàn)國家的和平統(tǒng)一,并且號召為此目的于6月15日至6月17日在海州市召開協(xié)商會議。6月11日,北朝鮮三名代表越過三八線,打算向韓國各政黨領導人遞交和平統(tǒng)一國家的呼吁書,被韓國政府逮捕。韓國虎林大隊卻在此時滲透到了朝鮮一側的邊境內(nèi)。 南方的領袖李承晚卻主張“武力北進”,“軍事統(tǒng)一”,觀點與金日成截然相反。李承晚在朝鮮戰(zhàn)爭前,曾參與暗殺了韓國近代國父金九先生。 李承晚的太太是奧地利維也納實業(yè)家donner的三女francesca donner。